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戴望舒《雨巷》课文讲解分析
《雨巷》课文鉴赏
《雨巷》课文鉴赏《雨巷》课文鉴赏【小编寄语】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
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这篇《雨巷》的赏析文,其独到的鉴赏角度及剖析风格,也非常值得我们读者去学习。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
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课外阅读】戴望舒《雨巷》赏析
【课外阅读】戴望舒《雨巷》赏析《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本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戴望舒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的朦胧的诗意。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
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
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戴望舒《雨巷》课文解读,希望能帮到大家!《雨巷》课文解读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的开头一节,也是全诗的主旋律。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你看,接下来的第2节,诗人写道,他希望逢着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果然梦幻般地飘然迎面而来了。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这一节里,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大学语文戴望舒《雨巷》课文讲解分析
报告要求
❖ 1、一定要结合课文(第几页,哪一段,哪一 句话)讲解;
❖ 2、内容丰富,可以适当插入其他相关的资料。 ❖ 3、注意课堂互动,适当让同学阅读、思考或
者回答问题。 ❖ 4、速度慢一点,每组20到30分钟,如果需要,
时间可适当延长。
❖ 忧愁、迷茫、彷徨
(三)《雨巷》赏析
❖ 6、《雨巷》的艺术美
❖ (1)象征主义手法(意象丰富)
❖ 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受西方象 征派的影响较大。
❖ 第一个意象,雨巷 ❖ 第二个意向,“我” ❖ 第三个意象, 姑娘” 。
❖ 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这首诗的指向具有一定 的模糊性,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戴望舒《雨巷》
❖ (二)时代背景:
❖ 1、北洋政府时代( 1912~1928 ) ❖ 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
府通称为北洋政府。
❖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联合袁世凯逼迫清皇 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同时推举袁 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 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 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张 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 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 蒋介石及其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27年在上海发动
4·12政变,在各地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
国共合作破裂。一些爱国人士,民主人士和知识分 子也受波及。
(三)《雨巷》赏析
❖ 思考:
❖ 这首诗押韵的字是否平仄相间? ❖ 这种押韵方式有什么作用?
《雨巷》赏析 (精选五篇)
《雨巷》赏析(精选五篇)赏析(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
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
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课文解读
《雨巷》课文解读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诗的开头一节,也是全诗的主旋律。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你看,接下来的第2节,诗人写道,他希望逢着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果然梦幻般地飘然迎面而来了。
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这一节里,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1)着,冷漠,凄清,又惆怅(2)。
戴望舒《雨巷》赏析
戴望舒《雨巷》赏析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
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
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解读
引导语:《》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小诗。
初读《雨巷》,我似乎感觉你有一悠长的寂寥心曲要向人倾诉;或者说,我感
觉到关于渴望的梦幻如丁香般从我眼前飘过。
亲爱的,你把你的诗命名为“雨巷”而不命名为丁香,这是引起我注意的。
雨巷,乃下着雨的巷子。
巷子已经够寂静清幽的了,如果是下雨的巷子呢,除了雨声可能还是雨声。
当然,既然名为“雨巷”,我想你必描写这个下着雨的巷子,或者说,你
一定要写在巷子里发生的事情或遭遇。
请原谅我,亲爱的诗人。
我是一个阅读的侦探者,我最关注的是,你在诗中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以鉴赏的眼光看出,你最想说的就是你在首尾重复的两段,这两段一字不改地重复,是为最经典的最形式化的渲染了。
渲染必造成强调,必营造出诗的抒情氛围,诗歌的最大主题必将在这里显现。
你重复地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从内容上说,这是孤独寂寥的诗人渴望着相遇。
为什么渴望相遇,相遇意味着可以向人倾诉、交流,可以相互安慰。
可是这只是渴望,渴望说明你没有相遇,孤独的你还是孤独。
这么说来,你在诗里最想表达的就是一种刻骨铬心的孤独感么?
