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稽疑》:为“国史”修订提供学术支持的力作
全国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三辑练三十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

练(三十) 17分的“阐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一、全取9分的阐述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
假设不加以辩证而随意引用,不但异说纷纭,无所适从;必至以讹传讹。
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
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
自晋以后,辩证史籍的书多了起来,裴骃注?史记?,对于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所解释。
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增补;吴缜?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
②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开展了。
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
因此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局部都经过了一番考证。
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根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
清代辩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辩诸史的,有专辩一史的。
通辩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
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原书上的典章制度的考证以及对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假设交融而贯穿之,那么对史料之辩证,甚为有益。
专辩一史的书,以辩“四史〞者最多。
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纰缪;考证?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考证?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
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辩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书。
③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中国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那么做得非常不够。
这是因为当时许多考古学的史料,如新、旧石器文化遗物、甲骨文及汉晋简牍等尚未被发现,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当时并不是完全没有考古学的资料,如殷周之彝鼎、两汉之石刻画像,早已呈如今当世学者之前,但均未被引用为考证古史的资料。
《世说新语》八则

《世说新语》八则
《世说新语》的作者,虽然历代皆署名刘 义庆,但据鲁迅先生推测,此书当是在刘 义庆主持下,由众多被他招聚门下的文学 之士集体撰写的。不过全书体例风格基本 一致,应当是经过了作者的细致整理加工。
• 撰《徐州先贤传》十卷奏上之。又拟班固 《典引》为《典叙》,以述皇代之 美。……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才 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所著 《世说》十卷,撰《集林》二百卷,并行 于世。(《南史·刘道规传》)
• 《世说新语》描述的人物涉及帝王、卿相、士庶、 僧道、隐士、名媛等数百人,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古 时期的政治、哲学、文学、美学及社会思想状况, 是研究我国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
• 本书善用对照、比喻、夸张等手法与细节描写等文 学技巧,注重刻画人物的形貌、才学、心理,善于 表现人物的独特性格。语言简洁明快,含蓄隽永, 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是中国文 学作品的重要经典。
•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了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之外,本书还保 存了一部分当时士大夫中间的口语,为历
来辞书所未载,可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 语料。
• 刘孝标(公元462年-521年)为《世说新语》 作注。刘注旁征博引,引用当时存世的四 百多种典籍进行补充解说与错讹修订,时 至今日,这些典籍已亡佚十之八九,故刘 注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刘孝标注具有 与裴松之《三国志注》、李善《文选注》 相近的地位。
