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相伴的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书相伴的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2年第17期
文·图/王笑红
认识马国兴先生六七年了。

那时我经常在百度博客上推荐自己编辑的书,他给我留言,由
此而认识。

两年前,我们都去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图书订货会,无奈时间不凑巧,至今缘悭
一面。

马国兴最近出版了《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记述下自己与书相伴的生活,与那些书、
那些人的相遇。

他在扉页上题道:“书来到你的手上,就好像我去了远方。

”第一篇“不同的
书店,一样的灯光”即是谈《书店的灯光》,他感兴趣的是刘易斯·布兹比作为读者和书业从
业者的经历,感叹书业同道的痴狂原来是不分国界的,“从中依稀可见我的过去、我的现在,
乃至我的未来”。

作者曾在郑州三联书店工作五年,他说,古时有所谓的“三大善举”:铺路、架桥、建学堂,而在城市里开办书店,兼具了三者的精神实质和象征意义。

沈昌文先生所写的序言让人管
窥一段令人惊叹的“郑州往事”。

沈先生说,创办三联书店郑州分销店是他出版从业史上的一
个突破。

沈先生自称是“好食之徒”,在得到同好者丁聪老人家的支持后,郑州三联书店与越
秀酒家合作兴办了“郑州越秀学术讲座”。

讲座前后一共举办了一百四十多场,其中还邀请了
胡绳、于光远、费孝通等学术界的领导人去讲演,被称为“耐人寻味的越秀文化现象”。

沈老
指出,在当今书业不景气之际,出版社和书店应当积极从事文化公益活动,组织讲演便是一种
形式。

“竭诚为读者服务”是三联书店创始人邹韬奋先生提出的理念。

秉持对此理念的信仰,马
国兴初入书业,便勤奋钻研业务,夜间看店时,下了班关上门,在“一个人的书店”恶补猛读,“风吹哪页是哪页”,时日既久,对书店里的书有了通盘的了解,打通了任督二脉,能够更专
业地向读者推荐书籍。

那时的郑州三联书店不定期举行店员业务考试,内容包括:作者作品、
读者问答、店史、珠算、打包,作为奖品的书多以业务工具书为主,勉励的话中也包含一句
“竭诚为读者服务!”
20世纪90年代初,沈昌文先生在《读书》杂志为郑州三联书店的邮购业务广而告之,服
务海内外读者,帮助读者邮购人文社科图书。

一位海外读者特地致信感谢:“您办事非常认真,真正是一丝不苟。

有这种精神,百事可做,无事不成。

”随着三联书店在更多城市设立分销店,各地纷纷涌现优秀的同仁书店,郑州三联的邮购时代渐渐远去。

马国兴说,一本书销售成绩的
好坏,除了自身的品质,还依赖于媒体散布信息的多少。

回顾2000年的“畅销书排行榜”,那一年上榜的是《北京法源寺》《无知者无畏》《三重门》《大明宫词》《股市操练大全》……
许多三联的读者有着浓重的三联情结,作者本人便是由读者成为书店的一员。

他第一次听
说三联,是在李金斗、陈涌泉合说的相声《省略语》中;他最早接触的三联版图书,是蔡志忠
的漫画;在一个寻常的秋日,他在郑州的一个路口,看到“三联书店”,便设法加盟其中。


郑州三联书店成立十周年之际,一位读者在应征文章中写道:“三联对我来说就是一锅熬了好
久的米粥,一瓶放了多年的好酒,给我营养,给我热量。

”话语朴实无华,却足以温暖书业中人。

书店是桥,连接着读者、作者和出版者;书店是桥,它甚至成就了马国兴先生的姻缘。


和爱人小牛都是书店的店员。

他在翻阅《我的精神家园》时,发现自己设想的搭讪方式早被王
小波用过,不由得担心小牛会不会也看过这本书,认为他剽窃王小波的创意。

有人来书店偷窃
营业款,小牛追了几百米远,还是让小偷逃脱了,得知情况,马国兴赶回店里,小牛依偎在他
怀里,失声痛哭,说:“我想结婚……”他们在一起后,闲聊时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谈的都
是书店的工作。

