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
一、设计说明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
这首诗是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游览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美景的喜爱之情。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设置诗意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理解和感受晴雨西湖的美妙之处,再由晴雨西湖的美联系到生态城的美,从而升华主题,鼓励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背诵、默写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晴雨西
湖变化的美。
3.联系生活,发现晴雨生态城不同的美。
三、教学重点
1.朗诵古诗,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能够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感受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变化之美。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读中求悟法。
六、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上网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诗句和资料。
七、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一二年级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的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谁来为我们背一背?(生背诵)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
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
我们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解读标题
读诗先读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在西湖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
苏轼与友人西湖小聚,饮酒正尽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然后,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读诗吧!
3.诵读节奏
读诗首先要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谁愿意第一个为大家朗读?
(点名朗读,教师做点评)
读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能不能听出来老师读的节奏。
(示范朗读)
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是什么节奏?
(2-2-1-2)
你们也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节奏感。
(点名读)
大家一起读一读,看看咱们有没有默契,都能读出这种节奏感。
(齐读)
读通了诗句,读准了节奏,我们还要把诗歌读出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句,去领悟苏轼对西湖的情感吧!
4.解读诗句
同学们先结合注释解读诗的前两句,思考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把你不懂的词语圈出来。
(1)谁来说一说诗句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晴天的时候,湖面上波光闪动,十分美丽;雨天的时候,山色蒙眬,也很奇妙。
)
(2)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了“潋滟”是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生活中你见过“水光潋滟”的情景吗?水光潋滟的样子像什么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光潋滟的美景吧!(欣赏图片)
(3)那么水光潋滟还能换一个词来表达吗?
(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水波相连)
(4)水光潋滟的西湖,晴方好,这个“方”字你理解吗?
(晴刚好、晴正好、晴恰好)
晴时西湖的美,美得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就是“晴方好”啊!我们把这种刚刚好的美读出来。
(齐读)
(5)晴天的西湖美得刚刚好,那么雨天的西湖,你通过哪个词感受到了雨西湖的美?
(空蒙、奇)
(6)通过“空蒙”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西湖景象?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迷离梦幻的雨西湖(欣赏图片),看,这就是山色空蒙的雨西湖,咱们一起把这种迷蒙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
一天之内,西湖之景不同,晴时明媚,雨时蒙眬,而无论晴雨,西湖都是这样美好、奇妙,西湖之美,就美在这种动态、变化的美,大家请看(欣赏晴雨西湖图片):
(师读)晴空朗日,苏轼与友人泛舟西湖,西湖山美水美,于是诗人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远处青山葱茏,近处荷花满池,晴时的西湖那样多姿,诗人不禁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阵阵微风吹来,只见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诗人不禁再
一次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忽然一阵骤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裳,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诗人又禁不住赞叹——(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下雨了,雨却没有惊扰诗人的兴致,远处的青山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是那样美妙、奇丽,于是诗人惊叹道——(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苏轼与友人荡舟湖中,在雨中赏景、作诗、饮酒,这真是人生最诗意最快乐的事啊,所以,苏轼提笔写下这句——(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7)西湖的晴天那样明媚,西湖的雨天那样柔美,西湖美得像谁呢?
(西子)
千古美人西施,惹得历代诗人纷纷为其写诗作画,西施的美,无论浓妆淡妆,都那么动人。
而会化妆的西湖,晴也美,雨也美,冬也美,夏也美,这种美就像西施,浓妆也美,淡妆也美,难怪诗人会说——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美,不分季节,不分天气,这就是“总相宜”。
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遍。
(8)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背诵。
5.课堂练笔
同学们,西湖纵然美丽却离我们太遥远,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生态
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生态城。
(欣赏生态城图片)
蓝天碧水,美丽的彩虹桥,造型独特的动漫大厦。
迷人的秋,层林尽染,黄叶如蝶。
印象海堤,一个与海有关的故事。
水光潋滟的故道河。
烟水迷蒙的惠风溪。
你发现它的美了吗?生态城是不是也和西湖一样,不同时节有着
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描画你心中生态城晴雨变化的美吧!