中国历史文选下名词解释

中国历史文选下名词解释(适用于成荫老师)(1)《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笔记小说,原名《世说》后改为《世说新语》,3卷。
本书记载汉末至东晋间封建士大夫的轶闻逸事,分《德行》《政事》《文学》等36篇,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其中以魏晋名士清谈为多。
该书所记的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史料,史料价值高。
材料丰富生动,还可与正史互补。
使笔记体例完善成熟。
在《世说新语》之前,虽已有东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但其规范、涉及的范围,皆不及《世说新语》。
自《世说新语》传世,杂记诸人诸事对后世笔记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书有南朝刘孝标的注,现今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可作参考。
(2)《荀子》子部典籍代表作之一,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著名思想家荀况(公元前约前313-前238年)大多数是出自荀子本人所有,小部分出自其门人。
《汉志*儒家》著录33篇,现存32篇。
《荀子》总结和发展了先秦哲学思想内容涉及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社会政治思想、逻辑、哲学精神与方法等多方面。
集先秦诸子之大成。
在人性论的辩论中,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在政治上主张法后王,用礼、法、术来维持秩序,对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荀子讲礼的内容实质就是法。
现通行的本子是《诸子集成》中清王先谦先生的《荀子集解》(3)孟子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邹(山东邹城市)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在政治上,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反对激进的改革;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的恢复“周礼”,而是实行“托古改制”。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 2022-2023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007年夏,易建联成功登陆美国NBA。
假如要欣赏易建联所在的雄鹿队与姚明所在的火箭队之间直播比赛,最佳的观看方式是A.电影B.电视C.广播D.手机参考答案:B电影和电视等。
根据常识也可以知道,看直播最佳的方式是电视直播,D项也可以,但是不方便,故选B。
2.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B. 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D. 惩办反帝爱国官吏参考答案:A3. 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 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参考答案:B 4. 公元前195年3月,刘邦临终前一个月发布诏书:“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
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
”这里刘邦标榜的是()A.郡国制B.宗法制C.郡县制D.推恩令参考答案:A5. 在1949 - 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
这表明A.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B.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C.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D.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十分深刻参考答案:D考察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研究不应受现实的影响,带有明显的主观意图。
故应选D。
6. 《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最有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①《尚书》②《春秋》③《法经》④《四书章句集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参考答案:A7. 让莫内是白兰地商人,他在战后向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他的莫内计划,谋求在煤钢上面进行平等地联合。
从文献、文本中国上古史的信与疑

文献中的上古史一:文献记载反映的社会演进
帝喾时代(一):历法之祖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 海经· 大荒西经》
