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年
Bosch公司推出了集点火 与喷油于一体的Motronic数字 式发动机综合电子控制系统。 在这期间,美国GM公司的 DEFI、FORD公司的EEC、丰田 公司的TCCS等纷纷出场。这些 都是综合控制的电子系统。
目前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在汽油车上均采用汽 油喷射系统,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
在发动机起动过程和运转过程中,燃油泵应保持正常工作。
打开点火开关但不起动发动机,或关闭点火开关后,应适时 切断燃油泵控制电路,使燃油泵停止工作。
有些燃油泵有高低两个转速档,以满足不同转速的需要。
2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2. 简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3. 什么是同步喷射?什么是异步喷射?起动后同步喷射的基本喷油持续时 间如何确定? 4. 简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1995年
美国在轿车上全部采用了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欧洲 的轿车采用汽油喷射系统 的占90%以上。
5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精确的空燃比 混合气的各缸分配均匀性好 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充气效率高
良好的起动性能和减速减油或断油
6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特点:所有各缸喷油器由ECU控制同时喷油和停油。 工作原理:喷油正时控制是以发动机最先进入作功行程的缸为基准,在该 缸排气行程上止点前某一位置,ECU输出指令信号,接通该组喷油器电磁 线圈电路,该组喷油器开始喷油。
15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起动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在同步喷油基础上,为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再增加一次异步喷油。 在起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ECU接受到第一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 (Ne信号)后,接收到第一个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G信号)时,开始进 行起动时的异步喷油。
起动后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喷油持续时间 = 基本喷油持续时间×喷油修正系数 + 电压修正
基本喷油持续时间:根据传感器信号,由电脑查表确定。
D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进气管绝对压力信号确定基本喷油时间; L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空气流量计信号确定基本喷油时间。
喷油修正系数:包括起动后加浓修正、暖机加浓修正、进气温度修正、
暖机加浓修正
喷 油 量
由冷却液 温度确定 基本喷油 量
蓄电池电压修正 大气压力修正 进气温度修正
减速 断油
基本喷油量
发 动 机 状 态
起动 (500rpm以下)
节气门全闭
节气门关闭 (4188rpm以上)
节气门全开 (减速时)
起动
怠速
行驶(暖机)
加速
正常行驶
全负荷
发动机制动
2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3、燃油停供控制
大负荷工况喷油量修正、过渡工况喷油量修正、怠速稳定性修正等。
电压修正:考虑蓄电池电压变化的修正。
19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异步喷油量控制
发动机起动和加速时的异步喷油量是固定的,各气缸喷油器以一个固定的 喷油持续时间,同时向各气缸增加一次喷油。
20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蓄电池电压修正
喷油修正系数总图
起动后加浓修正 加速增量(暖机时) 大负荷工况修正
24
注意
目前普遍采用开环和闭环相结合的控制方案。
10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本节主要内容:
喷射正时控制 喷油量控制 燃油停供控制 燃油泵的控制
1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1、喷油正时控制
在采用间歇喷射方式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电脑必须控制喷油器喷油的 开始时刻,这就是喷油正时控制。其控制目标一般是在进气行程开始前, 喷油结束。 同步喷油正时控制 顺序喷射正时控制 分组喷射正时控制
1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同步喷油正时控制:分组喷射正时控制
特点:把所有喷油器分成2~4组,由ECU分组控制喷油器。 工作原理: 以各组最先进入作功的缸为基准,在该气缸排气行程上止点 前某一位置,ECU输出指令信号,接通该组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组喷 油器开始喷油。
14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同步喷油正时控制:同时喷射正时控制
单点喷射系统
多点喷射系统
9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4)按有无反馈信号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对发动机及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高,控制精度低。 (无氧传感器)通过实验室确定的发动机各工况的最佳供油参数预先存 入电脑,在发动机工作时,电脑根据系统中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断自 身所处的运行工况,并计算出最佳喷油量。其精度直接依赖于所设定的基 准数据和喷油器调整标定的精度。当使用工况超出预定范围时,不能实现 最佳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装有氧传感器。可达到较高的空燃比控制精度。 (有氧传感器)在系统中,发动机排气管上加装了氧传感器,根据排气 中含氧量的变化,判断实际进入气缸的混合气空燃比,在通过电脑与设定 的目标空燃比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修正喷油量。空燃比控制精度较高。
加速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为了改善加速性能,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中怠速信号从接通到断开 时,增加一次固定量的喷油。
16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2、喷油量控制
目的: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喷油量,以提高发动 机的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污染。
喷油量的控制是通过对喷油器喷油时间的控制来实现的。 起动时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起动后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异步喷油量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第二讲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 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掌握汽油喷射控制的内容及方式。 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减速断油控制:当驾驶员快速松开油门踏板使汽车减速时, ECU控制喷油器停止喷油,以降低HC和CO含量。当转速降至 规定值时又恢复正常。
限速断油控制: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或汽车超过设定的 最高车速时,ECU控制喷油器停止喷油,以防超速。
2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4、燃油泵控制
当点火开关打开或发动机熄灭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燃 油泵一般预先或延迟工作2~3S,以保证燃油系统必须的油压。
注意
目前K型和KE型汽油喷射系统己基本淘汰,EFI系统成为汽油机燃料 供给系统的主流。
4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Bosch公司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过程
1967年 Bosch公司推出D型Jetronic 模拟式汽油喷射系统 1973年 Bosch公司推出L型Jetronic的 汽油喷射系统,由于采用了测 量空气流量的方法控制喷油量, 提高了控制精度。同时还开发 出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
起步和暖机
等速行驶
高负荷行驶
1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起动时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在发动机转速低于规定值和点火开关
接通位于STA(起动)档时:
ECU根据水温确定基本喷油时间,再
根据进气温度和蓄电池电压进行修正, 得到起动时的喷油持续时间时间
18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电控喷射系统的类型
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1、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首次用于军用飞机发动机上, 1954年德国奔驰公司 首次在奔驰300SL汽车上装用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简称K型汽油 喷射系统。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K型的基础上出现机电组合式汽油喷射系统, 简称KE型。如德国奔驰380SE、500SL轿车。 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BOSCH公司研制成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EFI,并历经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微机处理三大发展进程。目前各 国汽车上应用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都是以BOSCH公司产品为原形 发展而来的。
7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2)按进气量的计量方式分类
8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3)按喷射位置分类
缸内直接喷射:喷油器装在气缸盖上,把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内。目前未全 面推广。 进气管喷射:燃油喷在进气管上。按喷油器数量不同,又分为: 单点喷射系统:在节气门上方有一个中央喷射装置,用1~2个喷油器 集中喷射。又称为节气门体喷射TBI或中央喷射CFI。 多点喷射系统:每缸进气门处装有1个喷油器,由ECU控制喷油。
(1)按喷射方式分:
类型 连续喷射方式 (K型、KE型) 燃料供给方式 在发动机运转期间,汽油连续不断地喷射到进气道内。 同时喷射 间歇喷射方式 (EFI型) 所有喷油器同时喷油、 同时断油
在发动机运转 将喷油器分成几组。同 期间,将汽油间歇 分组喷射 组喷油器同时喷油及断油 喷入进气道内。 各喷油器按发动机工作 顺序喷射 顺序喷油
同时喷射正时控制
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起动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加速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1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同步喷油正时控制:顺序喷射正时控制
特点: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 工作原理: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Ne 信号)和发动机的作功顺序,确定各气缸工作位置。当确定各缸活塞运行 至排气行程上止点某一位置时,ECU输出喷油控制信号,接通喷油器电磁 线圈电路,该缸开始喷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