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写一首《临江仙》,可与苏轼《赤壁怀古》比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写一首《临江仙》,可与苏轼《赤壁怀
古》比肩
杨慎,字升庵,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明朝第一才子,素有“明词第一人”之称。

今人知道他的名字,多半因为他是《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的作者。

其实,早在《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问世之前,杨慎这首《临江仙》就已经通过一本《史略十段锦旁注叙》在民间“走红”。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的原作者就是杨慎。

《明诗纪事》这本书中说:“升庵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年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之格调。

间入东坡,涪翁一派。


这段话的意思是:杨慎早年醉心六朝诗风,写起绮丽的诗歌,让人连连叫绝。

晚期被贬谪之后,诗风渐渐老成、沧桑,有杜甫、李白的格调,偶尔会带着一点苏轼、黄庭坚的风格。

苏轼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号称宋词第一。

杨慎这首《临江仙》的开篇,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篇略有一些相似之处。

虽然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一首“游戏之作”,也不算是他成
就最高的作品,但是它却是明词当中,传诵度最高的一首词。

同时,这首词开篇两句,就惊艳了岁月。

《临江仙》赏析
《临江仙》——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
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
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这首词开头的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如出一辙,但是全词想要表达的内涵却完全不同。

开篇都是借滚滚江水东逝,表达历史上那些建功立业者,生命的短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四十六岁,被贬到黄州之时。

杨慎这首词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不过应当是作于他三十六岁被贬云南之后。

苏轼怀古,怀的是三国英雄建功立业的那个好时代。

感叹的是自己蹉跎岁月,鬓生华发。

杨慎的《临江仙》却有一些道家风骨,英雄功业千秋计,在他的词里不过是青山斜阳梦一场。

杨慎是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是正
德六年的状元,成名时间非常早。

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为“大礼议之争”事件被贬云南保山,流放终身。

在近四十年的流放生涯中,杨慎写了几千首诗词,流传下来的也有二千多首。

在明朝时,他已经被人誉为“当代宗词”。

清代胡薇元作《岁寒居词话》,仍然认定他是明词第一人。

明代三大才子命运都非常不济,解缙惨遭“雪地活埋”、徐渭杀妻自残。

相对来说,杨慎的命运是最好的,但是依然被流放了近40年,有家归不得。

杨慎出生于宰相之家,自己又少年得志,平步青云。

结果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贬到蛮荒之地戍边。

经过这番打击之后,杨慎的心里发生了一些改变,把功名利禄看得非常地淡漠。

晚年的时候,杨慎写过一部《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他在这部书的每一章开头,题写诗词各一首,而结尾也有“散场词”。

后来,这部书被改成了《二十一史弹词》。

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首《临江仙》,就是这部《二十一史弹词》中《秦汉篇》的开场词。

尽管它的开头两句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很像,但是它讲述的却并非三国历史。

其实把这首《临江仙》,用到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一样妥当。

它想表达的思想是:轰轰烈烈的皇图霸业,转眼间就要成空。

那些英
雄的丰功伟绩,是非成败,最后都成了渔樵闲话。

其实,历史上以流水来喻时间消逝的人,苏轼也并非是第一人。

《论语》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只是苏轼的比喻,来得更加大气。

当我们开始探讨,为什么杨慎这首《临江仙》会成为明代影响力最大的一首词,绝不应该忽略一个关键点:词里的开头的两句话,暗合了世人对于时间与流水的印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它是属于全体世人的一种“共通”的认知,关于生命如流水般地短暂,也是世人共同的忧虑。

另外,杨慎这首《临江仙》,全词都没有那种深奥难懂的典故,以及晦涩的词句。

它非常像是一个普通的渔村村民,在对着你闲话自己的一些家常事。

谈的内容也是大家都有的感触,用的也是大家都懂的语言,即便没有什么文学功底的人,听了之后也可以懂得其中的意思,这就为它的通俗传播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这首词里关于“青山”、“斜阳”的隐喻,又让作品保持了一定的文学美感。

所以尽管它只是大才子杨慎一时之间的“信手闲笔”,但是最终仍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以感叹时间的流逝开头,转向描
写想象中的三国战场,最后再以感时自伤结束。

杨慎的《临江仙》,似乎也是在感时而伤,但是他这首词中,伤的不是个人的际遇,而是伤的所有世间英雄的际遇。

因此,杨慎这首《临江仙》,明显就带着宋诗那种“说理”的味道。

不重视对想象与环境的描写,更偏重于抒写人生哲学。

杨慎这首《临江仙》中的哲理非常浅近,并未推陈出新。

不过词中的“渔樵闲话”,和《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小说的行为却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才被引到了名著的开头。

不过要论杨慎这首《临江仙》最出彩的笔墨,的确也还是落在了这“渔樵闲话”带来的震撼感觉上。

因为这四个字,带出了一段作者本人的“辛酸”。

平生自己看重的、珍惜的,在自己百年之后,不过是别人嘴里的一时笑谈罢了。

这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在杨慎的另一首《西江月》里表现得更加明显。

《西江月》
细想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

风调雨顺
万民安。

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

流芳百世
在人间。

万古称扬赞叹。

史书上写哪个皇帝英明神武,就仿佛他一辈子,都不可能做错任何事情一样。

他留下一段“丰功伟业”,后人依着葫芦去画瓢,也就得到了一个看起来类似的“太平盛世”。

只是在这期间,委屈了那些历史“公案”的当事人,始终得不到一个公允的评论。

这些,最后都成了“渔樵闲谈”。

比如嘉靖皇帝,因为“大礼议之争”事件,就断送了杨慎的后半生。

这段公案的来龙去脉,谁又会去真正地关心呢?
再比如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不仅是《永乐大典》的编撰者,还是明代的第一位首辅。

最后因为卷入了太子之争,就被永乐皇帝“雪地活埋”。

这段公案的是非曲直,又有谁能得清呢?人们往往因为史书上朱棣的那些丰功伟绩,反过来认为谢缙就是一个小人。

结语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杨慎一生写了数千首诗词,很多词作的水平也都是高于这首《临江仙》的。

但是最终影响力最深远的,却还是这首《临江仙》。

只因为这首《临江仙》,写得既通俗易懂,又蕴含了很深的哲理,同时还不乏古典词诗所要求的那种含蓄隽永之美。

让普通人在读懂其中意思的时候,还能领会词中的意境。

同时,这首词的意境,也深切地触动了明代著名书评家毛宗岗,于是后者就把它引入到了脍炙人口的小说《三国演义》中。

从此以后,滚滚长江东逝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最具民间影响力的一首词,说这首《临江仙》足以与苏轼的经典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肩,丝毫也不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