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对黄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作者:管炜,李淑菊,王惠哲,杨瑞环
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0年第03期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黄瓜蔓枯病菌的毒力。
结果表明,5 种药剂对蔓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室内测定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世高,甲基托布津次之。
关键词:黄瓜;蔓枯病菌;杀菌剂;毒力
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0.03.024
Toxicity of Some Fungicides to Mycosphaerlla melonis
GUAN Wei, LI Shu-ju,WANG Hui-zhe,YANG Rui-huan
(Tianjin Kernel Cucumber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e toxicity of 5 fungicides for Mycosphaerlla melonis by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5 fungicides to Mycosphaerlla melonis were obvious different, the most effective fungicide was difenoconazole and thiophanate-metlyl was the second effective fungicide.
Key words: cucumber;Mycosphaerlla melonis; fungicide; toxicity
黄瓜蔓枯病是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都有发生。
病株率一般为10%左右,严重的达60%~70%[1]。
在没有优良抗蔓枯病品种出现前,化学防治还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有效手段。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黄瓜蔓枯病的杀菌剂,我们在室内对几种杀菌剂进行了毒力测定。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黄瓜蔓枯病菌(Cucumis sativus L.)本室分离保存。
供试药剂:70%甲基托布津WP,15%三唑酮WP,70%代森猛锌WP,10%世高WG,72%农用硫酸链霉素WP。
1.2测定方法
采用生长速率(菌落生长直径)法进行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在PDA 平板上预培养黄瓜蔓枯病菌0641,25 ℃培养4 d后, 于菌落边缘打成5.0 mm 的菌片。
将菌片接种于含有相应浓度药剂(表1)的PDA 平板上, 每个处理重复3 次, 设空白灭菌培养基为对照。
25 ℃培养4 d后, 对照菌饼直径超过5.0 cm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由菌落直径(mm) 平均值按菌丝生长抑制率,并换算成几率值( y) , 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 x) , 按浓度对数与几率值回归法求得药剂对甜瓜蔓枯病菌的毒力公式y=a+bx,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 值[2-4]。
2结果与分析
2.1杀菌剂对蔓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
不同浓度、不同杀菌剂对蔓枯病菌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表1):不同药剂之间的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如10%世高200 mg/L抑制率为98.7%,而72%农用硫酸链霉素720 mg/L 的抑制率仅为53.91%。
每种药剂的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降低而明显下降,如15%三唑酮300 mg/L的抑制率为64.78%,而18.8 mg/L,抑制率仅为23.04%。
2.2杀菌剂毒力方程和EC50
根据杀菌剂浓度的对数值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机率值,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EC50值和相关系数。
表2为几种药剂对蔓枯病菌的作用效果,10%世高抑制效果用最好,EC50值小于1.0 mg/L;70%甲基托布津次之,EC50值为23.3 mg/L,该两种药剂理论上可用于田间黄瓜蔓枯病的防治。
70%代森猛锌和15%三唑酮作用效果差一些,其EC50值在100 mg/L左右;农用硫酸链霉素的EC50值高达314.0 mg/L,在实际生产中不宜用于防治黄瓜蔓枯病。
3结论与讨论
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5 种药剂对蔓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10%世高和70%甲基托布津对黄瓜蔓枯病菌具有较高的毒力,这2种杀菌剂可用于田间黄瓜蔓枯病的防治。
目前,黄瓜主栽品种对蔓枯病的抗病性尚不十分清楚,化学防治存在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筛选抗病资源,培育黄瓜抗蔓枯病新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陆佩,顾振芳,代光辉,等.黄瓜蔓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21(3):226-231.
[2] 江蛟,陈怀谷,羊杏平,等. 甜瓜蔓枯病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长江蔬菜,2007(11):48-49.
[3] 康天芳. 几种杀菌剂对甜瓜蔓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1):78-81.
[4] 李淑菊,王惠哲,霍振荣,等.黄瓜根腐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及室内药剂筛选[J].天津农业科学,2004,1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