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5
·高中
一谈,或者把教参上的信息当成了权威和经典而照本宣科。文本细读不是教师把自己素读的阅读体验简单地
呈现给学生,更不是借助各种信息资源肢解文本、稀释文本,把阅读教学变成信息轰炸。
文本细读生成的“问题”也可能被误解为教学设计。某次评优课比赛现场,一位选手将文本的 9 段文字拆
解成 8 个问题,采用读一段解答一个问题的形式,将文本从头到尾流畅地“顺”了一遍。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
一个立体的语文网。文本解读会经历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开始看到的可能只有棍子(尾巴)、一堵墙(背
部)、管子(鼻子)、蒲扇(耳朵)等一个个独立的物件。教学设计的意义则是教师在对文本信息分析、提取、整合
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建构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大象”。可以说,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发现文
本版编辑/
卷首 JUANSHOU
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
筅张春华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童子功”,优秀的语文课大多
是从深度而又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开始的。
文本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矿藏,因而是需要花功夫细读
的。文本解读离不开对细节的品咂,借助一个关键词就能激发
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生长。但是,文本细读并
学设计,而是文本解读的简单呈现。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等多个视角的整体建构,而不
是把文本简单地拆解成各种“碎碎问”塞进学生的头脑。
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需要教学解读。教师的文本解读虽然可能是丰富而深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解读
和发现都具有教学价值,文本解读需要放在语文教学的背景下去审视判断。教学解读是连接文本解读和教学
本的整体意义,和学生一起去建构和丰富知识世界、课堂世界、学生世界,从而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世界。
好的教学设计能把文本解读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燃点”,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情境,
激发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活力,充满思维张力,保持思想活力。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
生学,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
设计的纽带,能过滤文本解读的一些杂质,淬炼出符合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素养要求的教学内容,从而进行有
语文教学意义的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从文本解读中来,但一定会超越文本解读。好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文本整体解读与建构的“宏
大叙事”。课堂教学不只是捡拾散落一地的粒粒珍珠,更需要师生共同把捡拾的珠子串在一根线上,甚至织成
学。”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和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应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理想境界。
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不是把文本变成语文的全部世界,而是让世界都成为语文学习的文本。好的教学
设计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更能引领学生触摸未知的世界。
作者名片:张春华,江苏省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 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无锡市名教师,江苏省教师培训学会中语会副主任委 员,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不是越细越好。细读之后,还需要依照课程标准和学生语文实
际能力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进可能会变成忙于捡拾这些“知
识”的石子而忽略了眺望整个大海。 为什么有的课堂就难以避免平铺直叙的讲解呢?可能与教
本文作者
师的教学理解偏差有关—— —或者把文本的所有内容误解为语文知识,或者把自我的阅读体验与教学内容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