帝喾时代(二):行业之祖
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 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山海经· 海内经》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 《山海经· 海内经》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 巧。 《山海经· 海内经》 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 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山海经· 大荒西经》
最终整合: 轩辕乃惯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史记· 五帝本纪》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 《韩非子· 十过篇》
只叙述战争双方的冲突,而不强调战争双方之间的差异。 很可能是早期中原地区为争夺资源而发生的冲突。 这种早期的中原地区部族之间的冲突促进了各族群之间的融合 反映的是国家出现之间的族群融合之战 原本分立的各族通过战争、工程、贸易等方式融合,战争记忆中的质的 对立消失,变成单纯的利益冲突甚至兄弟相争
虚拟血缘祖先
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商颂•玄鸟》 “简狄在台,喾何宜?” 《诗经•大雅•长发》 时人认同祖先 周:“履帝武敏歆”。《天问》
族群融合期
文献中的上古史一:文献记载反映的社会演进
帝尧时代:统一时间标准的建立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 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 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 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 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 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 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 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 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尚书· 尧典》
《后汉书-樊英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后汉书-樊英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后汉书-樊英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
寻根索源 别伪求真——曹金华教授《后汉书稽疑》简评

索 源 ,别 伪求真 ,使位列 “ 前 四史 ”却 有颇 多 衍脱
讹误 的 《 后 汉书 》更接近 历史 的真实 ,为东 汉史 乃
至 中 国古代 史 的探 研提供 了更好 的资料 。
关于开 展这项工 作 的初 衷 ,曹教授 在 《 后 汉书
稽疑》 “ 自序”和 “ 后记”中都有谈及 ,大体 有如 下 三点 :一 是 在 东汉 史 研 究 过 程 中 ,发 现 1 9 6 5年
集 大成之 作 。
子 ,因为范晔所著 《 后汉 书 》存 在先 天不 足 ,其所
采 史料 的来 源庞 杂 ,时代 背 景差 异大 ,各 家后 汉 书 作 者 的主体 I 生 意识 强 ,故 而 采用 了 “ 以意 为 主 ,以 文 传意 ” 的 编 撰 方 法 ,易 造 成 讹 误 ;加 上 成 书 仓 猝 ,修改未 工 ,导 致 《 后汉 书 》存 在错 简 重 出 、前 后 矛盾 、事序颠倒 、张冠 李 戴等 各种 歧误 ,而 后世 注 者 ,从 刘 昭 注 、李 贤 注 到 惠 栋 《 后 汉书补 注》 、 王 先谦 《 后 汉 书 集解 》 ,都存 在 一 些 问题 ,故 有 继
而曹教授最近发表的考镜源流发覆求真写在拙作后汉书稽疑出版之际一文进一步深化理论思考介绍了近年来史学界有些学者提出的史料批判研本体阐释理论认为批判或释或探求文献的构造性格执笔意图或阐释文本运作体系下笔技巧构造形式功能取向都只是涉及到一个层面是有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的要使研究深入下去还是应该回归原传统文献学的外部研究与深层次的文本细读密切结合考镜源流深中肯綮抉择幽隐校计毫厘不断发现以往隐藏着的深层面相使之得到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梳理和整饬
第3 6卷 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衡 阳师范学院学报
高丽朝《夹注名贤十抄诗》所选李山甫诗校补

第37卷第2期中国韵文学刊Vol.37.No.2 2023年6月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Jun.2023 高丽朝《夹注名贤十抄诗》所选李山甫诗校补郭殿忱∗(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摘 要 邻国高丽朝佚名学者编选《十抄诗》一书,收录晚唐诗人李山甫七律十首。
其后该国僧人子山又广征博引中土文献予以注释,遂成《夹注名贤十抄诗》域外汉籍,对两国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但后人讥评此书“字颇舛错”“注多鱼鲁”,亦非妄言。