我爱生态城
晴时,
雨时,。
无论晴雨,生态城都是这么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呀!
(课堂练笔展示)
西湖的美,晴雨皆好,浓淡相宜,美得令人心动而神往,我们的生态城也一样。
但是美景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欣赏它,更要去保护它,希望同学们都能做那个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是创造美的人。
6.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晴方好
总相宜
雨亦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
1学会准确流利地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理解诗句。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词卡。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路,谈话导入
1、《咏柳》贺知章
2、《小池》杨万里
3、谈话导入:古诗往往能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背完古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二、引生入境
1、动画课件展示西湖美景
2、西湖这么美,伟大的诗人苏轼又是怎样描写西湖的呢?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读课题。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
4、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仔仔细细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
5、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三、品诗赏景
1、诗人苏轼如何只用了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2、渗透理解诗意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
3、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同桌交流后汇报。
4、西湖之晴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2)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
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
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
5、西湖之雨
(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2)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3)小练笔:今天,咱们跟苏轼比比赛,用我们的方式来描写西湖!
6、晴雨西湖
(1)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
(2)生自由练读
7、西子西湖
(1)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
(2)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四、诵诗悟情
1、带上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2、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指名背、齐背。
3、唱古诗。
五、拓展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引导学生课下搜集相关古诗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潋滟方好
雨空蒙亦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材依据—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古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通过预习读准字音,也能利用看图,看注释,反复诵读等方法读懂古诗大意。
但要深入体会古诗的内涵进而入情入景的朗读,还需老师的引领点拨。
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视频和配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为学习诗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会写“饮、初”2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奇妙。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
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图片
教学过程
图片
图片
—欣赏图片走进西湖—
1.师:我们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美,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祖国的江南——浙江杭州。
(出示地图)
2.师: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即将离开浙江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此湖便是那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西湖)。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没有)那老师带大家看看吧~(视频欣赏西湖十景)
3.西湖美吗?(美)我们的作者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被西湖那美不胜收的美景所折服,写下了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第二首。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请同学们书空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讲解“饮”“初”。
4.师:拿到古诗,我们要先来明诗题。
谁来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
①地点在哪里?--湖上舟中
②干什么——饮酒聊天
③天气如何?——初晴后雨
5. 我们再来读课题,味道就不一样了。
一起读......
【设计意图:诗题是古诗的浓缩和概括,通过理解诗题,可以初步了解古诗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内容,这也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
6.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出示苏轼照片)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反复诵读感受韵律—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4页,自由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师随机强调带拼音的字“潋滟”“亦”“宜”以及多音字“抹”。
(二)再读古诗,读出韵律。
1.除了读准字音,古人读诗也讲究停顿,这样读起来才会更有韵味。
现在请根据出示的朗读节奏提示。
2.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3.生齐读古诗。
4.师生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
—品读诗句欣赏诗境—
过渡:大家读的诗真是越来越棒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风光。
【板书:晴雨】
请问,哪句诗写的是雨天的风光?(山色空蒙雨亦奇)哪句诗写的是晴天的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
(一)欣赏西湖晴天的明丽——水光潋滟晴方好。
1.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过了,要关注新鲜感的词语,在这句诗中,哪个词对你们来说具有新鲜感呢?(生:潋滟)这个词我们生活中不常见到,遇到这种难懂的词语,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查字典、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那“潋滟”是什么意思?谁来说?