或许是。
解读戴望舒《雨巷》
解读戴望舒《雨巷》解读戴望舒《雨巷》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你的身影,飘逸成无数的丁香花,布满深深的雨巷。
我愿作无数只粉蝶,围绕在丁香花左右,有一只飞往你的心梦筑巢。
我愿在无数个寒暑,在无法交视的茫然中,遥寄着没有回音的贺卡和祝语。
既然你知道人生会有风雨坎坷,既然你知道人生会有思念和牵挂,为何还要彼此隔膜,久久徘徊于丁香深巷,任风吹雨打,我除了对你的真挚,家无长物,可我坚信,我们超越了感情,你带走了我的心。
我的目光如水,只为能在茫茫人海中,照见你丁香花般的倩影,释怀你所有的愁怨。
《雨巷》解读二这首诗,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寂寥、悠长”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
这个姑娘有着“叹息一般的目光”,显得“冷漠、凄婉、又惆怅”,在雨中“哀怨又彷徨”。
很显然,诗中的“姑娘”是一个象征体。
可这个象征体所代表的象征义又是什么呢?对此,数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正如此,戴望舒的《雨巷》才显示出它的无尽的魅力。
可是,在教学《雨巷》时,却有人生搬硬套,偏偏将“雨巷”理解为革命道路,将在雨巷中彷徨的“姑娘”理解为革命者,作者写作《雨巷》,“证明他追求进步”——生生将《雨巷》解读成一首“革命的诗歌”、“战斗的诗歌”!似这般解读《雨巷》,实在是糟蹋了《雨巷》!那么,执教者在一个劲儿地引导学生如此这般地理解《雨巷》的主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不了解现代派诗歌的基本特征,尤其是不了解现代派诗歌的“主题的朦胧性”的根本特征,从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单一化,程式化,固定化。
二是不了解现代派诗人创作的审美取向,不了解现代派诗歌创作以朦胧为美的创作标准。
三是忽略了现代派诗歌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对主题产生的.影响。
解读者为什么会将《雨巷》解读成“革命的诗歌”呢?那是因为他将时代背景对文学作品解读的功用随意放大。
尽管《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正值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时,诗人的内心充满迷惘的情绪。
戴望舒诗歌《雨巷》赏析
戴望舒诗歌《雨巷》赏析戴望舒诗歌《雨巷》赏析《雨巷》是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戴望舒诗歌歌《雨巷》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雨巷》一诗歌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歌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歌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
在上述镜头过后,诗歌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歌中接着写道: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
中国古代的诗歌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
《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戴望舒 雨巷的鉴赏与解读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文本解读:(一)作为普通读者的自然阅读《雨巷》作为一篇现代诗歌,普通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做到:1.从意象感受该诗凄美而哀婉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中的韵律美和语言美;2.“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仅仅指一位美丽幽怨的姑娘,也寄托了诗人情怀。
(二)基于语文教师的阅读1.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1)创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诗人时年22岁。
因投身革命被捕,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2) 意象的象征义: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3) 关联:意象意境(1)象征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2.这篇文章的自然蕴含(2)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1)丁香般的姑娘:凄美、哀怨、飘渺3.这篇文章中比较突出的特征(2)意境:冷漠、凄清、惆怅(3)诗人情感:哀怨、空虚、彷徨、痛苦4.这篇文章中比较(1)“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独有的特征(2)“雨巷诗人”(叶圣陶)(3)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三)基于我的学生的专业阅读(1)关键字词的理解1. 学生能独立学习(2)掌握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3)感受诗歌表层意蕴,作者内心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艺术手法:掌握文本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品味诗歌美,懂得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2)感情色彩:回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揣摩狭窄阴沉的雨巷中徘徊的作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体会作者个人迷惘感伤中夹带的期待情怀。
雨巷戴望舒赏析
雨巷戴望舒赏析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
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
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
希望逢着的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姑娘”是谁,结着什么样的愁怨不得而知。
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还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也不得而知。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
她愁的或许是那负心的夫君,或许是想望如意的郎君,她的愁就像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第三节“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戴望舒《雨巷》
❖ (二)时代背景:
❖ 1、北洋政府时代( 1912~1928 ) ❖ 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
府通称为北洋政府。
❖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联合袁世凯逼迫清皇 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同时推举袁 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 忧愁、迷茫、彷徨
(三)《雨巷》赏析
❖ 6、《雨巷》的艺术美
❖ (1)象征主义手法(意象丰富)
❖ 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受西方象 征派的影响较大。
❖ 第一个意象,雨巷 ❖ 第二个意向,“我” ❖ 第三个意象, 姑娘” 。
❖ 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这首诗的指向具有一定 的模糊性,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 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张 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 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 蒋介石及其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27年在上海发动
4·12政变,在各地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
国共合作破裂。一些爱国人士,民主人士和知识分 子也受波及。
(三)《雨巷》赏析
❖ “我”的象征意义 ❖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
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 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象征着 那个时代仍然坚持探索祖国美好未来的青年 (或所有中国人)。
(三)《雨巷》赏析
❖ “姑娘”的象征意义 ❖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
(三)《雨巷》赏析
❖ 思考:
❖ 这首诗押韵的字是否平仄相间? ❖ 这种押韵方式有什么作用?