如:反覆,误作“久復”;真遇,讹为“直过”。
曹操赐爵魏王,事在建安二十一年,误书二十四年。
坐落于扬州江都市的吴公台,误作“吴王台”。
又《后汉书·舆服志》讹为《车服志》。
又误《枫窗杂录》作《松窗录》等。
至于比勘他书后,所见其他异文,则依据名物制度变化,历史地理因革,语言文字发展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逐一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以努力使此书更臻完善。
关键词 十抄诗;夹注;李山甫;诗;校补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23)02-0084-09 公元十一世纪初叶,邻国高丽朝佚名学者专选中、晚唐二十六位诗人及新罗时代四位旅唐学者各十首七律,编成《十抄诗》一书。
这是迄今所知海内外第一部唐代七律选集。
首事之功,值得肯定。
其后,该国僧人子山勾稽中土经史子集诸多典籍加以注释,成《夹注名贤十抄诗》一书。
自序云:“贫道暂寓东都灵妙寺,祝圣余闲,偶见本朝前辈巨儒据唐室群贤全集,各选名诗十首,凡三百篇,命题为《十钞诗》。
传于海东,其来尚矣。
体格典雅,有益于后进学者。
不揆短闻浅见,逐句夹注,分为三卷,其所未考者,以俟稽博君子,见其违阙,补注雌黄。
时作噩玄月既望,月岩山人,神印宗老僧,子山略序。
”[1](自序)按:此序写得要言不烦,开篇即委婉地交代了何以被后为讥评为“字颇舛错”“注多鱼鲁”的客观原因:寄旅寺院,又系业余而为。
中华书局本《后汉书》点校献疑

, , 不见于 《 吕氏春秋 》 实出 《 史 记 · 天 官 书》 当 属 下 读 。“ 荧 惑 之 精 也” 王者征伐四方 ” 《 ” 和“ 吕氏春秋 》 云‘ 其色黄上白下 ’ 分别是 孟 康 和 晋 灼 之 言 。《 汉 书》 卷二十六《 天文 志六 》 已将 “ 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 句置于 “ 其色黄上白下 ” 句后 , 这段内容除了后文 “ 角、 。窃以为此处可能是正文 亢, 苍龙之星 ” 的注文外 , 余皆出直接源自 《 史 记 · 天 官 书》 “ 《 阑入注文所致 , 见 则 王 者 征 伐 四 方” 当 为 正 文 大 字 单 行。此 处 应 标 点 作: 天 官 书》
后汉书李贤注下文简称李注中大量征引古书涉及不少语言文字典章制度问题笔者发现整理本的点校尚存值得商榷之处今撰成札记十九则以期对后汉书的标点校勘研究有所匡补
中华书局本 《 后汉书 》 点校献疑
王 建
后汉书 》 自1 流传广 , 影响大 , 是目前公认的最 9 6 5 年问世以来 , 中华书局整理本 《 ) 为精善的 《 后汉书 》 版本 。《 后汉书 》 李贤注 ( 下文简称“ 李 注” 中 大 量 征 引 古 书, 涉及 典章制度问题 , 笔者发现 整 理 本 的 点 校 尚 存 值 得 商 榷 之 处 , 今撰成札 不少语言文字 、 记十九则 , 以期对 《 后汉书 》 的标点 、 校勘研究有所匡补 。 : 显宗孝明帝纪 》 事毕 , 升灵台 , 望元气 , 吹时律 , 观物变 。 1.《 “ ” 李注 : 元气 , 天气也 …… 故 《 春秋传 》 曰: 凡 分 至 启 闭 必 书 云 物, 为 备 故 也。 杜预 “ ” ( 注 云: 物谓气色灾变也 。 第1 此为中华书局1 0 1页, 9 6 5 年5 月第1 版 , 1 9 7 3 年8 月 后汉书 》 页码 , 以下引用 《 后汉书 》 均同此本 , 仅标明页码 ) 上海第 2 次印刷的点校本 《 《 : “ 《 按: 左传 · 僖公五年 》 传》 五 年, 春, 王 正 月, 辛 亥, 朔, 日 南 至。 公 既 视 朔, 遂 ” “ 登观台以望 。 而书 , 礼也 。 凡分 、 至、 启、 闭, 必书云物 , 为备故也 。 杜注 : 分, 春、 秋分 ” 《 也。至, 冬、 夏至也 。 启 , 立春 、 立夏 。 闭 , 立秋 、 立冬 。 云物 , 气色灾变也 。 后汉书 》 “ ” “ ‘ 卷九十八 : 卒事 , 遂升灵台 , 以望云物 。 李 贤 注 曰: 杜预注《 传》 曰: 云 物, 气色灾变 ’ ” 也 。 素察妖祥 , 逆为之备 。 故此处李注引 《 左传 》 及杜注应标点如下 : 故《 春秋传 》 曰: “ ” “ ” 凡分 、 至、 启、 闭, 必书云物 , 为备故也 。 杜预注 : 云物 , 谓气色灾变也 。 : 显宗孝明帝纪 》 长吏各絜斋祷请 , 冀蒙嘉澍 。 2.《 《 “ ” 《 “ 李注 : 说文 》 曰: 时雨所以澍生万物 。 淮南子》 曰: 春 雨 之 灌, 万 物 无 地 不 澍, ” 无物不生 。 澍音之戍反 。( 第1 2 3 页) ” 《 按: 此处所引 《 淮南 》 之文当标点为 “ 春 雨 之 灌 万 物, 无 地 不 澍, 无 物 不 生。 淮南 : “ ” 子 · 泰族 》 春雨之灌万物也 , 浑然而流 , 沛然而施 , 无地而不澍 , 无物而不生 。 : 孝献帝纪 》 九月 , 蚩尤旗见于角 、 亢。 3.《 《 “ ” 李注 : 天官书 》 曰: 蚩尤之旗 , 类彗而后曲 , 象旗 。 荧惑之精也 。《 吕氏春秋 》 云: “ ” 其色黄上白下 , 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 角、 亢, 苍龙之星 。( 第3 7 1 页) 《 : “ ” 《 按: 史记 · 天官书 》 蚩 尤 之 旗, 类 彗 而 后 曲, 象 旗。 见 则 王 者 征 伐 四 方。 集
后汉书稽疑

、
标点准确、 校勘精 审、 阅读便利的新的升级版本 。为 了提供 更为广泛有效的 学术 支持 , 还 集中力量做好 两个配套项 目
的 编辑 出版 工作 : 一 是 以 编辑 出版 的 “ 二 十 四 史研 究 资料 丛刊 ” 为依 托 , 做 好 历 代 研 究 成 果 的搜 集整 理 , 构建 “ 二 十 四 史” 及 《 清 史稿 》 研 究 的基 本 资料 库 ; 一 是 编 辑 出版 “ 二 十 四 史校 订 研 究 丛 刊” , 汇编 今 人 校 订 “ 二 十 四 史” 及《 清 史稿 》 的 著述 , 为 修 订 工作 提 供 广 阔 的 学术 园地 。 曹金 华著 《 后 汉 书稽 疑 》 一 书, 即 为“ 二 十 四 史校 订 研 究 丛 刊 ” 中的 一 部 。
