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重庆地区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中国干旱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淮 流域 以及 长江 中下游至 华 南地 区, 8 而 0年 代 至 今 干旱 高发 区转移 到 以前 的 干 旱低 发 区。5 0年 代 至今 , 吉林 和 黑龙 江 东部 以及 自河北 至贵 州的狭 长 干旱 带 的干旱 化趋 势增 长迅速 , 而新 疆 、 肃 、 甘 青海 一 带的 干旱化 趋 势显著 下降。 关 键词 : 准化 降 水指数 ; 标 干旱发 生频 率 ; 代 际变化 ; 势分析 年 趋
t e d o g to c r e c r q e c n Ch n h r u h c u r n efe u n y i ia
Q i i , H efiB n —ig I Ha— a Z I x Xi— , AI e Yo g qn
( e aoaoyo Meerlgcl ss r f nsyo E ua o , U S Naj g2 04 C ia K yL b rtr f toooia Di t Miir f d ct n N I T, ni 10 4,hn ) ae o t i n
Si3 4 :- _5 . c,4( ) 4 74 5 4
中 国 干 旱 发 生 频 率 的 年 代 际 变 化 特 征 及 趋 势 分 析
祁海霞 , 协飞 , 智 白永 清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 0 4 ) 10 4
摘 要 : 用 15 年 1月_ 20 利 91 0 7年 l 中国 10站 逐 月降 水资料 计 算 了 1 月时 间尺度 的标 准化 0月 6 2个 降水指 数 ( ) , 。依 据 旱 涝等级 划分 标 准统计 中国各年 代 干旱发 生的频 率 , 并用 ManK nal n -edl法分 析 干旱 的年代 际变化趋 势 。 结果表 明 ,0世 纪 5 2 0年代 中国干旱 集 中发 生在 新 疆 南部 ,0年 代 主要 6 发 生在 新疆 北端 至黄 河上 游 一 带 地 区和 以 长 江 中 下 游 为 中心 的 东 南部 地 区 ,0年 代 发 生 在 黑龙 7 江、 吉林 一 带 以及 长 江 中游地 区 ,O年代 发 生在 西 南 、 北 的 两条 纬 向 分布 带上 ,O年 代发 生在 长 8 华 9 江 、 河 中游地 区 ,1世 纪初 干旱 主要 集 中在 华 北 北部和 内蒙古 东部地 区。和 此前 1 比 , 向 黄 2 0a相 趋
川渝地区夏季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A g e n c y( J MA)f r o m 1 9 7 9 t o 2 0 1 1 ,t h e c i r t e i r o n o f t y p i c l a d r o u g h t y e a r s i n S i c h u a n — C h o n g q i n g r e g i o n w s a d e t e r mi n e d
w i t h t h e S t nd a a r d i z e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d e x( S P I ) ,a n d t h e c l i ma t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nd a p o s s i b l e c a u s e s o f s u m m e r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E a r t h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S o c / e ee n s , X / 0 n 7 1 0 0 7 5 ,C h i n a ; 2 . G r a d  ̄ g t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S o c i e n c e s ,& 1 0 0 0 4 9 ,C h i a; n 3 . S h a a n x i C l i m a t e C e n t e r ,X i 7 1 0 0 1 5 ,C hi n a )
易俊 莲 2 , 方建 刚1 , 3 , 刘 晓东
( 1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5 ;2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 0 0 0 4 9 3 . 陕西省气候中心 , 陕西 西安 7 1 0 0 1 5 )
渝东北地区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渝东北地区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通过对渝东北地区9区县历年来的干旱灾害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干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气象;干旱灾害;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渝东北地区渝东北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绵雨低温、山地灾害、地震等,干旱灾害是多种自然灾害中对农业生产影响面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
笔者通过分析渝东北地区9区县历年来的干旱灾害情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1渝东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本文所指渝东北地区包括重庆东北部的万州区、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和城口县。
该区域地形地貌的典型特征是:主要由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方斗山和铁峰山诸山脉所属中低山及川东平行岭谷的低山丘陵组成,地形地貌复杂,一般海拔175~2 000m,最高海拔2 796.8 m(巫溪县东部的兰英寨),以中低山为主,台地和平坝最少仅占4%,人均耕地仅667m2,60%以上是坡耕地。
该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雨多、湿度大、日照少、云雾多,立体性、多样性特征明显。
2渝东北地区干旱灾害概况2.1旱情与旱灾干旱是指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干旱一词在气象学上有2种含义:一是干旱气候(即出现旱情),二是干旱灾害(即旱灾)。
旱情和旱灾为反映农业及其灾害的2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旱情是指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在一定范围内较长时期无雨或缺雨,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现象。
旱灾是指在旱情发生后由于水源、生产能力或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造成减产或失收的一种自然灾害。
旱灾不是单纯气象干旱或水文干旱问题,而是涉及到气象(如降水、蒸发和气温)、水文(河流来水、水库和塘坝蓄水)、土壤(土质和含水量)、作物(种类和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水利灌溉等诸多因素。