❖ 1、令诗的乐感更强; ❖ 2、更好传递了感情的起伏;
(三)《雨巷》赏析
❖ 2、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
❖ 找出雨巷、丁香、姑娘等词句在句中分别出 现了几次?
❖ 思考:这些词语的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 雨巷4次,丁香7次,姑娘2次(女郎1次) ❖ ang韵反复出现,形成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 第二个意象,雨中独行的“我”,象征什么?
❖ 第三个意象, “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 象征什么?
(三)《雨巷》赏析
❖ “雨巷”的象征意义 ❖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
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 情意境。 ❖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 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 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纪元”。
补充思考
❖ 《雨巷》自诞生之后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 为什么?
❖ 除了其艺术上的成功之外,还因其主题意象 的多重性:
❖ 1、政治抒情 ❖ 2、爱情追求 ❖ 3、人生失意 ❖ ……
作业
❖ 一、预习第二单元·散文概述 ❖ 二、熟读《听听那冷雨》(15段),第五周以
小组为单位抽查阅读情况,满分8个铜币,一 个人读得不熟(磕磕绊绊,不流畅,甚至不认 识字)扣1个铜币。感情充沛,流畅,有韵味额 外加2个铜币。
❖ 1912年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一职。直到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兵炸 死,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 的统一。
一、戴望舒《雨巷》
❖ (二)时代背景:
❖ 2、 北伐战争
❖ 北伐是中华民国自1926年至1928年,在国共合作 的基础上,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
一、戴望舒《雨巷》
❖ (二)时代背景:
❖ 课文朗读: ❖ 《雨巷》(P17)
(三)《雨巷》赏析
❖ 1、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
❖ 字:一韵到底,找出韵脚; ❖ 词:大量双声、叠韵词,请找出来。 ❖ 看看哪个组找得最快、最完整,满分5分;漏
掉的要扣分,别的组补充后,扣掉的分加到 别的组里。 ❖ 这些字、词在诗中产生了什么效果? ❖ 清新婉转,节奏舒缓,旋律轻柔细腻。
❖ 用现代白话文(口语)进行诗歌创作成为潮 流。一时之间诗歌创作可谓百花齐放,泥沙 俱下。
第三讲:现代诗歌赏析
❖ 思考:诗歌形式重要吗? ❖ 徐志摩的两首诗 ❖ 其一《康桥再会吧》
什么是新格律诗?
❖ 1、新格律诗产生的背景:
❖ 以闻一多为代表一些学者提出了“理性节制 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 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 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 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雨巷》赏析
❖ (2)糅合了古典诗歌中的元素
❖ 第三个意象, “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 很美,却是引愁之物。
❖ 运用了古典诗词的语素与意境: ❖ 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
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李璟《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
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 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 难以实现的。
(三)《雨巷》赏析
❖ 4、《雨巷》的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 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 于惶惑迷惘中,但仍积极探索救国救亡的出路真实 反映。
❖ 迷茫中的探索
(三)《雨巷》赏析
❖ 5、《雨巷》的感情基调
的音乐效果。
(三)《雨巷》赏析
❖ 思考:
❖ 姑娘在这首诗中反复出现,但有一次作者把 “姑娘”换成了“女郎”,为什么?
