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化学滤液、滤渣问题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探
摘要:金属滤液、滤渣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考查题
型,在中考中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广大师生的重视。

解决此类化学问题离不开相应的解题技巧,对待不同类型的滤液、滤渣问题需要采取专一、有效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滤液、滤渣;解题策略中考化学中的金属滤液、滤渣问题主要包括文字型、图像型及流程型等类型,该问题中不仅包含较多的知识点,同时也包含较多的隐藏信息,不少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其原因主要是无法寻求解题的关键点。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图形转化的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图形入手以寻求解题突破口。

本文对常见的几类金属的滤液、滤渣问题进行剖析,分析滤液、滤渣问题中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一、滤液、滤渣的文字型问题滤液、滤渣问题属于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运用中重要的题型之一,也是滤液、滤渣的图像问题、流程型问题的重要基础。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一个顺序表、两个标记”,即写出涉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标记加入的金属、反应的顺序。

例1.向含有AgNO 3、Cu (NO 3)2、Fe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突破口是“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存在H 前金属,本题涉及的H 前金属有锌和铁。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Zn >Fe>Cu>Ag ,Zn 先与AgNO 3反应,然后与Cu (NO 3)2反应,最后与Fe (NO 3)2反应。

若H 前金属为Fe ,则固体中一定存在Ag 、Cu 、Fe ,溶液中一定存在Zn (NO 3)2,可能含有Fe (NO 3)2;若H 前金属为Zn ,此时Zn 已过量,则固体中一定存在Ag 、Cu 、Fe 、Zn ,溶液中只存在Zn (NO 3)2。

综上所述,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u 、Fe ,可能含有Zn ;滤液中一定含有Zn (NO 3)2,可能含有Fe (NO 3)2。

例2.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铁的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的滤液。

关于滤液和滤渣有下列几种说法:(1)滤渣中加入盐酸,一定产生气泡;(2)滤渣一定含有银;(3)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4)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5)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Zn >Fe >Ag ,向AgNO 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Zn 和Fe 的混合粉末,Zn 首先与AgNO 3溶
液反应,当Zn 反应完全后,Fe 再与AgNO 3溶液反应,根据浅绿色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Fe (NO 3)2,说明Zn 已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Ag 。

由以上分析可知:①溶液中含有Zn (NO 3)2和Fe (NO 3)2;
②在滤渣中一定含有Ag 。

故(2)(3)正确,(5)错误。

由于Fe 的量不确定,不能判断Fe 是否有剩余,所以不能判断一定有气泡产生,也不能判断是否将AgNO 3全部置换出来,故(1)(4)错误。

故答案为(2)(3)。

二、滤液、滤渣的图像问题滤液、滤渣的图像问题是中考化学推断问题中的另一类常见题型,利用图像的形式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形象地表达出来。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两轴、三点”,即看清坐标轴,搞清各趋势,认清变化点。

例3.向一定质量Mg (NO 3)2、Cu (NO 3)2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溶液质量与加入Zn 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液质量(g 图1
A.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若取c 点溶液,插入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产生
C.d 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Zn 2+、Cu 2+
D.取e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解析:“a →b ”为Zn 和AgNO 3的反应,a 点属于ab 区域内,故溶液中的溶质有4种,分别为反应生成的Zn (NO 3)2、剩余的AgNO 3、未反应的Cu (NO 3)2以及不反应的Mg (NO 3)2;“b →d ”为Zn 和Cu (NO 3)2的反应,c 点属于bd 区域内,故溶液中有Zn (NO 3)2、Cu (NO 3)2、Mg (NO 3)2,插入铁丝后会和Cu (NO 3)2反应产生红色物质Cu ;d 点处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为Zn 2+、Mg 2+;“d →e ”表示Zn 已过量,e 处的固体中含有过量的Zn ,加入HCl 会反应产生氢气。

故选择B 选项。

三、滤液、滤渣的流程型问题滤液、滤渣的流程型推断是滤液、滤渣问题中的另一类常见题型,此类问题是利用工业流程的手段,将物质的转化关系
浅谈中考化学滤液、滤渣问题解题策略
■张邵文
169
教育新探
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决此类问题,一是熟练掌握重要物质的基
本特性(如颜色、用途及特征反应等),二是搞清物质间的反应过程以及转化中对原有物质的存在是否会干扰,抓住这两个核心问题,方可顺利实现求解。

例4.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NO 3、Cu (NO 3)2和Zn (NO 3)2。

为了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并回收铜和银。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图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是____________,固体乙是____________;(2)滤液2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3)滤液2与固体a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滤液1中出现的Fe (NO 3)2可知加入的过量固体a 为Fe 。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Zn>Fe >Cu>Ag ,过量的Fe
依次与AgNO 3、Cu (NO 3)2反应,而不与Zn (NO 3)2反应,所以固体甲中的成分为生成的Cu 、Ag 以及过量的Fe 。

根据滤液2中加入过量的Fe 得到FeSO 4溶液,可以得知溶液b 为CuSO 4溶液,故固体乙的成分为Cu 和Ag ,滤液2的溶质成分为生成的FeSO 4以及过量的CuSO 4溶液。

分析清楚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在解决金属的滤液、滤渣问题时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在进行此部分内容教学时,我们应当进行解题策略的总结,尝试对推断问题的共性规律进行整理,进而提升我们的解题能力。

在滤液、滤渣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以金属
相关的基础知识为载体、化学实验为手段、《化学课程标准》为要求,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学生们自当结合图形所赋予的信息,并结合考点给出的信息,即可展开有效的解题分析。

参考文献
[1]崔红云.初中化学推断题突破口总结与解题技巧[J ].理科考试研究,2019(08):55-57.
[2]王克林.例析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J ].数理化学习,2016(06):55-62.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东方培训中心)
小学美术教学中版画艺术的探究
■周沁怡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在教育事业之中已经成为主题,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艺术教学属于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良好的美术版画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文化内涵,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版画艺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学;版画艺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应该注重对小学生的知识文化进行教育之外,还应该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高度的重视。

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美术版画艺术教育,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而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美术的教学应该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当今我国的很多小学都对美术版画艺术教学加强了重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小学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美术版画艺术的教学仅仅趋于形式,这就给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本文就是对小学美术版画艺术教育进行研究,指出当今很多小学在美术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予以应对,希望可以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实现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版画艺术教学开展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年龄尚小,所以他们的美术功底较为薄弱,很难将某个物体画得非常的逼真。

这使得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很难被他人所理解,尤其是小学生与大人的世界观以及审美观不
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