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3.透镜的应用(课时讲义)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二 投影仪
1.结构: (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起成像的作用。 (2)螺纹透镜(聚光镜):为一组较大的塑料螺纹 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会聚光,用来 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3)光源:碘钙灯(一种比白炽灯亮很多的灯泡)。其作用是用来照亮投影片。 (4)投影片:投影片上有文字或图案,相当于用来成像的物体。 (5)平面镜:用来改变光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如果没有 平面镜、投影仪也能成像,但像是成在天花板上的。 (6)屏幕:相当于光屏,用来显示投影仪所成的像。
知识点四 眼睛
1.眼球的主要结构:角膜、睫状体、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 经等。如图
2.眼睛成像原理: (1)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进入人眼,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 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知识点三 放大镜
1.放大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
之一。放大镜能将小物体放大,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上方适当的 位置,透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 增大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不超过焦距),可以看到物体所成的像 也会变大。
知识点三 放大镜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1)物体和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在放大镜的同侧; (2)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离物体越远(不超过焦距 ),所成的像越大; (3)若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像便消失了; (4)物体通过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近视眼及矫正 (1)近视眼的视觉特征: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 方向上太长,成像在视网膜前,如下图甲所示。 (3)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配戴用凹透镜制成 的近视眼镜进行矫正,如下图乙所示。
知识点五 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
典例精析
典例2.(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B )
A.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 B.近视眼镜——凹透镜成像 C.幻灯机成像——平面镜成像 D.小孔成像——光的反射
【解析】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 B.近视眼镜用发散的凹透镜矫正,是凹透镜成像,故B正确; C.幻灯机成像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一 照相机
4.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胶片)到镜头的 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 (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5.应用: (1)数码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件代替胶片,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记录 物体的像。 (2)摄像机,摄像头,电子眼等。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解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 的前方,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 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ABC错误,D正确。
典例精析
典例3.(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徐州市博物馆
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章。为了方便观看印文细节,印
章前放有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解释其
该装置是凸透镜,印章置于凸透镜下方一倍焦距
中的物理道理:以内,从上方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

【解析】为了方便观看印文细节,则该装置应使印章的印文细节放大,所以
知识点四 眼睛
4.眼睛的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 (1)远点:当睫状体完全松弛时,晶状体最薄,眼睛能够看清 的最远的极限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 远处射入眼睛的光可以看成平行光,恰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2)近点:当睫状体最为紧张时,晶状体最厚,眼睛能够看清 的最近的极限点叫做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在离眼睛大约10cm 处。 (3)明视距离: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 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Biblioteka 知识点五 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
2.远视眼及矫正 (1)视觉特征: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形成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导致远处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如图甲所示。
(3)矫正方法:配戴由凸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如图乙所示。
典例精析
典例5.(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说法 正确的是( D )
典例精析
典例1.(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控制外来人 员出入小区,遂宁很多小区装备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其中摄像机 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4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则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应小
于 0.2 (m),该镜头与 远视 眼镜属同一类透镜。
【解析】[1]摄像机摄像时应用的原理是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缩小 、倒立的实像。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4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说 明0.4m大于二倍焦距,即凸透镜焦距小于0.2米。 [2]因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它是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属于同一类透 镜。
[2]远视眼的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故应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 膜上。
知识点六 显微镜
1.结构及作用: (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 普通的放大镜。 (2)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 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3)载物片:承载被观察的物体。 (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 物体。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 镜。光线太弱时用凹面镜反光,光线较强时 用平面镜反光。
故选D。
典例精析
典例6.(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今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正 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cm,叫做明视距离。近视眼 的明视距离 小于 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与近视眼不 同,远视眼需要佩戴 凸 透镜矫正。
【解析】[1]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 ),即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小。
1.构造 (1)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2)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2.成像原理 望远镜的构造跟显微镜类似,也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不同的只是望远镜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 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虽然像相对于物体是缩小的、但是距离 观察者很近,观察的视角比原来大很多、且这一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 人眼通过目镜就看到放大的虚像,这样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但最终观 察到的虚像比原来的物体小。
知识点二 投影仪
2.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2)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比投影片上的图案大。 (3)投影片和它的像在镜头的两侧。 (4)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像越大;投影片离镜头越远 ,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小,像越小。
知识点七 望远镜
3.望远镜的作用 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增大被观察物体的视角,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故这种望远镜用来观察天体比较方便, 在生活、军事上用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正立的像,其结构与开普勒望远镜不 同,它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而目镜是一个凹透镜。
典例精析
典例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在人的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
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C )
A.平面镜
B.玻璃砖
C.凸透镜
D.凹透镜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
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点五 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
第五单元 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3.了解眼睛的构造,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眼睛是怎样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 的原因。 4.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知道用眼 常识,并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 5.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了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 6.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
(4)近视眼的防治 ①看书时要注意用眼卫生,注意眼睛与书本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cm左右, 眼睛不要长时间离书本太近,并注意坐姿端正、间隔休息、远眺等。因为 眼睛离书本太近,为了看得清楚,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时间长了, 眼睛容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睫状体的调节功能降低。由于青少年身体处 于发育期,睫状体长时间收缩,会导致眼球的发育不正常,使得眼球在前 后方向上变得过长。 ②不能在移动的车厢中看书。因为在移动的车厢中看书会使得睫状体来来 回回地收缩、放松,很容易疲劳,时间一长,睫状体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 ,也容易形成近视眼。
知识点一 照相机
③光圈环:可以控制从镜头射入光线的多少。光圈上标的数字越小,光圈越 大,进入镜头的光线就越多。 ④快门:可以控制曝光时间,数字表示时间秒的倒数。光圈和快门都是用来 控制曝光量的,拍照时,要根据景物的明亮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使 胶片曝光适当,这样才能拍出好照片。 3.照相机的使用: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需要 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往前 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调焦环 上刻着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该装置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印章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
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方法归纳
1.通过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理解调节方法: (1)物近像远像变大,像由小变大,照相机靠近物体,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 之间的距离; (2)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由大变小,照相机远离物体,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 之间的距离。 2.根据放大镜成像的特点解题: (1)物近像近像变小,像由大变小,放大镜靠近物体; (2)物远像远像变大,像由小变大,放大镜远离物体; (3)放大镜成虚像,只能由眼睛观察,不能用光屏承接。 3.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方便观看,我们常常将幻灯片倒立放置以 便在屏幕上成正立的像。
知识点四 眼睛
(2)人眼与照相机成像对比:
人眼看物体的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本质区别在于照相机镜头的 焦距不变,人眼的焦距可变。 3.眼睛的调节: (1)如图甲所示,当人眼看近处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对光的偏折 能力变强,使近处的物体刚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知识点四 眼睛
(2)如图乙所示,当人眼看远处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对 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远处的物体刚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一、问题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在 三种情况下成像的原理和特征是不相同的,那么 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知识点一 照相机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远处的物体在照相机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的结构: (1)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胶片以透明塑料为基片,上面 涂有一层感光物质。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的景物,用来确定拍摄景物的范围; ②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使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像;
知识点六 显微镜
2.原理: 如图,被观察的物体位于物镜一倍焦距 和二倍焦距之间,来自物体的光经物镜 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所成的像位于目 镜焦点以内,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该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由此可知,显 微镜可以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3.作用: 观察细微的物体或物体上的细微部分。
知识点七 望远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