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有5.8万争议领土,只要回342平方公里,为何还说中国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缅有5.8万争议领土,只要回342平方公里,为何还说中国
赚了?
在中国建国11周年的时候,中美双方签订了一个协议。
这个协议是有关解决领土边界问题的。
该条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别国签订的第一个解决领土问题的条约。
很多人不禁有疑问,中国领土与美国领土又没有交界的地方,怎么会有冲突呢?其实该条约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与缅甸的领土争端。
在该条约中中国放弃了与缅甸的争端领土的80%,很多人对这一条约内容表示不理解,是中国无力抵抗缅甸吗,还是另有隐情?其实这一条约的签订离不开一件误会的发生。
1955年清晨,在中国与缅甸的边界线上浓雾四起,肉眼几乎看不清周围的环境。
中国军队与平常活动轨迹一样,开始了巡逻工作,一切似乎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一阵急乱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这一平静。
而且伴随而来的还有枪声,见此情况,中国边防军认为这可能是国民党残留势力,立即警戒并开枪回击。
可实际上这一切只是一个误会,没有国民党残军。
本来只要中缅双方解释清楚就好,但美国硬要插手这一事务。
随后,各西方和缅甸媒体纷纷指责中国对缅甸图谋不轨,对缅甸开枪。
美国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破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与中国有边界划分的国家在这一形势下纷纷在与中交界处部署大量军队,中国在世界外交上举步维艰。
中国政府分析到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解决这一问题。
而为了解决中国与缅甸的领土争端问题,中缅双方举行了数次谈判。
但几乎每一次谈判的结果都是不欢而散,双方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其实这些有争端的领土,是中国自古有之,而且中国的很多史料都能予以证明这一点。
只是由于近代战争的发展情况,才与缅甸发生了关联。
据记载,1885年的时候,英国入侵了缅甸,但当时缅甸是作为清朝的朝贡国而存在的,英国占领缅甸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承认其对缅甸的占领与统治。
人心不足蛇吞象,英国在侵占缅甸后,继
续发展侵略事业,将爪子伸到了国土辽阔的中国。
中国的巴莫、野人山、江心坡南部等地区相继受到英国侵占。
清政府见此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并指责英国的侵略行为。
殊不知西方国家沆瀣一气,根本不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政府并未放弃,中国驻英大使馆成员积极争取,用国际公约来对抗英的不道德行为。
最终英国同意与中国划分中缅边界。
1897年,中英双方在中国北京签订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将野人山东侧和果敢地区从英国的管辖范围内剔除,并承认南坎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但英国享有租赁权而且永久租赁该地。
还有中国的勐卯三角地也是以“租”的方式暂时归英国管辖。
根据此条约,在中缅边界北段的江心坡中段的勐,卯三角区河南段阿佤山区的果敢地区,就成了三不管地带,双方的争议就此展开,各执一词,都认为属于本国的领土范围。
但英国自条约签订后并未安分守己,而是野心昭昭,继续一步步侵占中国国土,对这些英国本无权管辖的地区不断越权,肆意妄为,全然不顾条约精神。
1941年,中国抗战过程中急需一条运输物资的交通线,而滇缅公路恰是中国的最好选择。
英国此时立即趁火打劫,以封锁滇缅公路为砝码要挟国民党政府划定中缅边界。
战事吃紧,一刻也耽误不得,百般无奈之下,中英双方划分了边界。
在这场极不公平的谈判中,中国权益自然是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其中72%的阿佤山地区,包括部分班洪和全部的班,老地区划给英属缅甸。
边界线确定后,英国还厚颜无耻地继续将该条边界线向中国推进了几十公里。
紧接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打乱了英国继续蚕食中国的计划。
英国对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并未进行实地勘测和树立界桩。
正是这一问题,给之后的中缅两国争端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后,中国一直恪守本分,除了有一次追击国民党之外未曾非法越界。
但缅甸自独立后一直向有争议的地区接近。
但双方始终未就这一边界问题进行解决。
1955年,由于开枪误会的发生,缅甸就想利用国际舆论趁机依法
享有对中缅争议地区的管辖权。
因为凭借缅甸的军事实力是不可能打得过中国的,缅甸想要获得争端地区,就必须另走捷径,而美国造势无疑是个绝佳的好机会。
因此,这一事件发生后,缅甸一直积极与中国谈判,希望不动一枪一炮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领土。
而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加上美国的诋毁,中苏关系也开始恶化,中国的处境可谓是步履维艰。
而为了尽快走出困境,中国政府也急于解决中缅边境问题。
在1960年,中缅双方签订协议,划分中缅边界。
由于两国都坚持,最终两国各退一步,综合考虑下,将斑红褐斑老地区划给中国,将已经解除永租关系的勐卯三角地,即南坎划给缅甸。
双方的交换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最终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
中缅边界线的划分让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谣言不攻自破,很多国家发现中国完全与西方所宣传的好战、热衷于侵略不相干,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国。
中国的国际形象实现扭转,对中国外交的发展极为有利。
但很多不了解真相的国人误以为中国政府让历史重演,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实则不然,中国政府是眼光长远,目的在于更好地发展中国。
而且这些边界的划分,实际上是有利于边界人民的生活生产的。
再者,在条约签订前后的对比上,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而中国看似吃了大亏,实际上并未损失多少。
中缅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的最重要影响就是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为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领土纠纷提供了例子,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功运用案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国际上提到中国,几乎都是赞誉,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别国如何诋毁,都不能影响中国的地位了。
中国一直在外交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使国力越来越强大,中国也从不会主动侵犯别国的合法利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曾经深受战争残害,如今更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
有了和平的大环境,才能搞发展,才能真正让人民生活幸福。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了。
中国不仅自己发展,还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发展,一起建设美好生活。
帮助别国修建铁路、建设基础设施都是常有的事,在别国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受过中国帮助的国家都对中国感谢不已,对接触到的中国人民更是和善有加,主动给予特殊优待。
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艰难险阻,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强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敢于创新。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