①联系生活实际:看着“潋滟”两个字,你觉得它可能跟什么有关?(生:跟水有关,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②看注释:波光闪动的样子。
那“潋滟”在这里就是指湖水波光闪动的样子___。
2.师:晴空万里,阳光洒在西湖上,这潋滟的波光像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师:(出示例句:晴空万里,灿烂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像__)(生1:像金色的海洋。
生2:像一颗颗星星。
生3:像水晶宝石。
)
3.亲爱的孩子们,在这潋滟的水中,还会投影下什么呢?就让我们和诗人到西湖一起去游玩一番吧!(出示晴天西湖照片配乐)想象一下,会有什么倒影在水中?(生:花儿、红墙白瓦、枝叶)
4.诗句中哪个字体现晴天的西湖是美好的?(“好”)
5.同学们,西湖美吗?(美)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二)感受西湖雨天的秀美——山色空蒙雨亦奇
过渡:诗人和朋友举杯畅饮,正当诗人陶醉之时。
听!(出示PPT)湖面上不知不觉下起了雨,眼前的西湖已是另一番景象了。
(出示图片诗句——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1. (看图片)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生1:像被雾气笼罩了。
生2:像披上了一层轻纱。
生3:感觉朦朦胧胧的。
)(出示例句:云雾弥漫,雨中的西湖像)
2.诗中哪个词描写出这个画面?(生:空蒙)相机板书:空蒙
3.“空蒙”是什么意思?学习古诗我们要借助--注释(生:....)
4.(播放视频)瞧!这便是雨中的西湖。
山变了—桥变了—花变了——树,也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哪个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奇)怎么理解?
6.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
7.雨细细地下着,周围是这么安静,你忍心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再重读,声音马上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读、女生读。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词,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画面,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晴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
这一教学环节的
目的是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对西湖风光有更透彻的了解,更能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意境,从而感受诗的魅力。
】
(三)晴雨西湖对比之美
1.师:短短一天之中,短短的14个字,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出示这两幅图对比照)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
2.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指名读、男女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对比诵读,读出晴雨西湖的美感,加深理解,从而感受诗的魅力。
】
(四)感受西子喻西湖的别致之美
1.这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陶醉了,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PPT呈现三四句诗文)请同学齐读。
2.诗人把西湖比喻成什么?(西子)你知道西子吗?(生回答)相机板书:西子大家可以看看注释哦~
3. 师出示西施图片,介绍并讲关于她的传说。
图片
4.师:西施美吗?(美)从诗中的哪句可以看出来呢?(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5.理解“淡妆浓抹”的意思。
那西施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都好)从哪看出来的?相机板书:总相宜。
写这句诗只是为了赞美西施吗?(不是,是在借西施来赞美西湖。
)
6.拓展: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瞧!春日里的西湖(出示关于春日的西湖诗句)夏日里,(出示关于夏日的西湖诗句),而夏天的西湖,远远望去,婀娜多姿的荷花.美煞旁人呀!再看,秋天,(出示关于秋日的西湖诗句),就连那寒冷的冬天里,(出示关于冬日的西湖诗句)一眼望去,冬天的西湖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PPT出示春夏秋冬四季西湖的景色)
7.西湖美吗?(美)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8. 师小结:无论淡妆还是浓抹,怎一个宜字了得,苏轼笔下的西湖多像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啊!因为这首诗,西湖又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别称——西子湖。
【设计意图:西湖之美,何止在晴天雨天。
一年的春夏秋冬,一日的清晨黄昏,西湖的景色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为此我利用配乐让学生欣赏意境,感受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从景中悟情,把学生带进诗中描绘的意境之中。
】
四、课外拓展,情系西湖。
1.师:诗人为什么能把西湖写的如此之美呢?(因为他喜欢西湖..)那他到底有多喜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拓展资料)苏轼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
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
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
他曾经把自己办公的地方称为雨奇堂。
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
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渔、挖莲藕,破坏了生态,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建造了“三潭印月”,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又美化西湖。
3.让我们再次诵读,感受西湖的,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的介绍,让学生加深对苏轼的印象,从
而感受作者对西湖的喜爱。
】
五、对比阅读,加深体验。
1.师:《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先晴后雨的奇妙变化,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苏轼的另外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又写了怎么样的天气变化呢?
2.生自由读诗,并和同桌交流。
(指名说)哪句诗可以看出来的?
3.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大家能背过了吗?(能)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这一环节补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体会雨中西湖的美。
】
六、激发兴趣,关注生活。
西湖真的像诗人写的那么美吗?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间可以去杭州旅游,亲眼看看西湖,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体会,也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七、作业布置
1. 在田字格本上认真、工整地抄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背诵古诗。
2. 利用课余时间积累描写风光景物的古诗词。
—学情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雨
潋滟空蒙
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