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支撑“最后一公里”无线回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无线应用的飞速发展,无线业务对于回传网络的带宽需求迅速增加。

过去,由于无线语音和低速无线数据输1~2个E1/T1已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此时带宽与收入的矛盾还不突出;但到了3G时代,基站通常需要4~5个E1接口,支PON:
支撑“最后一公里”无线回传
文/谭瑜琳
随着3G时代到来,无线数据及视频业
务发展迅猛,无线网络对覆盖和带宽的需求持续增长,传统线路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运营商们不得不放弃2G时代租用E1/F1线路的做法,转而寻找更高带宽、价格低廉、且安全稳定的无线回传解决方案。

而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PON(无源光纤网络)顺应市场需求大潮和“三网融合”趋势,成为运营商及各大通信标准组织关注的重点。

PON究竟能否提供无线应用“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最佳方案,并开启一个崭新的光通信时代?
PON技术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发展,PON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强的业务能力,10GEPON和WDM-PON的已经为PON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储备,两者分别代表了单波长更高速率和单纤多波长两个发展方向。

尽管10GEPON标准颁布才一年多的时间,但设备厂商和运营商行动迅速,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ONU ASIC已经推出。

10GEPON可以工作在10G/10G对称和1G/10G非对称模式下,可以满足多种应用场合的需求,并且从协议栈定义来看,能从现有的EPON平台平滑升级。

WDM-PON是融合了WDM的PON技术,在接入物理速率、带宽效率和全业务承载能力,乃至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PON发展瓶颈
相比其他接入方式,PON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发展瓶颈。

2008年以来,中国各大运营商全面启动“光进铜退”策略,两年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由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大,PON产业链快速形成,以华为、中兴、烽火为代表的国内设备厂商通过生产技术改进,使PON的部署成本大幅降低。

但是,相比技术和市场都十分成熟的DSL接入方式,PON的每线成本仍高出不少。

PON市场的继续发展,仍需要依托于政策和运营商战略的支持。

其次,标准的竞争对PON发展不利。

EPON和GPON作为目前的主流PON技术,其标准分别来自IEEE和ITU-T,出发点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技术的不同特点。

EPON和GPON之争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EPON成为亚洲运营商的主要选择,而欧美市场则更认可GPON。

EPON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但在服务质量、TDM支持方面相对较弱,GPON 业务支持全面,但成本较高。

尽管得益于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EPON和GPON也正从竞争走向互补,但是在技术演进路线上,作为各自演进标准的10GEPON和NGPON仍各自为
政,这种同质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定程度的浪费。

另外,供电问题也是制约PON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

从字面上看,PON的“无源”,是对于ODN而言的,用户端的ONU仍需要供电。

PON作为一种综合智能接入方式,语音
此外,随着技术的革新,光器件和光纤成本的不断下降,加之铜线成本不断提升,而光通信也具有传统铜线网络无可
市场的需求也催
生了G/E混合的xPON
平台,设备厂商不失时
机地推出了支持GPON
和EPON板卡混插的
OLT设备。

另一方面,
10G E P ON的标准在
刚刚2009年9月获得通
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里,运营商从市场战
略的角度出发,不断
推动10GEPON的系统
测试和小规模试商用,
10GEPON产业链已经
初具规模,蓄势待发。

可见市场对于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中国的巨大市场也为PON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挑战与机遇并存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尽管PON得到了无数的青睐,被寄予了承载下一代网络的厚望,但是PON技术依然难以轻易摆脱技术竞争的威胁。

首先,PON面临DSL和移动技术的前后夹击:一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