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本节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详细地解释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及特点。

2、人口合理容量,详细地解释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总结了中国如何实现并保持人口在一个合理的水平3、通过案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了怎样去探究某一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区域认知:掌握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综合思维: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地理实践力: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收集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调查该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特点。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寻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
【活动探究1】:区域环境承载力(PPT展示)
我国甘肃省的两个草场牧区,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大致相同,但现在一地牧民乐,一地牧民愁。

这是为什么呢?
1.读图,结合实例说出你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

2.从上述实例中获得什么启示?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区域面积一定,气候温暖、食物等资源充足的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大;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人口合理容量小。

板书:(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水平、生活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人口合理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水平、产业结构呈正相关,人口合理容量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板书:(2).社会经济因素
(3).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对外开放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封闭地区,缺乏某些重要资源,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板书:(3).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人口合理容量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承转提问:人口合理容量有什么特点?
板书:3、特点
3、特点
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人口合理容量相对稳定;人口合理容量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

【知识归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承转提问: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应该努力追求并达到人口
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

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
2、下面影响我国不同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3、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上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B.乙省C.丙D.丁省
5、能提高四省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最有效途径是()
A.扩大耕地B.提高科技C.人口迁移D.改善交通
6、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此图反映了________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除此之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它们与环境人口容量又有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1-5 BDACB
6、(1)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适度的人口,一旦超过,资源和人口平衡就会被打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资源呈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学生总结后PPT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