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培训要求及要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培训不是为了学习分析案例的技巧。而是通过事故案例或险肇 事故,从各个角度发掘岗位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开展讨论,以此了解 “了解事实,不默认•妥协,遵守规程”在做好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亲身体验在自己岗位的安全保障中什么是必需的。
7
二、培训人群
• 基层管理人员(厂长、主任) • 技术主管(主任工程师) • 现场二长 (作业长、班长) • 现场作业人员(尝试)
10
三、培训要点
4、培训前案例准备
⑴SST分析的案例不一定是一起事故或一起灾害, 也可以是一件险肇事故或一起违章作业活动。
⑵案例准备时抛弃已有的事故通报内容,必须 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充分做好 情况了解,必要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11
三、培训要点
5、培训过程中坚持的要点:
⑴从各个角度去发掘问题,开展讨论,但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 上,要避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当作是事实,避免将要采取的整改措施 作为事实。 ⑵要坚持不默认、不妥协的原则,不能为了凑数字将不能确认的事实 列入,只有这样才能亲身体验在岗位中安全保障中什么是必须的,体 验安全的责任感。 ⑶全员积极参与,全力发掘每一个“事实”,要做到全员理解。每组 只有一个板书人员在讨论时做记录,保证全员注意力集中在发掘问题 上。 ⑷描述灾害事故发掘问题要毫无遮掩地说出实际情况。 ⑸案例中想到“就是这里”,触及核心时,按照培训规定,号召、鼓 励大家积极响应,加深印象。 ⑹关于发掘的事实,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变成这样?为什么?为什 么?追究讨论到看不到的心理的事物为止,达到相互的充分理解。
6
一、安全感应训练目的:
SST是提高安全意识、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分 析一个案例,在培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参与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须 知能力,以积极对应的姿态,从各个角度发掘现场岗位中的安全问题, 研究讨论,实现用身心记住安全作业标准,在作业前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消除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使这种做法形成习惯,提高对安全的感 性认识,把安全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同时,通过互动学习,分享案 例分析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用身体记住 安全作业(标准作业)的目的。
板书
组长要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节奏,要保证各成员全 身心投入,负责分工协调。
19
删 除 、 修 改
提问题的要点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 面去发掘,也可以按提供的例表思考提问。
安全感应训练是事故后的思维训练活动,充分挖掘形成事 故的各种因素。如人、设备、管理、操作、其它方面的因素, 从中找出最重要、最直接的事故原因,采取马上就能整改的措 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则使事故周围的人群受 到启发、思考和教育,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采取措施,消除 隐患。这一活动提高了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提高了事 故的控制力。
12
四、培训流程:
七个步骤图例
13
(一)小组研讨任务分工
小组成员分工为:主持(组长)、板书者、发表者、案例提出者等 对案例进行说明,通过学习讨论,共同确定展开分析的案例, 确定讨论主题。
14
在 “ 训 练 发 布 资 料 ” 内 填 写 分 工
15
(二)确定案例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3个案例,深入讨论 一个案例。
安全感应训练(SST) 培训要求及要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 毛德胜
1
2012年2月
SST的含义 • Safety(安全) • Sympathy(感应) • Training(训练)的缩写 • 含义: 用心感受安全事物,然后针对这些事
物,使人按照安全要求而行动的训练活动。
