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各项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控制炎症的反应、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尤为重要[1]。
本文主要就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次所选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0.0±3.52)岁;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61.0±
2.2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 2 诊断和排除标准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2]。
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出血性脑卒中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肾及肝等功能障碍者,排除有凝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
1. 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处理,如抗血小板聚集、低脂饮食干预、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及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1)口服治疗,2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 4 观察指标于治疗后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记录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采用功能神经缺损评分量表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 5 疗效判定标准[3] 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率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90%为临床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46%~90%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18%~45%为
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后,研究组TC、TG及LDL-C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
3.5±2.1)、(22.6±2.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研究组为(11.6±2.7)分、对照组为(16.5±2.3)分;但研究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治疗后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逐渐转变,使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随之增加。
引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较多,如血管的损伤、炎症和动脉的粥样硬化等[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较高,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预防和控制脑部并发症为主。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清的胆固醇水平、动脉的粥样硬化及血小板的聚集等,与急性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5]。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的血脂调节剂,该药本身没有活性,但口服后会在患者机体内迅速溶解,并对胆固醇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延缓动脉的粥样硬化。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和抗炎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有效起到降脂、抗炎作用,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严震行,丁国娟.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疗效评价.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58-59.
[2] 韦朝霞,祁风,刘祖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广东医学,2013,34(16):2569-2570.
[3] 李文波,魏立平,张耀慧,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8):42-43.
[4] 钱亚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22-2224.
[5] 周绍新. 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的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