汉 书》 最 高水 平 的 巨著 。但 因辑佚 等 工作 贯 穿于 清 朝 一代 , 点校 本 又采 取 了“ 尽 量 简 洁” 校勘原则 , 所反 映 出 的成 果相 当有
限, 加 上校 者 疏 漏 和观 点差 异 , 复造 成 了不 少新 的谬 误 。
曹金 华 著《 后 汉 书稽 疑 》 , 自2 0 0 2年 正 式 启 动 , 至2 0 0 9年 申报 并 获 准 立 项 为 国 家社 科 基金 项 目和 全 国 高校 古籍 整 理
的研究成果 , 参诸原始 资料 , 重新加以审视 , 考校得 失, 辨明是 非, 发其未发 , 存其异说 。
4 . 充 分利 用历 史 学 、 文献学、 考古学、 考据学、 训 诂 学 等 原理 , 放 宽 学 术视 野 , 突破 字 句和 版 本 的 限 制 , 注 重对 史 实 的 考 察 。对 书 中 涉及 先 秦 至 隋唐 时期 的 文 献 资料 , 皆认 真核 对原 始 资 料 。 对标 点有 误 且 又影 响 阅 读 者 , 则纠其所误 , 力 求 达 到
(完整word)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

浙江省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王国维的阙疑”精神李学勤王国维先生的研究领域广博,成就卓越,在学术史上早有公论。
他一生学风笃实矜慎,不轻易立说,也不任意争辩,虽已多年闻名于海内外,仍然保持谦虚的态度。
大家知道,王国维先生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贡献。
他的论文集《观堂集林》,开卷《生霸死霸考》、《高宗肜日说》、《洛诰解》,一直到《〈书〉顾命同瑁说》等好多篇,都是关于《尚书》的,可说达到了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
尽管如此,他却再三声明《尚书》有许多地方不能解”《观堂集林》卷二收有《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其中王国维先生自述说:《〈诗》《书》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
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
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以是知失儒亦不能解也。
”王国维坦承他对《尚书》好多文句不能解”并且指出前人的解释不可通”是强为之说”他不能与之苟同。
1924年夏,王国维先生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首先引用孔子讲的多闻阙疑”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二语,认为: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
”接着他讲到《易》和《书》的难解”并说:余尝欲撰《尚书》注,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以自附于孔氏阙疑之义。
”他于1925年到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曾专讲《尚书》,确实体现了阙疑”这一点。
据当时听课的学生吴其昌先生的《王观堂先生〈尚书〉讲授记》和刘盼遂先生的《观堂学〈书〉记》,他上课先讲述历代《尚书》传流和注释的历史,其间便强调其不可通音,终不可通也”。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Word编辑,CTRL+F进行搜索1.1.1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A、司马迁、司马光•B、司马迁、司马相如•C、司马相如、司马光•D、司马相如、司马懿我的答案:A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纲目体我的答案:B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
()我的答案:√得分:33.4 分1.1.2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A、北汉禁军将领•B、地方军阀•C、北汉宗室•D、后周禁军将领我的答案:D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A、收夺武将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C、鼓励武将饮酒•D、加强禁军力量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1.1.3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A、文人•B、武将•C、外戚•D、宦官我的答案:A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1.1.4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册府元龟》•D、《文苑英华》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A、《太平广记》•B、《太平寰宇记》•C、《文苑英华》•D、《太平总类》我的答案:D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摘要】《后汉书》是东汉末年史学家范晔编纂的一部历史著作。
