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必修2三维设计人教版章末质量检测(三)有机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检测(三)有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B.一氯甲烷的电子式为
C.乙酸的实验式为C2H4O2
D.分子组成为C5H12的有机物有3种
【试题解析】:选D该模型属于空间充填模型,A错误;氯原子最外层应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乙酸的实验式应为CH2O,C错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试题解析】:选C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 m(H2O)n表示,可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
3.下列关于烷烃与烯烃的性质及反应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烷烃只含有饱和键,烯烃只含有不饱和键
B.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烷烃的通式一定是C n H2n+2,而烯烃的通式一定是C n H2n
D.烷烃与烯烃相比,发生加成反应的一定是烯烃
【试题解析】:选D A项,烯烃可以含饱和键和不饱和键;B项,烯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项,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多烯烃的通式不是C n H2n;D项,加成反应是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3)2CHCH2CH3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试题解析】:选B A项,(CH3)2CHCH2CH3为异戊烷。
B项,乙烯(CH2===C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H3CH2OH)。
C项,C4H9Cl由—C4H9和—Cl构成,而—C4H9有4种不同的结构,分别为—CH2CH2CH2CH3、—CH2CH(CH3)2、—CH(CH3)CH2CH3、—C(CH3)3,故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
D项,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A.乙烷
B.甲苯
C.氟苯
D.丙烯
【试题解析】:选C A、B、D中都含有甲基,有四面体的空间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C项中氟原子代替苯分子中一个氢原子的位置,仍共平面。
6.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具有氧化性,能跟钠反应放出H2
C.乙酸分子中含有羟基,所以它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温度低于16.6 ℃,乙酸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试题解析】:选C乙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A正确;乙酸与钠发生置换反应,乙酸中羟基氢原子化合价降低,所以乙酸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B正确;乙酸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乙酸的熔点为16.6 ℃,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D正确。
7.有两种气态烷烃组成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 g·L-1,则关于混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乙烷
C.一定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试题解析】:选A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平均)=1.16 g·L -1×22.4 L·mol -1≈26 g·
mol -1,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在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6的只有甲烷,因此混 合物中一定有甲烷,另一种气态烷烃不确定,可能是乙烷、丙烷等。
8.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单体是CH 3CH===CH 2和CH 2===CH 2
B.其链节为
C.聚异戊二烯、聚乙烯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D.聚异戊二烯属线型结构
【试题解析】:选D 聚异戊二烯的单体是,链节为
,A 、B 错误;聚异戊二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C 错误;
聚异戊二烯属于线型结构,D 正确。
9.G 是合成双酚的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G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 6H 10
B.是乙烯的同系物
C.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D.难溶于水
【试题解析】:选B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 6H 10,A 正确;含有2个碳碳双键,不是乙烯的同系物,B 错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C 正确;二烯烃难溶于水,D 正确。
10.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 ――→浓硫酸△
CH 2===CH 2↑+H 2O ③CH 3COOH +CH 3CH 2OH
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浓硫酸△
C 6H 5NO 2+H 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解析】:选B由取代反应的定义可知,反应③、反应④为取代反应。
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甲烷和苯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
C.苯和液溴在FeBr3催化作用下进行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D.甲烷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与氯气反应,反应类型相同
【试题解析】:选C甲烷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苯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甲烷与氯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乙烯与氯气发生的是加成反应,D项错误。
12.下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试剂钠溴水NaHCO3溶液
现象放出气体褪色放出气体
A.CH2===CH—CH2—OH
B.
C.CH2===CH—COOH
D.CH3COOH
【试题解析】:选C C项中的“”能使溴水褪色,“—COOH”能与Na、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13.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78 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N A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试题解析】:选D本题的易错点是错误理解苯的凯库勒式而错选B。
从苯的分子式C6H6看,其氢原子数未达饱和,应属于不饱和烃,而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14.CH2OH(CHOH)3CHO和CH2OH(CHOH)2CH2CHO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氧化反应②还原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水解反应⑤加成反应⑥中和反应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试题解析】:选A由结构简式可知,两种物质中均含有羟基和醛基,因此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加成等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和中和反应,A正确。
15.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和溶剂。
已知α萜品醇的结构简式如右
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该物质属于烃
C.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
D.分子式为C10H18O
【试题解析】:选B A项,该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则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正确;B项,该分子中除有碳、氢原子外,还有氧原子,不属于烃,错误;C 项,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正确;D项,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正确。
16.有4种碳架如下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和d是同分异构体②b和c是同系物
③a和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④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试题解析】:选B由碳架结构可知a为(CH3)2C===CH2,b为CH3CH2CH2CH3,c为C(CH3)4,d为环丁烷,则a和d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①正确;b和c都属于烷烃,分子式不同,互为同系物,故②正确;b是正丁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③错误;a、
b、c、d都属于烃,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④错误;答案选B。
17.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可以燃烧
②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③能跟NaOH 溶液反应
④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能发生加聚反应
⑥能发生水解反应
A.①④
B.只有⑥
C.只有⑤
D.④⑥
【试题解析】:选B 该物质属于含氧衍生物,可以燃烧;具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发生加聚反应;具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无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18.以玉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原料制取酒精的流程如下: 玉米――――→H 2O (H +)①C 12H 22O 11――――→H 2O (H +)②化合物X ――→发酵
③
酒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 12H 22O 11属于二糖
B.化合物X 属于还原性糖
C.反应③中1 mol 化合物X 可分解成3 mol 乙醇
D.欲使发酵液中的乙醇和水分离,可采取的操作是蒸馏