近50年三江平原农业气象条件空间特征分析

近50年三江平原农业气象条件空间特征分析李宏伟;田竹君;杨伟;李贤【摘要】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anjiang Plain during nearly 50years.[Metho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computed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from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Sanjiung Plain,including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sunshine time,etc.A spatial interpolation map involving varieties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nearly 50 years was generated based on the Kriging interpolation,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were analyzed.[Result] Temperature of the Sanjiang Plai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atitude and altitude,and generally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varied from 2.5 to 4.5 ℃,showing a zonal distribution.Precipitation of the Sanjiang Plain changed spatially and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varied from 500 to 600 mm symmetrically in northwest-southeast direction.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verage annual wind speed in the Sanjiang Plain was identical with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pography here,and the average annual wind speed changed from 3.0 to 3.6 m/s in most regions.Relative air humidity of the Sanjiang Plain in the summer half year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always above 65%.The maximum illumination hours of the Sanjiang Plain in one year distributed similarly to the annual changing curve of solar declination,and both of them presented a normaldistribution and changed with geographic latitude.The day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 10 ℃ in the Sanjiang Plain were 135-146 d,and its distribution presented a latitudinal trend,with certain vertical zonality.[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meteorologic disasters in the Sanjiang Plain.%[目的]研究近50年三江平原农业气象条件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三江平原不同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并使用这些数据计算各个站点的积温、潜在蒸散量等;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生成了近50年三江平原多种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图,并对这些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三江平原年平均气温为2.5~4.5℃,气温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呈带状分布;降水空间分异明显,多年平均降水为500~600 mm,降水基本以西北-东南方向左右对称;多年平均风速为3.0~3.6 m/s,其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的空间格局十分吻合;夏半年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都在65%以上;;一年中该地区最大光照时数的分布与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曲线类似,均呈正态分布,同时呈现出地理纬度差异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为135~ 146 d,呈现明显的纬向分布趋势.[结论]该研究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合组安排与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0【总页数】5页(P4493-4496,4525)【关键词】三江平原;气温;农业气象条件;日平均气温【作者】李宏伟;田竹君;杨伟;李贤【作者单位】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2农业气象学中,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为气象要素(Meteorologcal element),主要的气象要素有太阳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降水量、蒸发量、雷暴、能见度等。
近50年来中国干旱化特征分析

Sc u n B sn Yu n n Gu z o lt a n e e i ce s f r u h e u n y w t r e o sd o g t ih a a i — n a ih u P ae u u d r h n r a eo o g t q e c i mo e s r u r u h .W i i e b l z n , t d r f h i t n t et o e h h
wi n ra e u a in,e h n e n e st n n ag d a e . E p c al ,te d o g to c r o t u u l v rt e y as sn e t i ce s d d r t h o n a c d it n i a d e l e a y r r s e il y h ru h c u sc n i o sy o e h e r ic n t e mi 一 9 0 i r e o si tn i . h d 1 9 sw t mo e s r u n e st h y
