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导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朗诵全词,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衬着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领悟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朗诵品悟显现点拨商议
【知识链接】
(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友善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平易、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上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 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响马,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 年夏:再嫁张汝舟,惋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走开人间。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
哪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劫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
人生。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纤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悲凉。

认识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
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今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
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消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漂泊无
依、孑然一身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同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
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里的生活感觉,一行行写的都
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响的都是孤单悲凉的情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
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对照,有了崭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广博。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朗诵全词,掌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思虑:那些光景触动了词人的愁思?A 级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毛毛雨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觉作者创作时的心情。


二、赏析全词
(一)赏析上阕
1.齐读上阙。

2.首句“寻找寻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全词确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屡次品读,领悟本句的表完收效。

B 级(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
明确:(投影)凄惨愁苦
寻找寻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孤单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感觉哀婉悲凉
词人在找寻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一世活,丈夫在世时的温馨爱情,但
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找寻未果,再生一种悲凉、黯淡、悲戚。

首句十四个字,无一愁字,
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拥如同泣如诉的音韵收效。

(分组朗诵首句,领悟叠词使用带来的音韵美)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 级(点拨:可联
系我国古典诗歌中“酒”的象征意义来领悟)
明确:(投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方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叔书云》)“困难苦恨
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都门帐饮无绪,沉迷处兰舟催
发。

”(柳永《雨霖铃》)“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李清照《如
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用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明写天气天气,实写心里感觉,生活一下子跌入悲伤的深渊,只有借酒浇愁。

酒是“愁”的象征,“淡酒”其实不是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愁情,自然感觉酒味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觉,一个“淡”字表示作者晚年是何等悲凉黯淡。

4.“雁过也,正伤心,倒是旧时认识。

” “旧时认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 C 级(点拨:联系词人先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明确:(投影)
“力所不及花落去,似曾相遇雁回来。

”(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旧时认识”的雁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
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量的悲凉。


去的雁带给她的不是接到信时的快乐,就是寄出信时的欣慰,而此刻呢?家乡塌陷了,亲友失
散了,丈夫病逝了,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依旧,人已非,此时,作
者更感绝望和沉痛。

总结上阙内容:
明确:作者用冷清之景来衬托孤寂、悲凉的心境。

(二)赏析下阙
1.齐读下阙
2.“满地黄花积聚。

憔倅损,此刻有谁堪摘?”这一句描述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C 级 ( 点拨:黄花即菊花,词人在《醉花阴》中曾用“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描述思念丈夫的闲愁,注意比较两首词的不同样。

) 明
确:(投影)
“东篱把酒夜晚后,有清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菊花零落凋残表示词人身心俱疲,憔倅衰老,往日风姿一去不返,再无当年的天真绚烂
和青春活力了,面对自己憔倅的面貌、孤单飘零的晚境,词人深感绝望,有道不尽的凄楚。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岁月煎熬,希望天早点黑,可以早点睡,忘记烦恼忧愁。

显示出词人心里的悲凉无法调解,度日如年。

4.“梧桐更兼毛毛雨,到夜晚点点滴滴。

” 英勇张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
句描述的情况。

D 级
明确:(投影)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孤单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此刻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离合悲欢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梧桐材质宏亮,古常常用来制作古琴,叶子巨大旺盛,落叶较早,有“一叶落而天下知
秋”之说,因此雨打梧桐简单引起人的愁思。

看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向到达夜晚都没有停止。

一滴滴、一声声,滴进她的心
坎,敲击震撼着她的心扉,不得平易,无法解脱。

秋风带来寒意,秋雨带来悲伤,落叶让人更感失落。

风声,雨声,落叶声,声声悦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伤心。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一声惋惜——
“此序次,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可是止,既是收,有时放,自可是奇特,可
谓言尽而意无量,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能是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 研读研究 ] :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可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
个人忧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明确:(投影)“生看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此刻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天绝句》)
家国之痛
孀居之怨
堕落之悲
漂泊之苦
在每一位南宋文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伤痛,特别是在岳飞被害此后,收
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希望越来越迷惑。

家大为国,国小为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清照
南渡此后的作品风格发生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清爽明朗变得沉郁悲怆,这首词就是她后期
的代表作品。

总结下阙内容:
明确: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点详尽描述,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悲凉之情。

【学习总结】 D 级
鉴赏诗词要注意到几个问题:
1、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结称出身背景解读。

2、研读重点词句,如诗眼、抒情句、意象。

3、发挥联想,还原画面,推断作者妄图。

【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全词。

【拓展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除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说明】
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落,只剩下一镂残香。

玉簟,簟是竹
席子,因其冷清圆滑,故称玉簟。

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
产生色彩上的比较和联想。

这里点出凉秋天节。

2.雁字:群雁翱翔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

大雁是候鸟,春天
北飞,秋天南飞。

秋天正是“雁字回时” 。

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

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
含期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

它们无法违犯
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同情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凡,本质有很深的
感触和寄寓,含有对一每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光的依依怀恋之情。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其他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方才伸展,却又涌上心头。

言相思之情的深沉难排,
真是“无计可除掉” 。

【解读】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感情笃厚。

婚后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旋又出仕。


轻的李清照在分别期间,写下好多抒发相思之情的优美词作,这些词作几乎篇篇交口夸赞,
有着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一剪梅》就是其中最优美,最优异的一首(据伊士珍《琅
媛记》记录,李清照与丈夫恋恋不舍地告别,在锦帕上写下这首《一剪梅》词,送给赵明诚)。

这首词很有艺术魅力,塑造出一个相思女性深沉的文化心理性格和感情世界。

她敏感极了,
红藕香残,西楼月满,花飘水流,雁群南飞,自然界这些无情物无不牵动她的情肠;她深沉
极了,对丈夫的深沉爱情永远也无法磨灭(“此情无计可除掉” ),纵使愁眉稍展,也依旧缭绕
心头。

她不言不语,可是凝眸沉思,任心里被感情啃噬。

别人最多只漂亮到她的愁眉,却不
易窥见她的心里世界。

这是古代东方女性富饶魅力的性格形象和感情特色。

这首词表达的情
思,真纯,深沉,浓烈,委宛,显示出涵养深沉的古代闺秀的典雅风范。

红荷,兰舟,雁群,
月光,西楼,上阕这些有意味的意象构成一幅精良的图画,女主人公“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的孤单,沉思形象成为意象群的中心。

不言相思而相思自现。

词人只说“月满西楼”,恰好不让那位倚楼观看,深夜不眠的女主人出现,更为有风采,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下阕则写相
思之深,几乎是镂心刻骨,一刻不忘,像是女主人公在轻轻的惋惜,自语。

只用淡淡八个字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略作点染,胜过好多言情文字。

这是写情思的妙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