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答案解析)(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359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了
2.(0分)[ID:133591]如图是柠檬酸在水中和甘油中的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30℃时,柠檬酸在甘油中溶解度为40g·100mL-1
B.40℃时,100mL-1水中能溶解218.5g柠檬酸形成饱和溶液
C.50℃时,柠檬酸的水溶液中都比柠檬酸的甘油溶液中的溶质多
D.50℃将饱和柠檬酸的水溶液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
3.(0分)[ID:133590]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硬水易产生水垢
B.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在“活性炭吸附池”中除去水里的色素和异味
C.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较高的操作
D.乳化是使植物油溶解在水中
4.(0分)[ID:133585]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该样品2.4g,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B.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C.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5.(0分)[ID:133576]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6.(0分)[ID:13357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7.(0分)[ID:133569]如图所示,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多,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硝酸钾
8.(0分)[ID:133553]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食盐和水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⑤硝酸铵和水
⑥铁与稀硫酸
A.①②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9.(0分)[ID:13365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态都是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C.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D.洗洁精能将油污溶解于水中从而将其洗净
10.(0分)[ID:133651]某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稀程度的水溶液,测定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测得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
A.NaOH B.KCl C.CaCl2D.Na2SO4 11.(0分)[ID:13365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12.(0分)[ID:133631]经专家研究表明: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对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好的效果。

市场上一度出现75%的酒精溶液缺货情况。

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5%的医用酒精溶液配制19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A.1500g B.400g C.500g D.750g
二、填空题
13.(0分)[ID:133733]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无土栽培所用的某种营养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某蔬菜生产基地欲配制该营养液200kg,含硝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

现用100kg28%的硝酸钾溶液来配置该营养液,则需加水___________________kg。

14.(0分)[ID:133726]空气和水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空气中___________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①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燃烧产生的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t2℃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2,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

②M点的含义___________。

③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 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 两溶液质量甲<乙
c 两溶液均有晶体析出
d 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5.(0分)[ID:133715](1)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其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
②测得某地河水pH为7.4,可知该河水水样呈_____性;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________进行吸附;
③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生活中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④生活中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溶液在日常生活、农业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②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这样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6%。

16.(0分)[ID:1337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在_____℃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_____,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

(3)t2℃时,向4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17.(0分)[ID:133709]图中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___。

(2)在t3℃时,将120g 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g。

(3)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分别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选填一个序号)。

①a>b ②a<b ③a=b ④均有可能
18.(0分)[ID:13370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30°C时,将25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 若将该溶液稀释为5%,需要加水_____________g。

(2)将30°C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C,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_______(填“>”、“=”或“<”)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19.(0分)[ID:133697]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 (填字母)A 高锰酸钾 B 汽油 C面粉 D 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填字母)。

A 烧碱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D 浓硫酸
(3)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③将t2°C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乙(填“<”、“=”或“>”)。

20.(0分)[ID:133672]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定性研究)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发现1号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2号试管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

由此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研究)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液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

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80100120140
溶液质量(g)180200210M
(1)请计算实验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2)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实验4中M的数值是_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384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

(2)如图所示的简易净化水的装置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_____。

(3)啤酒酿造需要大量的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区别软水和硬水。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分)[ID:13383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能使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从2t℃降温到1t℃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甲________乙(填“>”、“<”或“=”);3t℃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23.(0分)[ID:133821]根据右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写出图中P点的意义 ________ 。

(2)要使t1℃的C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加入C ④蒸发水
(3)t2℃时,将溶液质量相等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1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_____ 。

(4)将溶液质量为300g的A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 _____ 。

24.(0分)[ID:133783]结合如图有关实验,同答问题。
(1)图一中,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2)图二中,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图三所示。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25.(0分)[ID:133780]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2030405060
溶解度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g KNO313.320.931.645.863.985.8110
(1)如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应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20℃之间
B 20℃~30℃之间
C 30℃40℃之间
D 40℃~50℃之间
(2)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 NaCl和KNO3固体,再加热到60℃时(假设溶剂不损耗),加热前后,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 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
D 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6.(0分)[ID:13377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 。

A 蔗糖
B 纯碱
C 食盐
D 花生油
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 _____ 克。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①消毒杀菌②过滤③蒸馏④活性炭吸附⑤加明矾吸附沉降。

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 _____ (填序号)。

(3)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 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 。

(4)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FeO4),具有高效消毒作用,该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