Abtat Wi p l ao fh r —ae tga dme oo gcl ogt ne , h r gt pt l ai i , eu ny src: t api t no tegi b sdi er e t r o a d uh dx tedo h sa a vr t n f q ec , h ci d n t e l i r i u i ao r
干旱对玉米、大豆的影响分析

干旱对玉米、大豆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金侠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1期
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县绝大部分乡镇遭遇了多年以来极为罕见的夏季干旱,对大田作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更严重影响了玉米、大豆的生长发育,总体表现为前期发育迟缓、茎叶较正常年份瘦弱,后期各个生育时期相比缩短,产量明显降低、品质有所下降,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根系状况
1、玉米前期主要根系较长,但细弱,由于干旱气生根增多,但不发达,须根系明显减少。
2、大豆前期根系较多,但中后期明显早衰,很容易从土壤中连根拔出,可看见根瘤菌小而且少。
二、茎秆生长状况
较正常年份相比,玉米、大豆的茎秆都比较细弱而且株形较矮小,活秆成熟率低。
三、叶片生长状况
1玉米与往年同期相比,叶色淡、叶缘和底部叶片失绿早黄,各生育时期明显缩短。
2、大豆叶片薄而且小,看上去稀少,底部叶片较正常年份提前一周左右变黄脱落。
四、开花、抽穗状况
1、玉米表现为抽雄缓慢、不齐,雄穗长势弱不健壮,表现出明显缺养状态。
雌穗较小,而且秃尖率高、半穗、空秆率提高。
2、大豆较正常年份花稀少而且落花落荚情况较重,平均每荚实粒数明显不足。
五、籽粒发育状况
籽粒欠饱满,百粒重明显下降,果穗上部秃尖。
由于干旱使生育期缩短、植株早衰被迫早熟,籽粒含水量较低,产量明显下降,详情见附表:。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姚亚庆;郑粉莉;关颖慧【摘要】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covered area and affected area by flood and drought during 1950—2010,the tendency of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vered area and affected area ha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ver the time for flood and drought .Especially since the1990s,the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fore .Meanwhile,the covered area was 1 .4 time that of the average .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influence by the disaster was different in everyregion .Flood was as serious as drought in east China,central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drought was the main disaster in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and flood was the main issu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most serious covered areas by drought and by flood were north China and east China,accounting for 1 1 .09%and 7 .19%of the total covered areas countrywide,respectively . Therefore 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reduce the losses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defense and mitigation against disasters .%基于对1950—2010年我国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

第24卷第1期中国农业气象2003年2月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Ξ李茂松,李 森,李育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20世纪后50年全国受旱面积和受旱成灾面积呈上升趋势,各年代旱灾成灾率也呈上升趋势;2000年是建国以来旱灾最严重的一年,全国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达4054万hm2和2678万hm2。
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是中国的干旱重灾区。
总结了有关干旱发展预测的研究,对未来一段时期旱灾的可能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有关旱灾防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旱灾;灾情变化;趋势预测;防御对策 中国是一个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据统计,全国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以上, 1950~2000年所统计的5项气候灾害(干旱、雨涝、台风、冻害、干热风)中,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约占总灾害频次1/3,为各项灾害之首。
由于干旱往往具有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所以研究中国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粮食产量、水资源和能源、林牧渔业等经济部门的影响是有意义的[1,2]。
本文结合中国近50年的旱灾统计资料,分析旱灾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对未来旱情的可能发展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干旱的预测、监控、防御和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中国旱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旱灾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全国范围看,春夏季节旱区主要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夏秋季节旱区转移至长江流域,直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节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