【试题解析】:选C 淀粉水解生成了C 12H 22O 11,C 12H 22O 11属于二糖,A 项正确;化合物X 是葡萄糖,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B 项正确;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酒化酶
2C 2H 5OH +2CO 2↑,C 项错误;乙醇能溶于水,分离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D 项正确。
19.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双键交替结构
解析:选D 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乙酸与丙醇,A 错误;二者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氢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B 错误;滴加银氨溶液之前应先加入NaOH 中和H 2SO 4,否则不能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C 错误。
20.分子式为C 5H 10O 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解析:选C 若为甲酸和丁醇酯化,由于丁醇有4种,则形成的酯有4种;若为乙酸和丙醇酯化,由于丙醇有2种,则形成的酯有2种;若为丙酸和乙醇酯化,形成的酯有1种;若为丁酸和甲醇酯化,由于丁酸有2种,则形成的酯有2种。
故共有9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21.(9分)如图是几种烷烃分子的球棍模型:
(1)A 、B 、E 三种烷烃的关系为________,C 、D 、E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用习惯命名法命名D :________。
(3)E 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种,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 为丙烷,B 为丁烷,E 为新戊烷,三种物质均属于烷烃,且碳原子数不同,属于同系物;C 、D 与E 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2)D 为异戊烷。
(3)E 分子中的4个甲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H 原子只有一种,则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其结构简式是(CH 3)3—C —CH 2Cl 。
答案:(1)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2)异戊烷 (3)1 (CH 3)3—C —CH 2Cl
22.(12分)A 、B 、C 是与植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常见化合物,每种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均不超过三种,甲是单质,有机物D 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D +3甲――→点燃
3A +2B 。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在化合物A 、B 、C 、D 中所含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和________。
(2)在常温下,A 和B 通过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C 。
该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写出由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化合物B 在大气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中转化关系和有机物D 发生的反应可知,甲为O 2,可推知A 、B 分别为H 2O 、CO 2,H 2O 和CO 2在植物光合作用下可以生成葡萄糖与氧气,C 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醇与二氧化碳,则D 为CH 3CH 2OH 。
答案:(1)C D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 化学
(3)CH 2OH(CHOH)4CHO ――→酒化酶
2CH 3CH 2OH +2CO 2↑ (4)加剧温室效应 23.(12分)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属于乙醇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
B .
C .乙醚(CH 3CH 2OCH 2CH 3)
D .甲醇
E .CH 3—O —CH 3
F .HO —CH 2CH 2—OH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 g 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 mol 氧气。
②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 2===CH 2
+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
(3)同系物满足两个条件:结构相似,组成相差n (n ≥1)个CH 2原子团,故甲醇与乙醇互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满足两个条件:分子式相同,不同的空间结构,故CH 3—O —CH 3与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4)①乙醇燃烧方程式:C 2H 5OH +3O 2――→点燃
2CO 2+3H 2O ,故1 mol 乙醇完全燃烧消耗3 mol O 2;②乙醇催化氧化的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
答案:(1)小
(2)CH 2===CH 2+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加成反应 (3)D E
(4)①3 ②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24.(12分)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
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89.5 -73.5 沸点(℃)
117.9 117 126.3 密度(g·cm -3)
1.05 0.81 0.88 水溶性
互溶 可溶 难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
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操作);某同学在进行分液操作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解析:(1)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反应物(乙酸和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降低了反应物的转化率,乙装置则可以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依据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的反应,可知可能生成对应的醚和烯烃。
(3)增加乙酸的浓度、及时移走生成物都有利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
(4)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酸和1-丁醇溶于水,乙酸丁酯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
(5)为保证实验的可行性,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或堵塞,如果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玻璃塞未打开,都会导致漏斗内液体无法流出。
答案:(1)乙由于反应物(乙酸和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降低了反应物的转化率,乙装置则可以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CH3CH2CH===CH2
(3)增加乙酸浓度、及时移走生成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4)ac
(5)检查是否漏水或堵塞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玻璃塞未打开)
25.(15分)下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间充填模型为;③能与
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B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
②空间充填模型为
C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E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
D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C少2;②能由C氧化而成
E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1)A与溴的四氧化碳溶液反应的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很多,它们均符合通式C n H2n+2(n为正整数)。
当n=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的大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都不与氢气反应
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C氧化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中表格的有关信息,可以依次确定五种有机物。
由A、B、E的文字叙述和物质模型,确定有机物A、B、E分别为CH2===CH2、、CH2===CH—COOH(丙烯
酸)。
因为C 能与Na 反应,但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说明C 结构中含有“—OH ”但不含“—COOH ”,E(丙烯酸)与C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8-72(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46,可确定C 为C 2H 5OH(乙醇)。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由C 2H 5OH 氧化而成,则D 为CH 3CHO(乙醛)。
(2)CH 2===CH 2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CH 3CH 3),该类有机物为烷烃,通式为C n H 2n +2(n 为正整数),当n =4时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 是苯(),它具有的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不与酸性KMnO 4溶 液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与H 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4)发生的酯化反应为CH 2===CH —COOH +C 2H 5OH
浓硫酸△CH 2===CH —COOC 2H 5+H 2O 。
(5)C 2H 5OH 的催化氧化:2C 2H 5OH +O 2――→Cu 或Ag △
2CH 3CHO +2H 2O 。
答案:(1)1,2-二溴乙烷 (2)4
(3)②③
(4)酯化(取代)反应 CH 2===CH —COOH +C 2H 5OH
浓硫酸△CH 2===CH —COOC 2H 5+H 2O
(5)2C 2H 5OH +O 2――→Cu 或Ag △2CH 3CHO +2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