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精简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薛淑娜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描述:学生应主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它强调学生要经历学习过程。
而新修改的课程标准越来越注重课堂的实效
教学反思薛淑娜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描述:学生应主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它强调学生要经历学习过程。
而新修改的课程标准越来越注重课堂的实效性。
从两点加以说明:1.修改后的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2.原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修改后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听与教师讲的重要性的强调。
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认真的思考:怎样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生成过程的同时真正的学有所获?
本节课我想通过两个方面的达成来达到此要求:
1.教师尽量减少语言参与,给学生留出较大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
课上教师语言过多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可能是教学惯性,也有可能是教师怕学生理解不透彻,还有可能是教师怕耽误课上宝贵的时间,而包揽了整个课堂。
原因虽有很多,但尽量减少语言参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语言和思维空间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教师应该在哪些环节上有语言上的参与呢?
①需点的(点拨)②需过的(过渡)③需引的(引导)④需激
的(激励)。
在本节课备课的环节中,我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属概念和性质类教学。
比演绎推理类教学要简单的多。
另外进行了学情分析,确定:多放手让学生去做是完全有可能的。
于是我在两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分别应用了如下方法:有关概念学生自学,配以相应的反馈练习,从知识掌握的角度可以达到与教师讲授相同的效果,又可以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是撒手不管,关键点的点拨,如旋转的三要素);有关性质的探究,我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讲学稿上问题的设计,在小组中展开研讨,也能较轻松的完成探究任务,而教师只需在汇总学生结论的基础上加几句关键性的点拨即可。
学生在经历这样的探究活动之后,对结论的记忆也许会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上半天要强百倍。
虽然教师在课前预设中想尽量的减少语言干涉,但课上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比如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旋转角的判断。
通过图示,学生可能能感觉到什么样的角是旋转角,而很难用语言描述,这时就需要教师语言上的引导。
2.放大探究活动的思维容量,使探究活动更加丰满。
课本上对于性质的探究只涉及了一种形式,即:旋转中心在图形外侧,而我通过两次此部分的教学发现,许多同学都存在视觉和思维上的定势,一说到旋转得性质就想到此种图形,而旋转中心在图形内部和图形一边上的情况感觉比较陌生,这就给以后分析图形带来一定的障碍。
于是我改变了课本的处理方式,把一种形式的探究增加为三种形式的探究。
考虑到时间关系,我分组处理,自愿选择。
这样,就相当于每个同学或参与或观察了每一种图形关系,使此探究活动的实用性更强、活动量更大。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上看学生对教师写在导学案上的探究步骤理解较难,用的探究时间较长,第三个探究没有完成。
但学生对图形旋转的三种位置关系确实有了较好的认识。
3.放大习题功能,落实课堂实效。
本节课在学生自学旋转概念和探究旋转性质两个学生活动过后应配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
我在习题的设计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基础题目的选择力争体现典型性、针对性,拔高题体现开放型,课本例题体现多变性,使每道题都能起到以点带
面的作用。
但是课堂上例题没有处理。
以上是我在课程设计中的一些指导理念和想法,但课堂的实际效果还有很多的缺陷,如课堂节奏掌握不好,仍然出现前紧后松的情况,习题没有处理完,导致习题量不足;教师的语言缺少对学生的及时性的点评和评价等,这些都影响了实际效果的达成。
下面就我在平时对有效课堂的学习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例。
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
课堂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师生间的交往不要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应该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个课堂就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当的佐料,如果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味道,会让人难以下咽。
四、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
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
五、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追求教学的有效,设计得当的教学方法为实现有效服务,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