从干旱的地区分布看,华北、西北和东北经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秦岭、淮河以北春夏连旱较频繁,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有春、夏、秋连旱,该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且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加上该地区人口较多,耕地资源丰富,形成水土资源不平衡,是较突出的受旱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多夏旱(伏旱)和秋旱,华南南部干旱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和秋季,个别年份有秋、冬、春三季连旱,川西北多春、夏旱,川东多伏旱;北部和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大部地区属常年干旱、半干旱气候,旱灾对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造成严重的影响[3]。
丰都县近50年高温伏旱变化特征分析

农经 作物 受旱 面积 4 6 2 0 0 h m ( 其 中绝 收面 积 1 1 3 8 7 h m ),干
一
9 O年代 以前 的 年份 中一般 伏 旱 、 中等 伏 旱 的 出现频 率
7 %,严 重 伏 旱 的 出现频 率 为 3 0 %。9 0年 代 后 的年 份 中 旱 高 温造 成 7 3 . 5万人 受 灾 ,3 9 . 1 万人 、3 7 . 9万 头牲 畜饮 水 困 为 5 般 及 中等 伏早 的 出现 频率 为 5 4 %,重 伏 旱 的 出现 频 率 为 难 。全县 现蓄水总量仅为 0 . 1 0 5 亿m ,实际蓄水量 占应 蓄水量
现频率有降低的趋势 ,9 O 年代前 出现的频率 明显高于 9 O 年代后 ;一般伏旱 的 出 现 频率比较接近 ,重伏旱的 出现频率 降低 。但仍 然是
不得不进行 防御确保 大春作 物丰产的 关键 。充分利 用伏旱 前的降水天 气,做 好蓄水保 水;加 大森林覆盖 面积 ,减少水土流 失;选择 合适的作物品种 ,合理布局作物 ;采取 回避 的方式防御 高温伏旱 的危 害。 关键词 :丰都 ;高温;伏旱 ;变化特征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P 4 6 8
表 1 丰都 伏 旱 年 代 统 计 表
的地理环境 , 导致了丰都 县高温干旱 、 雾害 、 冰雹、 大风 、 低温、 连阴雨 、雷 电灾 害等气象灾 害的频繁发生 。其 中高温干旱是影 响最大 的气象灾害 。干旱在丰都县有冬旱 、春旱 、 夏 旱、伏 旱 、 秋旱之分 ,其 中伏旱是 丰都 县农 业生产的一大主要 障碍 因子 , 其发 生 的早迟 强弱 ,对 全县 大春粮 食作 物产量 起着 决定 性 的
文 献 标 识 码 :A
引 言
重庆抗旱情况汇报材料

重庆抗旱情况汇报材料近期,重庆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当地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重庆抗旱情况,我们特此汇报相关情况如下:一、气象情况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今年夏季以来,重庆地区平均气温偏高,日照时间较长,降雨量明显偏少。
特别是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高温天气,对当地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农作物情况由于干旱天气的持续影响,重庆地区部分农作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伤害。
据农业部门调查显示,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减产的情况。
此外,一些瓜果蔬菜作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产量下降明显。
三、水资源情况由于干旱天气的持续,重庆地区部分水库水位下降,部分河流出现了干涸现象。
一些农田灌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困难。
同时,居民生活用水也出现了一定的紧张局面。
四、抗旱工作为了有效应对干旱影响,重庆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抗旱措施。
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做好干旱灾害防范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抗旱意识和技能等。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受灾农民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展望面对当前干旱情况,重庆地方政府将继续加大抗旱工作力度,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支持和帮扶,确保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用水。
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们加强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共同度过干旱期。
总之,重庆地区的抗旱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尽管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共同努力,渡过干旱期,保障农作物生长和居民生活用水。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重庆抗旱情况,共同为抗旱工作做出努力。
以上就是重庆抗旱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重庆市春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 引
言
重 庆 市 的 春 早 主 要 指发 生 在 3 4月 的 干 、 旱 。 在 重 庆 , 出 现 频率 来 看 , 早 并 不 是 最 从 春 严 重 的 干 旱 。 但 由于 春 季正 值 小 春作 物 生 长 旺盛 期 和大 春 作 物 播 栽 期, 早 一 旦 出现 , 春 仍 会对农 业生 产 造 成 一定 的影 响, 别是 在前 特 期 降 水 明显 偏 少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持 续 春 早 , 对农业 生 产的 影 响更 是 不 可小视 . 仅 直 接 不 造成 小麦 、 油菜 等 小 春粮 经 作 物减 产 , 使 水 还 稻 育 秧 、 插 及 玉 米 、 苕 、 生 、 豆 、 叶 栽 红 花 大 烟 等 粮 经 作 物 播 种 、 苗受 到 影 响 . 且 推 迟 大 出 并 春作 物生育 进 程, 大 春作 物难 以避 开 伏早 使 高温 的 影 响 而 减 产 。 因 此 , 入 系 统 地 研 究 深 重 庆 市 春 旱 的 发 生 规 律 , 科 学 制 定 农 业 生 对 产计划 , 整产业 结 构. 取对 路的栽 培技术 调 采 措 施 都 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过 去 , 些 专 家 、 一 学