1998年,马国兴第一次参加全国图书订货会,所见所闻令他惊奇:仅凭一本打样的“假书”,二渠道书商便收到大笔订单和现金;“西北三剑客”之一靳小文所划分的“四大名著式
的书店”令他眼界大开。

从北京回来,他的父亲还在家书中对他能参加“全国性的会议”表示
祝贺。

全国书市不仅是一个订货会,还是一个结识新朋会见旧友的盛会。

在订货功能日渐趋弱
的情况下,尽管有人提出废除全国书市,但它仍将有自己的生命力。

本书分为“书店传”、“偏见书”、“书生活”部分,不仅将一家书店的历史向我们娓娓
道来,还收入了书评和对书业的观察。

出版人张立宪的“做事态度与方法”给了马国兴重要的
影响,他在“一个人的出版探索”中这样解析《读库》,值得从业者用心体会:尽可能接近核
心信息源;三分之一的时间编稿,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交际,这是张立宪的“三三制”;一个编辑需要一专多能,编书的同时,买书、读书、写书、卖书、印书皆要历练;自媒体传播信息与理念。

用张立宪的话说,“商业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所谓的人文精神、普适价值、终极关怀,最终还是要靠商业来传播”。

“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并不仅限于读书本身,还涵括了与之相关的一切。

”因为书,他在北
京与止庵邂逅,他在天涯上写“事关林达”而引来林达本人回帖……书和阅读促成的友谊总是
比较纯粹。

《我侍弄过一家书店》第一篇谈的《书店的灯光》是我责编的;他的三联情结触动
我的记忆,当初在来上海三联书店面试前,我去淮海路上的上海香港三联书店转了一圈,买了
一本《叫魂》;我的一些作者也是在网上因叹服其文字之美而结识的,成为生活中无话不谈的
朋友。

在三联八十华诞之际,在媒体聚焦于“一家书店的人文精神”之际,这本小书来得正是时候,我们这些从业者可以对照自己,是不是像作者那样,“爱文化,爱得入迷,爱得发疯”。

编辑:黄灵 yeshzhwu@
《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
作者:马国兴
出版:江西高校出版社
马国兴,生于1974年。

河南博爱人。

曾在郑州三联书店工作多年,2001年加盟百花园杂
志社,现任职副总编辑兼事业发展部主任。

1995年创办手抄报《我》,2005年结集为《纸上读我》。

2007年出版散文随笔集《书生活》。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版:人民出版社
本书主要罗列了1921 年7月到2011 年6 月期间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大事记的形式客观
准确地记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坚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全方位地记录了中
国共产党在建立、发展、改革过程中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
进程中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

同时,《大事记》在编写过程中没有回避党在前进当中
出现的失误和挫折,目的在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历史错误。

对各种事件的适当交代,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这些事情的发展、产生的结果及影响,形成整体的系统的历史认知。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健康调适
主编:刘兴先、王君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从如何正确认识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问题入手,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新时期公务员心理
健康问题。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当前公务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分门别类作了分析,特别是就公务员如何调适心理健康,如何培养良好的情绪,如何完善个性,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应对各种压力,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同时,本书为公务员自
我检测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一系列“测量表”。

从对心理健康错误认识的阐明和纠正让读者了
解了正确应对心理问题的各种方式,从内容上分析了当前公务员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实际,具
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公务员顺利走出心理误区,克服负面情绪,及时调适心态从而更
好地做好日常工作。

倾听·悟道
作者:上海图书馆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上海图书馆各类专家的演讲,从学术明星易中天到滑稽大师王汝刚,再到职业
外交官徐波……讲座的题目和内容包罗万象,有广度、深度和趣味性。

易中天在讲座中提到中
国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是与西方人不同的。

我国是由氏族血缘组织结构直接过渡而来的,同吃一样菜、同喝一碗汤的宴请文化将生活中非血缘的关系转化为象征意义上的血缘关系,而维系好这种血缘关系就是维系好人际关系,这种文化是很难改变的。

中华文化区别于别国文
化就是在于独一无二的群体意识,就是把人与人的关系放在首位,从中体现出了与西方文化截
然不同的人本精神、现实精神和艺术精神。

正是从细节处着手对中国文化的解读让人更清晰地
看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独有的一面,也因此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