这部书以记载汉朝历史为主,被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其中列传作为《后汉书》的一大特色。
《后汉书》列传以其独特的文体和内容丰富性而闻名,分为经传、表传、世家传、杂传等类别。
这些列传详细记载了各种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绩,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历史背景、特点、分类、内容、影响、重要性、后世影响、价值。
1. 引言1.1 《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考述《后汉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而其中的列传部分更是这部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的考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史书的特点和价值,也可以深入了解古人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历史背景、特点、分类、内容和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的综合考察,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部古代史书在历史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世史学研究的深远影响和启示。
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使大家对这一古代史书的认识和理解更上一层楼。
2. 正文2.1 《后汉书》的历史背景《后汉书》是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陆续编纂成书的历史著作,全称《后汉书列传》,列传是继纪传之后的一种历史文体,主要以个人为单位,详细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绩。
《后汉书列传》所记载的人物大多是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审核编者多是具有历史学知识和才能的文人。
在《后汉书》的历史背景方面,这部著作是由耿纯主持编纂,耿纯原是汉少府,后被任命为撰述《后汉书》的官员。
这一时期正值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各地发生大规模的叛乱,文化思想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需要通过编纂一部类似《后汉书》来整理和系统化当时的历史资料,以便于后人研究和参考。
《史记》校读拾遗

(2) 《史记•东越列传》:“是时,楼船将军杨仆 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o,,[1]3612
(3)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长卿便略 定西夷,邛,律、甘、駐、斯榆之君皆请为内
Eo ” [1]3692
考以上4例(包括本例),虽作时间副词“便” 可通,但将“便”字换为“使”字,亦皆得通。且4例 中,《汉书》确有2例皆作“使”。如《汉书•食货 志》:“使属在所县o,,[8]1166<汉书•司马相如传》: “相如使略定西南夷。”朗更剩余2例,《汉书》亦不 作“便”字,《汉书•项籍传》作“欲立婴为 王”的798 ;《汉书•闽粤传》作“愿请引兵击东
其实在《战国策》中,还记载了与张仪相关的 另一件因为两国使节不通而借使他国的事例,可以 窥见当时所谓“借符”的程序:“(张仪)乃使其舍人 冯喜之楚,借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 ……,,[11]558在这一事例中,齐、魏交战不通使节,冯 喜只有跟随楚国的使节团,等到了“齐、楚之事已 毕”,才开始谈齐、魏之间的事。那么,《楚世家》中 所记载楚、齐之间的使节不通,楚国借宋国的符节 其情况自然也应是如此,而不会是直接把符节借给 楚国的“勇士”。
《后汉书稽疑》商榷

29 ? 3
?
《 后 汉 书 稽 疑 》 商榷 #
朱 春 雨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提要
《 :
后
汉书
稽
疑》 是 《 后
汉书
》
整理研
究
的
重
要成
果 ,
但其
中
尚
有
一
些校勘
内
容 有
待商 榷
本文结
,
合文 本 异
文和 字 词考 证方
法
。
缨 在 马 膺 前 3 .
。
P 3 644/ 8
(
)
按 本 膺 作 据 前 缨 疑 是 曹
汲
“
:
”
又 “
”
脅
,
注“
胸 谓 当
” ,
“
”
作脅
。
下 P 1 65 2
(
)
膺 膺 作 本 锡 樊缨 就 按 作 脅 误 绍兴 殿本 作 后 书 舆 服志 当
“
:
” ,
“
”
。
、
“
” 1 9 99
,
页 1 1 8
。
④ 新 京 贾 谊 撰 振 夏 校 华 第 汉 [
]
阎
,
益 、钟
注 《 :
书校 注 》
北
,
中 :
书局 年 20 00
,
,
页 246
。
⑤ 聘珍 礼 清 王
[
]
大 戴 记 解 诂 北 京 华 书 年 第 页 《 :
》,
中 :
局 1 9 83
《后汉书稽疑》商榷

《后汉书稽疑》商榷
朱春雨
【期刊名称】《励耕学刊(语言卷)》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后汉书稽疑》是《后汉书》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但其中尚有一些校勘内容有待商榷,本文结合文本异文和字词考证方法,对其提出商榷意见,以期对《后汉书》的整理研究有所助益.