作者 简 介 : 冉荣 生 ( g 4 1 5 一 ) 男, 程 师, 要从 事 气 象 业 务及 科研 管 理工 作 。 . 工 主
-
8 ・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2期
冉荣生. 唐云辉, 高阳华: 重庆市春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第2 6卷
水量 , 早持续, 春 一般 春早 、 春早 、 重春早 重 严 的持续 时 问 分 别 是 3 0~ 3 d 4 9 、 0~ 4 d以 及 9
玉米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玉米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作者:鲁国燕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7期玉米的抗旱性是指玉米对干旱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即在土壤干旱或大气干燥条件下,玉米所具有受伤害最轻、产量下降最少的能力。
进行玉米抗旱性的研究,首先有赖于对玉米抗旱性的科学而准确地评价,即鉴定其抗旱能力的大小。
随着高产杂交种的培育、新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中国玉米发展迅速并在世界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玉米抗旱生理指标1、生理过程:研究指出,水分不足严重阻碍了作物生化过程中的吸收过程,并在根系活力、气孔行为、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膜伤害、脯氨酸含量、ABA的积累、光合作用、渗透调节、酶活性等特性上进行了研究。
干旱对作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其影响着玉米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和营养的吸收运输等各种生理过程,玉米品种间在抗旱性方面所表现的差异,都有相应的生理生化基础。
目前,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扩散阻力、蒸腾速率、离体叶片抗脱水能力、外渗电导率、ABA(脱落酸)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还原性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等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
造成玉米干旱的外界因素很多,玉米的抗旱性又是多种生理生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有人认为在进行玉米抗旱性鉴定时,不能使用单一的生理生化指标,而应该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鉴定,依综合值对玉米品种的抗旱性进行评价较为科学。
2、形态结构:主要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如株高、茎粗、生育进度、叶面积、叶片形态、蜡质层厚度、气孔密度、表皮细胞形状、输导组织、雌雄穗形态、开花受精以及籽粒发育、干物质积累动态等。
干旱对玉米籽粒发育、生长及同化物利用的影响;地下部分的根系是直接感受水分信号并吸收土壤水分,一些人研究了根冠比、根系发育、根层分布、根长、根粗和根导管等;戴俊英认为中度水分胁迫对玉米不同品种各生育时期均有抑制作用,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生长。
重庆干旱后现状分析报告

重庆干旱后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重庆市最近发生的干旱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干旱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拥有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干旱后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为重庆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减轻干旱对当地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
2. 干旱情况概述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由于气候因素、地形和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干旱是该地区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最近几个月来,重庆市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干旱,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困扰。
根据气象数据,今年重庆市的降水量比往年同期明显偏少,且降雨分布不均。
干旱主要集中在重庆的西南部地区,包括巫山、万州等地。
这些地区的表土水分严重不足,造成了农作物生长不良的问题。
3. 影响分析3.1 农业影响干旱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缺水导致苗期农作物生长缓慢,影响植株的健壮度和产量。
同时,由于水源紧缺,农民难以正常进行田间灌溉,进一步加剧了农作物的缺水问题。
干旱还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更大的挑战。
3.2 生活供水影响干旱对生活供水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水库和河流的蓄水量明显下降,市民的自来水供应不稳定,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停水的情况。
这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3.3 生态环境影响干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山区植被严重受损,导致土壤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
这不仅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损失,还对生态环境的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重庆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4.1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优先供应生活供水和农业用水。
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避免浪费和滥用水资源。
4.2 推进农业节水。
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减少农业用水量。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增加抗旱能力。
