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景德镇市初三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江西省景德镇市初三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理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缅怀遗误莫需有转弯抹角振聋发聩
B.缴纳颓唐雷阵雨高深漠测焕然一新
C.勉励蜷曲万户侯匡扶正义获益匪浅
D.慰籍黯然洽谈会有恃无恐笙歌达旦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静谧云霄人声鼎沸迫不急待
B.戳穿禁固妇孺皆知迥乎不同
C.矜持战栗毛骨悚然摩肩接踵
D.羁绊恣睢根深蒂固不可明状
3.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2018年12月6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对公众开放已经22天,累计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踏上“行进中国”的时光列车,领略祖国山河的日新月异;匹配“留声40年”的经典歌曲,以熟悉的旋律唤起时代的记忆……宏阔的展厅,犹如穿越40年的时光隧道。

62岁的姚建良感慨地说:“相机的快门再快,也赶不上时带变化的脚步”!A.“”B.:C.……D.!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最早时写作“荼”字,《尔雅·释草》中解释说:“荼,苦菜。

”茶叶味苦,于是茶树也被称为“木荼”。

B.“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这首童谣唱的就是我们粽香深处的文化记忆——端午节。

C.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

5.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是()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盛水,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比作箍桶的木板,。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宇宙中的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星系连成一片,构成星系团,如果不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团早就分崩离析。

科学家把这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称为“暗物质”。

宇宙的结构也与暗物质有关。

它是促使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的重要推手。

暗物质播下了宇宙丝状结构的种子,随后可见物质才聚集在一些由暗物质建立起来的引力“核”上,并最终形成了星系。

暗物质对生命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科学家推测暗物质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假如没有暗物质的引力作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将很可能无法在宇宙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形成。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

“悟空”是中国第一个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经过全球征名活动,最终命名为“悟空”,寓意用《西游记》中火眼金睛的悟空寻找难以察觉的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它由一个塑料闪烁探测器、硅微条、钨板、电磁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组成。

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以更高的能量和更好的分辨率来测量宇宙射线中正负电子之比,以找出可能的暗物质信号。

截至2018年底,“悟空”号已绕地球飞行了16597圈,探测宇宙射线粒子55亿个。

在相同时间内,它积累的TeV (1TeV=1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观测数据相当于国际空间站上的日本量能器电子望远镜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的5倍以上,意味着完成了其他“同行”至少10年的工作量。

“悟空”设计寿命为3年,目前已经到期,但它看起来依旧“年富力强”。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说:“经过评估,我们认为‘悟空’还可以继续在太空服役,现在已经被批准延长2年工作时间。


根据不同的探测目的,探测卫星分为不同的种类,如资源探测卫星、海洋探测卫星、极地冰层探测卫星、海洋环流探测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等。

随着人类探索宇宙步伐的加快,探测卫星在探索近地星球方面逐渐发挥作用。

我国探测卫星的典型代表有:嫦娥一号(探测月球)、夸父计划(监测太阳活动)。

暗物质探测器一览表
1.下列三个选项,对(材料一)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A.宇宙中的可见物质足以把星系连成一片。

B.可见物质聚集引力,最终形成了星系。

C.假如没有暗物质,银河系很可能无法形成。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探测卫星主要是以_________形象命名的。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悟空”与其它暗物质探测器相比有哪些优势。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_____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⑤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⑥_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描写边塞飞雪不期而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鱼我所欲》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打动亿万观众,赢得口碑与票房双赢。

究其原因就是该片将极致的想象力与浓厚中国特色相结合,形成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影片最后刘培强“带着空间站撞木星”,拯救地球的情节,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的经典价值观。

(1)如果让你用下面《论语》中的句子表达对刘培强这一举动的认识,你会选择哪一项()
①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
②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③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④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在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也有许多“刘培强”。

请你结合阅读过的一部名著,从中选择一个人物,说说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体现这一价值理念的。

二、阅读
9.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10.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过蒙屯下
陈寿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

”遂往诣①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诣:拜访。

②虞(yǘ):意料,预料。

③造次:鲁莽,轻率。

④拊(fǔ):抚摸。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
..掌事当涂:当权、当道
B.及.鲁肃过寻阳及:到达
C.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D.见.往事耳见:了解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
C.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辍耕之.垄上
3.下面对《赤壁》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B.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C.作者借诗作讨论赤壁之战的成败得失,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4.下面对《孙权劝学》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情节讲故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情节详略得当,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B.三个称呼示亲疏:“孤”是君王的谦称;“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三种语气表态度:“邪”表示疑问语气,有责备的意味;“耳”表示限制语气,说得语重心长,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乎”表感叹语气,写出吕蒙的自得。

