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典型崩塌治理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新友,等: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典型崩塌治理方案研究
·217·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本区域可划分出如下 新构造单元:帕米尔 -喀喇昆仑 -西昆仑隆升区、 塔里木沉陷区、西瓦利克沉陷区(包括拉合尔盆地)。
区域地质构造,见Biblioteka 1。图 1 区域地质构造
受区域地质构造及侵入体挤压等因素影响,路 线走廊带内次级断裂较发育,走向以北西西向为主, 倾角普遍较大,破碎带小者宽仅 03m,宽者达 50 ~70m,影响带宽 20~200m。内浅变质片岩、 板岩小型 褶 皱 发 育,主 要 表 现 为 小 的 褶 曲、岩 层 “S” 型波状起伏等,岩石受力破碎、完整性差[4]。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 碰撞结合地带,区内包括了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其 中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有塔里木板块、青藏板块、印 度板块。在板块间发育了板块缝合带,康西瓦 -鲸 鱼湖板块缝 合 带 (KJT)联 结 了 塔 里 木 板 块 和 青 藏 板 块;科希斯坦 -雅鲁藏布江板块缝合带(KYT)联结 了青藏板块和印度板块[4]。
结构构件体量小施工快缺点工程造价高施工周期长外侧挡墙基本位于旧路中央施工中仅能单侧通行盖梁施工需要中断交通比选结果推荐423方案实施效果悬出路台采用路基向外侧加宽的方案避免扰动上边坡而引起崩塌的发展同时悬出路台有效加宽了路基相比挡墙防护更安全相对于抗滑桩造022路基工程subgradeengineering2019年第4期总第205期价低施工快
喀喇昆仑公路塔科特至红其拉甫段由中国援建, 始建于 1966年,于 1978年全线建成通车。项目区
收稿日期:2018-12-25 作者简介:季新友 (1979-),男,辽宁昌图人。高级工程师,硕士,
主要从事公路工程设计工作。Email:539961221@qqcom。
域内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复杂,沿线地质灾害 发育,并缺少 日 常 养 护, 致 使 道 路 状 况 逐 年 变 差, 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在 2006年至 2013 年对该公路再次进行了改建,本次改建工程为雷科 特至红其拉甫段,路线长 335km。
摘 要:通过对改建的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沿线自然条件分析,总结出沿线崩塌地质灾害的 成灾机理,并以 K520,K605两处崩塌为例,经过多方案的比选,介绍典型崩塌治理方案及处治措 施。为避绕崩塌,K520工点采用短隧道方案进行治理;而 K605崩塌工点,则采用悬出路台方案进 行治理。实践表明均取得良好效果,既能保障工程和运营安全,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关键词:喀喇昆仑公路;崩塌;机理研究;短隧道方案;悬出路台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825(2019)04-0216-06
0 引言 巴基斯坦 喀 喇 昆 仑 公 路 (雷 克 特 至 红 其 拉 甫
段)穿越 喀 喇 昆 仑 山、喜 马 拉 雅 山 和 兴 都 库 什 山, 海拔从 1145m到 4733m,由于所处的特殊地域条 件,加之受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影 响,地质灾害极其发育,沿线泥石流 155处、崩塌 (含溜石坡)114处、雪崩 13处、涎流冰 7处、滑 坡 1处。崩塌灾害数量多、对公路的运营安全影响 较大,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对其治理是本项目的重 点和难点。
·216· DOI:10.13379/j.issn.10038825.2019.04.43
Sub路grad基eEn工gine程ering 2019年第 4期 (总第 205期)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典型崩塌治理方案研究
季新友,张云洪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75)
(2) 基岩裂隙水:包括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 水。风化裂隙水通常是潜水或孔隙或裂隙潜水,分 布在基岩的上表面,水位变化很大。构造裂隙水一 般在基岩面以下,均匀性较差。水位相对稳定,一 般为承压。在峡谷地区,由于开挖卸荷裂隙通常在 夏季挂泉排泄裂隙水,冬季结冰,常见冰柱、冰流
等引起的病害,在静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危 岩落石病害。 24 气候情况
项目地处南亚次大陆亚热带气候区,海拔高差 变化大,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山区地形导致天气变 化多端,降雨集中且雨强大。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不 到 200mm,夏季降雨较为集中(降雨主要出现在两 个季风季节,约 75%的年降雨量出现在 7~9月)。 线路起点为亚热带气候,夏季最高气温 460℃,冬 季最低 -94℃。终点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量小、 空气稀 薄、太 阳 辐 射 强、气 温 低,最 低 气 温 可 达 -300℃,红其拉甫口岸最大积雪厚度 15m[1]。 25 地震烈度
本文通过对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沿线自然条 件分析,确定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并结合 K520 和 K605两处典型崩塌处治工程案例分析,阐明巴基 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中典型崩塌灾害的处治措施[1]。
1 项目概况 喀喇昆仑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陆上通
道,起点位于 伊 斯 兰 堡 以 北 的 HasanAbdal,终 点 位于新疆的喀什市,全长 1224km,巴基斯坦境内 806km。喀喇昆仑 公 路 为 巴 基 斯 坦 国 的 国 道 主 干 线,该公路联结着伊斯兰堡及巴基斯坦北方的各大 城镇。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物资和客运 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主要依靠该公路,它的畅通政治 和 经 济 意 义 巨 大 [1]。
2 沿线自然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巴基斯坦 喀 喇 昆 仑 公 路 地 处 帕 米 尔 高 原 腹 地, 区内 峰 峦 叠 嶂、峡 谷 深 切、河 流 湍 急、 雪 峰 林 立。 沿线的大部分路段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部分路段 为高山宽谷地貌,路线终点红其拉甫段为高原山地 地貌[2-3]。
按线路各段地貌的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高山河 谷、深切峡 谷、山 间 宽 谷 和 高 原 山 岭 宽 谷 地 貌 共 4个地貌类型。自改建起点至 Gulmit段为高山宽谷 与山谷阶地相间地貌,少量路段处于高山峡谷之中; Gulmit至 Sost路线以山腰线为主;Sost至 K796段路 线基本布设于高山深切峡谷,路线为沿河线,受洪 水影响大;K796至终点段属高原山岭宽谷地貌,相 对高差大、坡比较大,路线多回头展线 。 [2-3] 22 地质构造
综上所述,线路区内断裂分布广泛,节理裂隙 发育程度高,为崩塌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 23 水文地质
沿线的崩塌的发生与地下水密切相关。按含水 介质、埋藏条件及水动力特征主要分为第四系孔隙 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
(1)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沟谷沿溪线段 内,以降水,地表水,裂隙水补给。含水层通常是 在基岩面或坡体表面松散层上孔隙度较大的松散沉 积物内,埋深和径流条件各不相同。释放条件和振 幅受降水强度的影响,在突然大雨情况下水位上升, 因为排泄产生很大的动水压力,水位降低会导致边 坡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边坡失稳、坡面落石等 病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