重庆市干旱对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产量结构分析:对各区玉米果穗进行脱粒处理,分别测定各区 果穗长度、果穗饱满程度、果穗数量、和百粒果穗的重量以及秃尖 长等产量构成要素,重复3次。
2 重庆市干旱对玉米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1 不同干旱程度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经调查,干旱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对照组从拔节期开
·78·
力打下了基础。 但是由于试验条件所限,本实验对象仅为单一品种;同时,由
于自然界中,干旱发生的时间带有随机性,本实验并没有对所有可 能的干旱情况进行研究,今后还需更细化的分析不同的干旱情况对 玉米植株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影响,同时在玉米对干旱的抗逆性等方 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隋月,黄晚华,杨晓光,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
降幅 (%)
4.5
0
704
0
21.3
0
4.1
88.5
459
37.8
15.4
27.5
0.7
80.0
9
99
3.1
85.4
0.7
80.0
5
99
3.0
85.4
秃尖比
比例 (%)
降幅 (%)
0
丝晚,从而雌雄穗成熟的时间不一致,无法很好饿授粉,导致玉米 出现空秆现象,最后导致产量的下降。 2.3 不同程度干旱后的回水影响
日期 处理编号 卷叶比例(%) 枯叶比例(%) 综合长势等级
1
0
0
A
2
0
0
A-
06-19
3
1.9
2.6
B
4
2.6
2.7
B
重庆市巴南区气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年份
年份
化的特点, 其中春季、 夏季气温整体呈下降趋势, 秋冬
势, 1996 年后开始有略变暖趋势, 其中 2006 年重庆市
巴南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 该年为历年
化如图 2 所示。由图 2 可知: 巴南区四季气温呈波动变
2.1.2 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 重庆市巴南区四季气温变
[9-12]
。
目前学界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方面的研 究很多, 但具体到巴南地区的相关研究目前处于空白 阶段, 因此针对此地区具体农作物 (比如玉米) 产量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重庆市巴南区国 家一般气象站 53 年的地面逐日气温、 降水量、 日照等 气象观测资料及近 20 年的玉米产量统计数据, 旨在研 究巴南区气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重庆市巴南区气象局 (29°23’ N, 106°32’ E, 海拔 243.6 m) 始建于 1959 年并开始气象观测, 气候分析选 用重庆市巴南区国家一般气象站 1960—2012 年 53 年 的地面逐日气温、 降水量、 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 (以下 称历年) ; 玉米产量选用 《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年鉴》 的农 业统计资料 (1992—2011 年) 中的单产量数据, 以统计 出两种作物产量的资料序列。
摘 要: 为了分析巴南区气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采用了重庆市巴南区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及玉米产量资 料, 运用气候诊断和统计分析方法, 围绕玉米产量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 结果表明: 巴南区年 平均气温缓慢下降, 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年日照时数缓增; 巴南区历年气温、降水、 日照突变均不明 显。相关分析、 丰歉年分析和积分回归分析方法表明, 气候对巴南区玉米的产量有较大影响: 巴南区气 候变化总体上不利于玉米的丰产。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 适应性; 气象产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志码: A 论文编号: 2014-1771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_王静爱

收稿日期:2002-01-15;修订日期:2002-03-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金资助项目(G1999043404)作者简介:王静爱(1955-),女,河北定州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土地退化与自然灾害研究.文章编号:1004-4574(2002)02-0001-06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王静爱1,2,孙 恒1,徐 伟1,周俊菊1(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运用数字地图技术,重建了1949~200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
研究表明: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重旱灾区域在北方,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5省(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
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
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
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关键词:旱灾;灾次;时空变化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S patio -temporal change of drought disaster in China in recent fifty yearsWANG Jing -ai 1,2,SUN Heng 1,XU Wei 1,Z HOU Jun -ju 1(1.Department of Resource &Environmental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 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Envi ronmental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Minis 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Beijing Normal Universi ty,Beijing 100875,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a drought disaster