D.三次态度显性格:“蒙辞”说明吕蒙不爱学习;“就学”又见他知错能改;“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进步深感自豪自信。

5.下面对《鲁肃过蒙屯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鲁肃回答吕蒙的话来看,他是一个行事草率、自恃清高的人。

B.鲁肃对待吕蒙的态度,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吕蒙才略的长进惊人。

C.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吕蒙的才略。

D.本文结合《孙权劝学》来看,吕蒙是一个率性真诚、有谋略、善学习的人。

6.用“/”给《鲁肃过蒙屯下》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1.说明文阅读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

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茸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

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

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

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

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
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④段运用了___________ (说明方法),说明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________。

4.艾走进你的生活了吗?请结合实际简单谈谈。

1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①古往今来,月亮——________?
②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

其答案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推测。

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

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

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

所以,它原先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这种学说称为“(甲)”。

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

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

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

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

这种学说称为“(乙)”。

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

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

你看,月亮岂不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

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现在,造成这种“(丙)”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但科学家们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选文有删改)
1.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2.第②段加点字“太空悬案”具体指的是________。

(不超过8个字)
3.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

A.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
B.俘获说分裂说同源说
C.同源说俘获说分裂说
D.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
4.联系全文,第③段加点字“很可能”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以下哪一句更适合放在第①段画线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A.曾经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深情吟咏?
B.曾经唤起多少科学家们的执着探索?
我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贾平凹擀面
安黎
①《美文》杂志创办初期,我不足三十岁,贾平凹先生不足四十岁。

②那几年,贾平凹先生上班时骑着那辆咯吱作响的旧自行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中午,我们常结伴去街上的餐馆吃饭。

饭很简单,十有八九就一碗面,不带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与贾先生合伙吃饭不下五十次,却从未掏过钱。

每遇付账,他既主动又积极,我若抢先一步把钱递给了老板,他并不肯就此罢休,坚决要把我付的钱从老板的手里夺.回来,重新还给我。

他很善良,深知我的收入远不及他,由我买单,他心里不安。

③那时候,我孤身一人,办公室里容纳着我全部的生活内容。

这间办公室,用途多样,既用来办公,又用来会客,更兼顾睡觉与吃饭。

晚上下班之后,办公室很有可能沦落成一间厨房。

④有一天下午五点来钟,我溜出去买烧饼,为晚饭未雨绸缪。

拎着买来的烧饼,低头往回走,却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环顾四周,只见贾先生跨在自行车上,脚踩地,手捏闸,朝我挤眉弄眼。

看样子,他正准备回家。

他瞄瞄我手中的饼子,明知故问:“买饼子干啥?”我说:“我吃晚饭呀!晚上熬点稀饭喝。

”贾先生于是就叫我去他家里吃饭,宣称要亲自做面条给我吃。

我反复推辞,坚决不去。

但他不依不饶,除了言语上“走吧走吧”个不停,还掉转车头,尾随在我的身后。

经不住他的这般诚恳与盛情,我只好随他而去。

⑤贾先生骑着自行车,我坐在他自行车的后座上。

时值三伏天,地面发烫,空气燃烧,一缕缕夕阳犹如一束束的火焰,灼得人的皮肤疼痛。

行至西大街中段,贾先生停下来,跃下自行车,从腰间抽出几毛钱,递给路边的商贩,买了两瓶饮料,塞给我一瓶。

他一边喊着太渴了太渴了,一边仰起脖子,将饮料急不可耐地灌下肚去。

接下来,驾驶员
与乘客角色互换,我骑车,他坐车。

那辆轻便自行车驮着我们,车轮朝西滚动着。

⑥到了家,贾先生拿毛巾擦了汗渍,给我倒了一杯茶,就系起围裙,进入灶房,叮叮咣咣地做起饭来。

他的情绪非常不错,一边做饭,一边自娱自乐地哼起了歌曲。

厨房的门敞开着,我不时跑至门前向里观望。

一会儿,看到他正把切好的莲花白,倒向吱吱冒烟的油锅里;再一会儿,看到他正在案板上使劲地揉着一团面;再一会儿,看到面团已经摊开在案板上,他手握一根擀杖,正在弯腰擀面。