【总页数】7页(P329-335)
【作者】朱春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后汉书稽疑》:为“国史”修订提供学术支持的力作 [J], 刘太祥
2.考竟源流发覆求真——写在拙作《后汉书稽疑》出版之际 [J], 曹金华
3.《后汉书选译》举疑 [J], 何亚南
4.寻根索源别伪求真——曹金华教授《后汉书稽疑》简评 [J], 范正娥
5.后汉书稽疑 [J], 曹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汉书》标点献疑

《后汉书》标点献疑
吴金华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7()1
【摘要】《后汉书》标点献疑吴金华读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曾撰《后汉
书校点志疑》①以就正于方家。
这里续陈浅见八则,聊备刍荛之采。
(1)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
及至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
官属大惧。
光武令(王)霸往视之。
霸恐惊众,·欲·且·...
【总页数】3页(P31-32)
【关键词】《后汉书》;《资治通鉴》;专名线;《英雄记》;标点本;《三国志》;《后
汉纪》;李将军;中华书局;《东观汉记》
【作者】吴金华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古籍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1
【相关文献】
1.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郊祀志》及《后汉书·礼仪志》、《祭祀志》标点商兑 [J], 姚远
2.中华书局本《后汉书》点校献疑 [J], 王建;
3.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改字献疑 [J], 刘婷婷
4.《后汉书》李贤注献疑两则 [J], 杨舒涵
5.《后汉书》标点献疑(续) [J], 吴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迅辑校谢承《后汉书》琐议

鲁迅辑校谢承《后汉书》琐议
谢政伟
【期刊名称】《嘉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9)002
【摘要】鲁迅对谢承《后汉书》的辑校明定是非且简明精到,善参他说以有效勘误,有效引补以充实文意,如实存疑而不加臆改,尽可能恢复其原貌,体现出谨严的治学态度和求真的研究精神.但其中一些误辑、漏辑、失校等疏失尚待进一步完善订正.【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谢政伟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97
【相关文献】
1.《八家后汉书辑注》校考 [J], 胡爱英
2.《古小说钩沉》辑校特点琐议 [J], 谢政伟
3.鲁迅精校谢承《后汉书》辑本 [J], 钟毓
4.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辑出版《鲁迅辑校石刻手稿》 [J], 金门
5.《八家后汉书辑注》校辑献疑 [J], 何亚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5卷 第 2期 南都 学坛 ( 人 文 社会 科 学学报 ) V o l ・ 3 5 N o ・ 2 2 0 1 5年 3 月 A c a d e mi c F o r u m 0 f N a n d u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H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Ma r .2 0 1 5
如下 几个 方 面 。