database,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C hinese provincial newspaper,is estab -lished.And the spatio -te mporal pattern of drought disaster from 1949to 2000is reconstruc ted by using technology of dig-i tal mapp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rought disaster takes on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of China,the heavy disaster area mainly lies in the north,especially in the west of Heilongjiang,the center of Inner -Mongolia,the north of Hebei and Shaanxi,Ningxia;in the south of the country,drought disaster area mainly lies in 5provinces (include Anhui,Hubei,Hunan,Jiangxi and Henan),and Guizhou,the east of Sichuan,the center -east of Yunnan.The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in China has the tendency of extension to the west.Dynamic change of drought disaster takes on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the country.The a mount of the drought disaster in the north of Changjiang River is increasing,while the south is decreasing generally or changing invisibly.Key words:drought disaster;amount of the disaster;spatio -temporal change1 引言从全球范围看,旱灾已经成为影响面最广、造成经济损失最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1]。
重庆市伏旱时空变化特征

重庆市伏旱时空变化特征李梗;刘晓冉;刘德;唐红玉;叶钊【摘要】利用1961-2008年重庆34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重庆伏旱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西部是伏旱高频区,约10年7遇,且多重伏旱.重庆伏旱的第1载荷向量场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重庆伏旱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区,即西部区、东北部区、东南部区和中部区.西部伏旱在1960-1970年代最强,东北部伏旱在90年代最强,其次是70年代,中部伏旱在70年代最强,其次是2000年以后.东南部伏旱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且伏旱整体较轻.%On the basis of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34 stations in Chongqing from 1961 to 2008, the method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rota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summer droughts in Chongqing. The ma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summer droughts occur frequentl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ongqing. The first loading vector field of midsummer droughts in Chongqing indicates that the midsummer drought variation has a good consistency. The midsummer drought abnormal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ub-regions: the western, northeastern, southeastern and middle regions. The midsummer droughts over the western region were the strongest in the 1960s and 1970s. The midsummer droughts over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were the strongest in the 1990s. The midsummer droughts over the central region were the strongest in the 1970s.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midsummer droughts over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was not obvious.【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重庆;伏旱;时空特征;旋转主成分分析【作者】李梗;刘晓冉;刘德;唐红玉;叶钊【作者单位】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401147;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401147;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401147【正文语种】中文干旱是全球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奉节县干旱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奉节县干旱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摘要:干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面对粮食安全需求和抗旱减灾工作资金不足,对我国早期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简要分析了奉节县的干旱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奉节县干旱灾害的预防和减少农也工作者的损失提供帮助。
关键词:奉节县干旱农业生产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东临巫山县,南临湖北省恩施市,西临云阳县,北临巫溪县。
东经109°1′17〃-109°45′58〃,北纬30°29′19〃-31°22′33〃,面积4087平方公里。