• 简称:安全感应训练。
2
安全感应训练的由来:
16
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发掘事实。
目标:100个事实。
(三)发掘事实
17
确认、板书
由案例提出者进行说明讲述事实,小组其余成员提出问题。 注意:回答的一定要是事实,不能设想、推测,列举的事实 不能采用建议改善,如:××地方没有安全联锁开关等。 由小组分工的记录员(板书)将确定的事实记录在白板上, 记录事实一定要使用陈述句,使提问内容和回答一目了然。18
3
小 车 上 血 迹
颈 部 被 挤 压
4
3、安全感应训练、安全体感训练的区别和目前状况
安全感应训练是主观的思维训练活动;而安全体感训练 是人在训练机具、设备上进行视觉、身体上的被动体验活动, 使人懂得并学会使用安全器具、安全作业方法。
对这两项工作,原分公司于2007年已展开。感应训练是 群体活动,组织者能力强,所需时间长,故普及较缓慢。体 感训练由原分公司安环部、二级厂部的安全干部共同策划、 制作。但由于成本较高、涉及的专业人员多和耗费的精力多, 难度大,也没有达到项目量和普及的程度。
8
三、培训要点
1、人员要求:同层次培训 2、人数要求:每组5~7人,每期2组最佳。 (训练结果发布时可以进行辩论)
9
三、培训要点
3、SST培训时的纪律要求
• ⑴隔断与外界的联络(除SST过程中与 现场确认),要求手机关机,有事由培 训人员传递。
• ⑵不得中途退出,积极参与讨论,发挥 团体合作精神。
1、日本新日铁于1978年开始,在员工中开展安全感应训练活动(也是一 种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并作为基层小组安全活动的一个固定方式长 期坚持。该训练对作业者的安全感受性提高,起到了较好的预知作用 和控制效果。
2、2006年3月13日22时30分,××汽车板公司轧钢分厂酸轧机组乙班作业 区操作工佘××(男,22岁)在操作入口段焊机进行板缝焊接时,发 现焊缝质量不好需重焊。佘××在按重焊键后,从操作室内出来进入 自动焊机小车运行轨道部位观察焊接状况,被由内向外运行的焊接小 车上部框架结构撞击颈部,造成左侧颈动脉血管断裂和颈部、面部皮 肉撕裂,送医院抢救无效,于二个小时后死亡。
54、危Biblioteka 预知ky训练活动宝钢长期以来开展的危险预知训练活动,也是一种主观的 安全思维训练活动。它与安全感应训练所起的作用都是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并自觉的遵守安全制度和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两者所不同的是:
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在作业前,靠人的主观经验或分析判断 来识别危险源,并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即技防、人防(包括 管理)措施来确保生产安全。
7
二、培训人群
• 基层管理人员(厂长、主任) • 技术主管(主任工程师) • 现场二长 (作业长、班长) • 现场作业人员(尝试)
10
三、培训要点
4、培训前案例准备
⑴SST分析的案例不一定是一起事故或一起灾害, 也可以是一件险肇事故或一起违章作业活动。
⑵案例准备时抛弃已有的事故通报内容,必须 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充分做好 情况了解,必要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11
三、培训要点
5、培训过程中坚持的要点:
⑴从各个角度去发掘问题,开展讨论,但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 上,要避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当作是事实,避免将要采取的整改措施 作为事实。 ⑵要坚持不默认、不妥协的原则,不能为了凑数字将不能确认的事实 列入,只有这样才能亲身体验在岗位中安全保障中什么是必须的,体 验安全的责任感。 ⑶全员积极参与,全力发掘每一个“事实”,要做到全员理解。每组 只有一个板书人员在讨论时做记录,保证全员注意力集中在发掘问题 上。 ⑷描述灾害事故发掘问题要毫无遮掩地说出实际情况。 ⑸案例中想到“就是这里”,触及核心时,按照培训规定,号召、鼓 励大家积极响应,加深印象。 ⑹关于发掘的事实,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变成这样?为什么?为什 么?追究讨论到看不到的心理的事物为止,达到相互的充分理解。
6
一、安全感应训练目的:
SST是提高安全意识、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分 析一个案例,在培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参与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须 知能力,以积极对应的姿态,从各个角度发掘现场岗位中的安全问题, 研究讨论,实现用身心记住安全作业标准,在作业前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消除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使这种做法形成习惯,提高对安全的感 性认识,把安全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同时,通过互动学习,分享案 例分析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用身体记住 安全作业(标准作业)的目的。