⑦擀面快要完成之时,韩俊芳大姐回来了。

韩大姐与我打过招呼,往厨房里一瞥,忍不住地朗笑起来,惊讶连连,唏嘘不已,嘴里发出“咦——,咦——”之声,调侃贾先生莫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怎么想起进厨房做饭了?韩大姐笑着对我说:“安黎,还是你面子大呀!我和他结婚一二十年了,他进灶房做饭,这还是头一遭呐!”
⑧贾先生从灶房里出来,憨憨地笑着。

他解下围裙,把围裙递给韩大姐。

韩大姐系上围裙,步入灶房,接了贾先生的班,继续完成做饭的任务。

饭摆上餐桌,令我颇感意外:除了面条,竟然还炒了六碟莱。

这些菜,显然是韩大姐劳动的结晶。

围桌就餐,韩大姐笑容满面地奚落起了贾先生:“既然请安黎吃饭,就单单炒一个莲花白?”贾先生一副无辜委屈的模样,嘟囔着说:“依我的水平,能把莲花白炒熟,已相当不错了。

”我赶忙插言:“都是自己人,吃什么并不重要。

”看着满桌子的菜,我的心暖暖的,也沉沉的。

⑨几乎每一次,我去贾先生家,临离时的情景都是,韩大姐死死地拽着我的胳膊,拉开冰箱门,把里面的食物水果席卷一空,装入一个食品袋,然后迫使我无论如何都要把那个食品袋拿走。

我儿子那时还在老家,但只要他来西安,韩大姐一旦知晓,总会悄无声息地给他买回一大堆东西:有水果饮料,有衣服玩具。

⑩吃完饭,参观了贾先生的书房,得到一本他主动为我签名的赠书,看到天色已晚,我随之告辞。

出了书房,见韩大姐立于客厅,手里拎着早已准备好的一大袋食品,正在笑眯眯地等候着为我送别。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从文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邀请“我”回家吃饭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可以看出,在作者眼中,贾平凹先生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时值三伏天,地面发烫,空气燃烧,一缕缕夕阳犹如一束束的火焰,灼得人的皮肤疼痛。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2)他并不肯就此罢休,坚决要把我付的钱从老板的手里夺.回来,重新还给我。

(结合语境,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看着满桌子的菜,我的心暖暖的,也沉沉的”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三、语言表述
14.阅读下面韦道静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小题。

照镜子
(1)在不同规格的镜子里,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自己。

(2)现在很多人,总会在包里放着一面小镜子,在出门前会照一下,与人会面前也会事先照一下,以整理仪容。

①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非没有任何不妥。

不论衣着、饰品名贵与否,②之所以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是因为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3)在小镜子里,我们只看得见自己;在大镜子里,我们看见大千世界,看到的是小我。

在人来人往的机场里,你可以在落地窗这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一个机场的盛大的场景。

这时候,镜中的你不再是主角了,还有来去匆匆(A)的人们,而他们似乎没有谁选择为你驻足;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B)中的一员,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普通与渺小,在这发现之后,人往往懂得了谦卑。

(4)而能提升一个人修养的,又何止是机场落地窗这面镜子。

(5)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镜子并不局限于一样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段史。

在不同的质地的镜子前,我们都可以对镜照己,用以提升自己。

(6)以人为镜。

2017年,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档节目,董卿火了。

她底蕴之深厚,令人羡慕不已。

孰不知她这份深厚的底蕴源自她的日积月累。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地读了很多书,《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呼啸山庄》《茶花女》等……(C)她让看到的东西慢慢沉淀,而她所沉淀的东西也让她绽放光彩。

③通过董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D)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

这面镜子,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照一照。

(7)巴金在一个上海文代会上说过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人,你平时看不见他们,但你一开口,一拿笔,他们就出现了,到处抓别人辫子,给别人戴帽子,然后到处乱打棍子。

”他的话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文化界的状况。

此镜一出,就照出了“大批判棍子”姚文元等人,也照出了后来文革的本质。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拿出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我们的文坛是否也有镜中的模样,亦或是看看镜中模样来规正我们今后的发展。

(8)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照着镜子,那面镜子可以是一件物,一个人,一段史,④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断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的东西,成就自我。

此般镜子,何乐而不照呢?
1.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改为: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无任何不妥。

B.②句改为:只要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就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C.③句改为:董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

D.④句改为: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断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成就自我。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修饰自己、提升自己”这一照镜效应精选生活实例,为义理的阐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事与理相得益彰,令人称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