❖ 把“姑娘”换成“女郎”,而且是“梦 中”“飘过”这“女郎”,增强了距离感, 令本诗凄婉、惆怅的气氛更加浓烈。
(三)《雨巷》赏析
❖ 3、几个象征意象:
❖ 第一个意象,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 什么?
第三讲:现代诗歌赏析
❖ 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
❖ 2、新格律诗的“三美”原则。 (P25) ❖ 徐志摩的两首诗 1、“雨巷诗人”戴望
舒(1905—1950)浙江 杭州人。 ❖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 (P19“作者简介”) ❖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 1950年因病逝世。
❖ 3、第3组,讲解文中的典故,选择重点,无 需面面俱到;
报告要求
❖ 1、一定要结合课文(第几页,哪一段,哪一 句话)讲解;
❖ 2、内容丰富,可以适当插入其他相关的资料。 ❖ 3、注意课堂互动,适当让同学阅读、思考或
者回答问题。 ❖ 4、速度慢一点,每组20到30分钟,如果需要,
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三讲:现代诗歌赏析
❖戴望舒《雨巷》
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思考:
❖ 1、什么是新格律诗?新格律诗和格律诗有何 异同?
❖ 2、闻一多的“三美原则”(P25)。 ❖ 3、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4、这首诗主题是什么? ❖ 5、把握这首诗的几个象征意象:雨巷、我、
姑娘分别象征了什么?
第三讲:现代诗歌赏析
❖ /programs/view/Z4A nGmxQ8uI/ (音频)
作业
❖ 三、第六周三个组讲述余光中的《听听那冷 雨》:
❖ 1、第1组,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并阐释文 章的几层内涵(题目,象征意义、情感内涵 等)。
❖ 2、第2组,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词语、句 式、修辞手法等)。
一、戴望舒《雨巷》
❖ 2、戴望舒诗歌的特点: ❖ (1)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
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 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 诗人”。 ❖ (2)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 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显的明朗、 沉挚。以《我用残损的手掌》为代表。
一、戴望舒《雨巷》
❖ (二)时代背景:
❖ 3、 许多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希望在北伐战 争胜利后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安定、民 主和富强。但是突如其来的政治事变粉碎了 他们的梦想。
❖ 《雨巷》产生在1927年夏天,正是4·12政变
后不久。
❖ 理想幻灭,前途迷茫,诗人的心情哀怨、忧 伤、苦闷、彷徨,因此这首诗也是 “梦一般 的凄婉迷茫”。
❖ 戴望舒《雨巷》 ❖ 学习重点: ❖ 1、新格律诗; ❖ 2、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主题; ❖ 3、和谐的音律美; ❖ 4、学习象征主义手法。
什么是新格律诗?
❖ 1、新格律诗产生的背景:
❖ (1)白话文的广泛使用,汉语言本身出现了较 大的变化。(音节、平仄、用韵)
❖ (2)文坛展开如何用新的语言形式进行诗歌创 作的探讨和实验。
什么是新格律诗?
❖ 2、新格律诗概念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新月诗派”,为主的一些 诗人群体,他们对传统格律诗的四声、平仄、用韵 等进行改革以后,形成的一种格律诗新品种。“我 暂且称之为“新格律诗”,以区别于传统格律诗” (闻一多语)
❖ 当然新格律诗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格律诗,它并没有 字数、对仗、押韵、平仄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它只 是比较追求艺术美的一种现代诗。
(三)《雨巷》赏析
❖ 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 (3)和谐优美的音律 ❖ 字:一韵到底; ❖ 词:大量双声叠韵词的使用。 ❖ 清新婉转,节奏舒缓,旋律轻柔细腻。 ❖ (4)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 ❖ 雨巷、丁香、姑娘等词句反复出现,形成重
章叠句、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 ❖ 叶圣陶称赞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