奉节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它有早春、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和温暖的冬天。
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垂直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600米以下地区为16.4℃,600-1000米地区为16.4℃-13.7℃,1000-1400米地区为13.7℃-10.8℃,1400米以上地区为10.8℃以下。
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9.2℃,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降水量1132毫米,年日照时数1639小时。
1、气候干旱的特征通过对1961年至2011年,辖区内的气象站的日降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奉节县的早旱日数以春早、夏旱为主,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初夏早,秋早最少。
全县平均干旱日数125天。
其中,2011年北方各县冬、春、初夏连续干燥期最长,为120天。
1.1干旱的年变化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奉节县的旱情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除1989年外,几乎每年至少发生一次大面积的旱灾,1962年、1972年、1986年、1991年、1997年均有发生。
发生频率最高,每年最多时达4次。
1961年至2011年,51年共发生103次大范围干旱,平均每年2次;中度干旱发生54次,平均每年不足1次;大旱和特旱共34次,平均3年2次。
发生洪涝灾害后,从次年开始,常有2~3年的干旱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1 . 2 7 No . 1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 o u t h we s t Ch i n a J o u na r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文章编号 : 1 0 0 1— 4 8 2 9 ( 2 0 1 4 ) 0 1— 0 3 6 3— 0 6
c e n t r a l , n o t r h e st a a n d s o u t h e st a eg r io n ;a c c o r d i n g l y a n d t h e w e s t e n r eg r i o n ad h t h e b i g g e s t d r o u g h t f r e q u e n c y ,f o l l o w e d b y t h e c e n t r a l ,
Te mp o r a l a n d S p a t i l a D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a i z e Dr o u g h t i n Re c e n t 5 0 a i n Ch o n g q ng i
uT ANG Yu ・ x u e 2
指 数( C W D I ) , 研究分析玉米生育期 内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 特征 。结果表 明, 重庆地 区玉米生长季 内C W D I 值西部 >中部 > 东北部
> 东 南部 , 2 0 0 o年 以来 , 水分亏缺指数值呈波动性上升趋势; 玉米 生长 季 内干旱频率分 布特征为 西部 >中部 > 东北 部 > 东 南部 ,
t r e n d s i n c e 2 0 0 0 , nd a t h e w e s t e r n eg r i o n h o d t h e m o s t d r a m a i t c v lu a e o f w a t e r d e i f c i t i n d e x d u i r n g t h e m a i z e g r o w t h 8  ̄ 1 8 o n , f o l l o w e d b y he t
近5 O年 重 庆 地 区玉米 干旱 时 空特 征 分 析
李泽明 , 何永坤 , 唐余 学 ,张建平2
( 1 .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 中心 , 重庆 4 0 1 1 4 7 ; 2 . 重庆市气象科 学研究所 , 重庆 01 4 1 4 7 )
摘
要: 本 文利用 重庆市 3 4个代表 气象站 1 9 6 1 - 2 0 1 0 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 , 结合F A O P e n m a n - M o n t e i t h 模 型, 基于作物水 分亏缺
CWD1 w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es r lt u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wa t e r d e i f c i t i n d e x v lu a e i n Ch o n g q i n g p r e s e n t e d a lu f c t u a t e d i mp ev r l n g
c l a S c i e n c e s , C h o n g q i n g 01 4 1 4 7 ,C in h a )
Ab 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t h i r t y - f o u r r e p r e s e n t a i t v e me t e o r o l o i g c a l s a t t i o n s i n C h o n g q l n g a 8 w e l l s a t h e g r o u n d me t or e ol o ic g a l o b s e r v a i t o n d a a t f r o m 1 9 6 1 t o 2 0 1 0 , j o i n i n g t h e F A O P e n m a n Mo n t e i t h m o d e l nd a t h e c r o p w a e t r d e i f c i t i n d e x( C W D I ), t h e em t p o r a l a n d s p a i t a l d i s t r i b u i t o n o f
,
,
Z H A N G J i a n - p i n  ̄
( 1 . C h o n g q i n g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S u p p o t r C e n  ̄ r , C h o n g q i n g 4 0 1 1 4 7 , C h i n a ; 2 . C h o n g q i n g I n s i t t u t e o f M e t e o n r l o g i ・
呈现 由西 北向东南递减 趋势; 各 生育期 以播种 出苗期干旱发生频率最 高, 其次是拔节 期、 抽雄开花 期, 乳 熟期干旱发 生频率 最小 ;
2 0 0 1 年 以来玉米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 重庆 ; 水分亏缺指数 ; 干旱 ; 玉米 ;时空变化
中 图分类号 : 5 , 5 1 3 文献标识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