板书
组长要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节奏,要保证各成员全 身心投入,负责分工协调。
19
删 除 、 修 改
提问题的要点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 面去发掘,也可以按提供的例表思考提问。
安全感应训练是事故后的思维训练活动,充分挖掘形成事 故的各种因素。如人、设备、管理、操作、其它方面的因素, 从中找出最重要、最直接的事故原因,采取马上就能整改的措 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则使事故周围的人群受 到启发、思考和教育,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采取措施,消除 隐患。这一活动提高了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提高了事 故的控制力。
12
四、培训流程:
七个步骤图例
13
(一)小组研讨任务分工
小组成员分工为:主持(组长)、板书者、发表者、案例提出者等 对案例进行说明,通过学习讨论,共同确定展开分析的案例, 确定讨论主题。
14
在 “ 训 练 发 布 资 料 ” 内 填 写 分 工
15
(二)确定案例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3个案例,深入讨论 一个案例。
安全感应训练(SST) 培训要求及要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 毛德胜
1
2012年2月
SST的含义 • Safety(安全) • Sympathy(感应) • Training(训练)的缩写 • 含义: 用心感受安全事物,然后针对这些事
物,使人按照安全要求而行动的训练活动。
• 简称:安全感应训练。
2
安全感应训练的由来:
16
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发掘事实。
目标:100个事实。
(三)发掘事实
17
确认、板书
由案例提出者进行说明讲述事实,小组其余成员提出问题。 注意:回答的一定要是事实,不能设想、推测,列举的事实 不能采用建议改善,如:××地方没有安全联锁开关等。 由小组分工的记录员(板书)将确定的事实记录在白板上, 记录事实一定要使用陈述句,使提问内容和回答一目了然。18
3
小 车 上 血 迹
颈 部 被 挤 压
4
3、安全感应训练、安全体感训练的区别和目前状况
安全感应训练是主观的思维训练活动;而安全体感训练 是人在训练机具、设备上进行视觉、身体上的被动体验活动, 使人懂得并学会使用安全器具、安全作业方法。
对这两项工作,原分公司于2007年已展开。感应训练是 群体活动,组织者能力强,所需时间长,故普及较缓慢。体 感训练由原分公司安环部、二级厂部的安全干部共同策划、 制作。但由于成本较高、涉及的专业人员多和耗费的精力多, 难度大,也没有达到项目量和普及的程度。
8
三、培训要点
1、人员要求:同层次培训 2、人数要求:每组5~7人,每期2组最佳。 (训练结果发布时可以进行辩论)
9
三、培训要点
3、SST培训时的纪律要求
• ⑴隔断与外界的联络(除SST过程中与 现场确认),要求手机关机,有事由培 训人员传递。
• ⑵不得中途退出,积极参与讨论,发挥 团体合作精神。
1、日本新日铁于1978年开始,在员工中开展安全感应训练活动(也是一 种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并作为基层小组安全活动的一个固定方式长 期坚持。该训练对作业者的安全感受性提高,起到了较好的预知作用 和控制效果。
2、2006年3月13日22时30分,××汽车板公司轧钢分厂酸轧机组乙班作业 区操作工佘××(男,22岁)在操作入口段焊机进行板缝焊接时,发 现焊缝质量不好需重焊。佘××在按重焊键后,从操作室内出来进入 自动焊机小车运行轨道部位观察焊接状况,被由内向外运行的焊接小 车上部框架结构撞击颈部,造成左侧颈动脉血管断裂和颈部、面部皮 肉撕裂,送医院抢救无效,于二个小时后死亡。
54、危Biblioteka 预知ky训练活动宝钢长期以来开展的危险预知训练活动,也是一种主观的 安全思维训练活动。它与安全感应训练所起的作用都是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并自觉的遵守安全制度和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两者所不同的是:
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在作业前,靠人的主观经验或分析判断 来识别危险源,并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即技防、人防(包括 管理)措施来确保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