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50年代的打狗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1950年代的打狗运动
[在一次催眠术活动上,麦斯麦尔正在展示他自创的能治百病的催眠术。

]
维也纳医生弗朗兹·安东·麦斯麦尔(1734-1815年),是伪科学医学史上的一个代表人物,曾沉迷于占星术的他,号称发明了一种名为“麦斯麦术”的催眠术,用电和磁治疗万病。

法国大革命前,他忽悠到不少贵族,为他们治疗。

常见的一幕骗术是:一个黑暗房间里,麦斯麦尔身穿镶有金色花纹的丝织长袍,挥舞一根象牙“魔杖”,一个装有稀硫酸的坛子周围摆着各种符。

麦斯麦尔和他的年轻男助手们紧盯着病人的眼睛,为病人揉身体,紧握伸入硫酸的铁条或者互相握紧手。

待对方昏睡一阵后醒来,病就消失了。

疯狂气氛中,许多贵族尤其是年轻女人觉得自己康复了。

麦斯麦尔轰动一时,当然也遭到许多质疑,尤其是医疗同行声讨。

法国医生们集体要求国王路易十六对麦斯麦尔的疗法进行限制,理由是此疗法对法国公众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法国科学院派出一个委员会调查此事,成员包括美国外交官兼电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委员会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磁化治疗,当然没有任何效果。

最终认定,即便有疗效,也仅是出于精神作用。

麦斯麦尔方面不认账,依然行骗,他的一个手下还劝告公众“绝不要在爱管闲事的人面前做磁化治疗”。

北京1950年代的打狗运动
解放军进入北京时,市内有极多住户养狗,还有不少区域野狗成群。

狗在大街小巷随处逛,不仅影响交通,狗到处排泄还恶化卫生环境。

晚上则一犬吠影,众犬吠声,产生严重噪音。

当然,最严重的是传播狂犬病在内的传染病。

新政府在1950年2月1日成立卫生工程局,属下的环境卫生处接替了以前的北京清洁队。

为整治城市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处成立了捕狗队,主要由原先的清洁队成员构成。

一张张布告出现在各处,要求住户限期内交出自家养的狗,手执捕狗杆的捕狗队同时扫荡城里的野狗。

打狗行动雷厉风行进行,不到两年时间,市区内狗叫声基本绝迹,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1950年代的北京城,曾自豪宣称是全世界唯一没有狗粪、狗溺的清洁首都。

空袭阴影下的德国城乡矛盾
[1943年,盟军轰炸机轰炸德国位于Marienburg的工厂。

]
白天有美国陆航的轰炸机遮天蔽日到来,晚上有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地毯式轰炸,英美的战略轰炸为击败纳粹奠定了基础。

为减少损失,纳粹疏散城市人口到农村暂居,由此引发激烈的城乡矛盾。

“农民吃得像帝王,却活得像牲口。

”这是一句在下乡城市居民中流
传甚广的谚语。

城里人靠着紧张的食品配给过日子,他们的农民房东则靠土地享受丰盛的食物。

为改善食谱,许多富裕的城里人不得不向地主们高价租土地以种植。

当然,几乎所有人都抱怨农村的房租高。

许多城里人无法忍受乡下的敌意,偷偷回到城市,官方则取消了这些违反纪律者的食品配给卡,结果引起诸多骚乱。

农民们同样不信任城市居民,他们抱怨自己辛勤耕作时城里人只顾袖手旁观从不帮忙。

农场联盟团体把一些城市妇女贬称为“炮弹通奸者”,讽刺“她们成年成月地放纵自己的惰性,非但不在农忙时干活,为祖国出一份力,还故意与农民们调情,降低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城乡矛盾之外不乏有益之事,人口流动产生了危及纳粹政权的许多隐患,如情报机构称,莱茵兰地区居民来到阿尔卑斯山脉后被当地人虔诚的天主教信仰影响,从而质疑反宗教的纳粹。

王亚樵曾行刺李顿调查团
[李顿调查团在上海的合影。

]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派遣英国李顿爵士为首的国际调查团来华调查,李顿的立场偏向中国,但一些听来显得“理客中”的言论依然得罪了中国的最激进人群。

“世界上有强权无公理,只有诉诸武力,锄杀李顿。

”无政府主义者、斧头帮帮主、被后人称为民国“暗杀大
王”的王亚樵发誓。

他命令龚春浦主持刺杀李顿行动,并在大华公寓召集属下开会。

李顿调查团下榻在上海华懋饭店,王亚樵派手下的尤林、唐明等人入住华懋饭店,定于1932年11月10日刺杀。

这一天,上海市长吴铁城和保安处长杨虎宴请国际调查团,他们在华懋饭店坐等外国友人。

王亚樵的手下乘这个空当期去抢劫四马路的春茂钱庄,被巡捕抓获,经严刑拷打,他们不仅供出刺杀李顿计划,还全盘交代之前行刺宋子文、蒋介石的失败经过。

斯大林之子被俘后谣言四起
雅科夫·约瑟福维奇·朱加什维利,斯大林的长子,他生于1907年。

母亲早逝,父亲续弦,他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冷淡,曾与父亲争吵后开枪自杀,所幸被抢救成功。

1941年5月,雅科夫被任命为炮兵连连长。

6月22日,战争爆发。

7月4日,雅科夫被俘。

鉴于他的特殊身份,德军在物质上没有亏待他,将其视为宣传战中的重要筹码。

雅科夫始终没同意合作,而斯大林拒绝了德国提出的换人条件。

1943年4月14日,精神失常的雅科夫挑衅德国看守,被击毙。

他被俘的消息确认后,小道消息四起,许多谣言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依然经久不衰,成为苏联历史的一道独特小景观。

有人称在明斯克见到雅科夫,因为德国共产党用人在集中营为他掉包。

有人传言雅科夫成功逃离战俘营,隐瞒身份参加意大利游击队,爱上一个意大利女孩,共同生育了一男一女,大家叫他“蒙第上尉”。

苏联民间流传这么一个美好故事,斯大林用一群德国军官换回儿子,将他送往美国。

更荒诞不经的是,有人在伊拉克寻找雅科夫的踪迹,最终认定萨达姆·侯赛因就是雅科夫。

还有许多被俘苏军不约而同谎称自己是斯大林之子,望得到优待。

一个格鲁吉亚老妪告诉作家拉里莎·瓦西里耶娃,雅科夫被父亲营救出来后就隐居在她所在的村子里,他成为了一个养蜂人,有一大群孩子,直到有一天他找她治牙疼,才说出秘密。

分析种种谣言后,拉里莎认为:“人们希望自己的领袖有人性,他们利用雅科夫的名字来发挥这种人性的想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