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疾控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疾控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疾控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或“疾控”)是和卫生防疫站一脉相承的政府举办的纯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几十年来已自成体系,称之为“疾控系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必须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创新。

这里结合基层疾控实际情况,对疾控特色文化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加强疾控特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疾控特色文化建设是树立疾控品牌的需要
一个人的文化靠其言行举止、风度、修养体现;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文化靠品牌、社会贡献和社会影响力来体现。

疾控中心成立之初,社会各界对其知之甚少,2003年“非典”来袭,全体疾控人在与病魔进行大无畏的战斗中赢得了国人的尊重和认同,疾控中心也逐渐为大家所熟知。

但是在“太平盛世”,在我们的工作重心逐渐从传染病防控转向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树立疾控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赢得社会认同和尊重。

2、加强疾控特色文化建设是增强系统凝聚力的需要
在中国,由于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影响等原因,形成了教育系统、金融系统、卫生系统等诸多系统,在卫生系统,疾控中心由于其特殊的存在形式和社会职能,又形成了所谓的“疾控系
疾控精神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特色,而疾控之歌已被大家所遗忘。

一个疾控中心就像一个家庭,疾控系统是一个大家属,要使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家”的温馨,有“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就要精心提炼、大力宣扬疾控特色精神文化,可以通过征集疾控精神、传唱疾控之歌、开展疾控传统教育等方式和途径进行大力弘扬。

2、不断完善、创新发展疾控特色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疾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疾控特色的、与疾控工作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对于保障疾控的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转、调整与协调内外关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疾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疾控的制度体系也不外乎综合管理、人事管理、科教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但是作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事业单位,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事业单位,她特殊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行为准则就应该融入或反映在制度体系之中,并且要有专门的制度来规范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制度化。

3、科学设计、全方位营造疾控特色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知状况和水平的群体性反映样态,由“环境认知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物态文化”和“民俗环境文化”
构成,四种文化交融互摄、循环扩展,形成一个动态的复合体。

环境文化的概念比较复杂,但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建筑物的形态、装饰、标志、标识等,比如看到红十字标志就知道是医院、看到“八一”标志就知道是部队等;软环境主要指环境的氛围及环境中的人的精神、气质和着装等。

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目前全国疾控系统还没有统一和规范,笔者认为目前各级疾控中心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营造。

疾控中心的形象要靠文化来塑造,疾控中心的社会影响要靠文化来传播,疾控中心的综合素质要靠文化来提升,因此加强疾控特色文化建设是促进疾控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但是,疾控特色文化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做强做好疾控特色文化建设,我们首先要结合时代要求,对疾控特色文化建设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引导培育,提炼弘扬,将无形的文化力量转化为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规范道德,形成广大职工一致认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其次要完善疾控特色文化建设的机制。

疾控特色文化源于实践,重在建设,贵在坚持。

因此,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并组织目标考核,才能使疾控特色文化建设做出成效;第三要投入必要的经费,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疾控特色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涉及到疾控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足够经费的支持和保证,才能达到开展疾控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