( 一) 该 书 的著 者 不 仅 具 备 宽 厚 的学 术 功 底 和 广博 的知 识 底 蕴 , 而 且 对 相关 内容 、 研究状况 、 研 究 方法 等 相 当熟谙 , 还 有持 之 以恒 、 勤奋 耕耘 和 “ 钻 牛角 尖 ” 的精 神 。 比如 著 者 在 此 书 的 “自序 ” 中, 用近 万 字 的 篇 幅 , 对 范哗《 后汉书》 的 成 书 背 景, 刘 昭 和 李 贤 注 的困 果 , 清 代 考 据 学在 辑 佚 、 校 注、 考 订和辨 伪 等方 面 的情况 , 历 代版 本 在流 传和 转抄 中的变 异 , 中华 书局 点校 本 的成 因等 方 面 , 一 作 了回顾 、 梳理 和 分析 , 指 出其 在各 个方 面取 得 不 同成 就 的 同 时 , 所 存 在 的 严 重 不 足 。 尤 其 是 《 后汉 书 》 因在 多家 “ 后汉 书 ” 的基 础 上 撰 成 , 而 诸 书 的成 书背 景 、 史 料 来源及 取 材精 疏 、 史识 高 下等 的不 同 , 所 造成 的文 本 的 复杂 性 、 多层 次 性 、 多 系 统性 , 以及 范 晔成 书 仓 促 , 修 改 未 工 等诸 多 因素 , 是至 今仍 存 在许 多 问题 的主 要 原 因 ; 刘 昭 的注 绝 大部 分散 佚 , 李 贤等 注错 误甚 多 , 以及 历代 版 本 的 流变 等 , 是此 书存 在诸 多 问题 的重 要原 因 ; 清代 的 考据 学 则 因辑佚 、 辨 伪等 工作 贯 穿于 清代 , 中华 书 局点 校本 又 未能 尽 力汲 取 吸 收 , 以及 “ 尽量简洁”
扬 州 大学 社会 发 展学 院教 授 曹金 华先 生 的力
的校 勘原 后 汉 书稽 疑 》, 虽是曹先生 2 0 0 9年 审 报 并 获 准立 项 的 国家社 科基 金项 目和全 国高 校 古籍 整理 研究 项 目, 但实际上早在 2 0 0 2年 已 经启 动 , 直 到 2 0 1 3年 得 到 国家 古 籍 整 理 出 版 专 项 经 费 资 助 、
《 后 汉 书稽 疑 》 : 国 史” 修 订 提 供 学术 支持 的 力作
刘 太 祥
( 南 阳师 范学 院 期 刊部 , 河南 南阳 4 7 3 0 6 1 )
摘要 : 扬 州 大学 曹金 华先 生的 力作 《 后 汉 书稽 疑 》 一书于 2 0 1 4年 由 中华 书局 出版发 行 , 该书 对点校 本 《 后 汉 书》 作 了全 面 系统和 具 体深 入 的考 校 , 不 仅 为 点校 本 《 后 汉 书》 的修 订 提 供 了有 力
的 学术 支持 , 而且 对 正在 进行 的 “ 国史” 修 订和 中国古代 史的进 一 步研 究具 有一 定的借 鉴 意 义。 关键 词 : 曹金 华 ; 《 后 汉 书稽疑 》 ; “ 国史” ; 学术 支持
中 图分 类号 : K 2 0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6 3 2 0 ( 2 0 1 5 ) 0 2— 0 0 2 1— 0 2
2 0 1 4年 由 中 华 书 局 出 版 发 行 , 前 后 历 经 十 多 年 时
间, 真可 谓 “ 十年 磨一 剑 ” 之作 。从 《 后 汉 书稽 疑 》 的 内容来 看 , 不仅 为 点校 本 《 后 汉 书》 的修 订 提 供 了直接 和有 效 的学 术 支 持 , 对 东汉 史 的进 一 步 研 究带 来 了新 的动 力 和能 量 , 而 且 对 整个 “ 国史 ” 的 修 订和研 究 也具 有 一定 借鉴 意义 。这 主要 表 现在
一
有罪 , 贬 为 芜 湖 侯” 。显 然 , 六 月 七 月 皆有 “ 癸 卯” , 必有 一误 。而 曹 先 生 据 《 二十史朔闰表》 和
一
了不 少新 的谬 误 , 是 该 书依 然 存 在 诸 多 问 题 的 义 原 因。显然 , 这 种 客观 的分 析 , 使 人们 对 这部 书 存在 的问题有 了更 为 清 醒 的 认 识 , 也 是 校 勘 此 书 取得 突破 性 和创 新性 成果 的前 提 条件 。 ( 二) 该 书 全 面 系统 , 巨细赅 备 , 校勘精审, 成 果颇 丰 。首先 , 该 书 以《 后 汉 书》 点校 本 为 工 作底 本, 参据各 种 旧本 , 勘合 纪 传异 同 , 对正 文 、 注释及 《 校 勘记 》 皆作全 面 、 系统 深 入 的考 校 , 力求 通 过 自校 与他 校 的方 式 辨 明 是 { E , 得 出 结论 。不 能 得 出结 论 的则 指 出其 异 , 以俟 后 人 考 证 。总 计 考 校 8 5 0 0余 条 , 1 2 5万余 字 。而每 一 条 , 都 或 多或 少 地 标新 立异 。其 次 , 通过 考 校 , 使 许 多过去 未 曾发 现 的 问题得 以暴 露 , 没有 解 决 的问题 得到解 决 , 不 正 确 的结论 得 以修 正 。如《 后汉 书 ・ 章帝纪》 载, 章 和元 年 “ 六 月戊 辰 , 司 徒桓 虞 免 。癸卯 , 司 空 袁安 为 司徒 , 光禄 勋任 隗 为司 空 。秋 七 月癸 卯 , 齐王 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