(5)工业上可用海水提取粗盐后的母液来提取金属镁,其流程如图:
该流程中,加溶液A时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 ,其中没有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和 _____ 。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C
6.A
7.B
8.D
9.B
10.C
11.B
12.B
二、填空题
13.300
14.CO2(或二氧化碳)将瓶内O2尽可能消耗完白烟吸附煮沸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gabd
15.蒸馏碱活性炭肥皂水煮沸BEADC搅拌加速溶解<
16.丙甲是375【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得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某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17.t1℃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均为20g300降温结晶④
18.51875<
19.DC甲B>
20.一定温度下5mL水最少能够溶解15g硝酸钾2号试管溶液达到饱和状态1号试管溶液可能饱和加水升高温度50300不饱和210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如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达到了饱和状态,也是稀溶液,不符合题意;
C、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如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符合题意;
D、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它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C
解析:C
A 、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柠檬酸在甘油中溶解度为40g•100mL -1,不符合题意;
B 、40℃时,柠檬酸在水中溶解度为218.5g•100mL -1,100mL -1水中能溶解218.5g 柠檬酸形成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 、50℃时,柠檬酸的水溶液、柠檬酸的甘油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符合题意;
D 、柠檬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50℃将饱和柠檬酸的水溶液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D
解析:D
A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煮沸后形成沉淀,易产生水垢,说法正确;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在“活性炭吸附池”中除去水里的色素和异味,说法正确;
C 、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较高的操作,因为蒸馏可除去水中可燃性、不溶性物质,说法正确;
D 、乳化是指将大分子团油滴分解成小分子团油滴,发生乳化作用,油并不能溶解在水中,说法错误。

故选:D 。

4.C
解析:C
A 、反应后,固体无剩余,且得到无色溶液,银与稀硫酸不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是浅绿色,故一定不含银和铁,不符合题意;
B 、镁与稀硫酸反应:2442Mg+H SO MgSO +H =↑2.4g 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g ;锌与稀硫酸反应:2442=Z Zn+H SO SO +H n ↑,2.4g 锌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2g ;铝与稀硫酸反应:2424322Al+3H SO =Al (SO )+3H ↑,2.4g 铝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故样品中可能含镁,也可能含铝和锌,也可能含镁、铝、锌,不符合题意;
C 、由B 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故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20.2g 100%=9.8g 98
÷
⨯,故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2.4g+9.8g-0.2g=12g ,符合题意;
D 、由C 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9.8g ,故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 100%=9.8%100g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5.C
解析:C
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为:
20g
100%16.7%
20g+100g
⨯≈,故不可能得到20%的甲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D、图中P点,在t3℃时,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A
解析:A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都有固体析出,得到的溶液仍饱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解析:B
【分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使其溶解应升温,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使其析出需要也要升温。

A、氯化钠溶于水,溶于温度基本不变,甲、乙两支试管无变化,故A不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多,故B正确;
C、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甲试管中晶体增多,乙试管中晶体减少,故C不正确;
D、硝酸钾溶于水,溶于温度基本不变,甲、乙两支试管无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8.D
解析:D
【分析】
根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可能溶液温度升高,可能产生了气体,都能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进行分析。

①食盐和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液面基本不变,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生成了氧气,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溶液温度升高,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⑤硝酸铵和水,溶液温度降低,能使液面a比液面b低,故错误;
⑥铁与稀硫酸,生成了氢气,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等,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9.B
解析:B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正确;
C、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不是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错误;
D、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将大片的油污变为小油滴分散到水中,不是溶解,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C
A、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选项不合题意;
B、KCl中,钾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选项不合题意;
C、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符合题意;
D、Na2SO4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2:1,故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11.B
解析:B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大小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 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B正确;
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0g:
150g=1:3,故C错误;
D、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只能溶解40g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g,反应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B
【分析】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解答。

设配制19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需要95%的医用酒精溶液质量为x 。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x ×95%=1900g×75%,解得x =1500g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900g-1500g=400g 。

故选B 。

【点睛】
稀释过程中,加水的质量=稀释后所得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

二、填空题
13.300
解析:300
==200kg 7%=14k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100kg28%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钾质量为:100kg ×28%=28kg ,
设加水质量为x ,
=100%28kg 7%=
100%100kg+=300kg x
x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14.CO2(或二氧化碳)将瓶内O2尽可能消耗完白烟吸附煮沸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gabd 解析:CO 2(或二氧化碳) 将瓶内O 2尽可能消耗完 白烟 吸附 煮沸 a t 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 g abd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①红磷足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
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可用活性炭净水;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①t 2 ℃时,将甲、乙各80 g 分别放到盛有100 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 2℃,甲能全部溶解,乙有部分溶质未溶解,说明t 2℃时,溶解度:甲>乙,故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 ;
②t 1℃时,溶解度曲线a 、b 相交于M 点,故M 点的含义是: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g ;
③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故甲还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b 、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甲<乙,符合题意;
c 、由b 的分析可知,甲有晶体析出,乙无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d 、降温后,甲还是饱和溶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 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 2℃时,乙的溶解度,故t 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 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符合题意。

故选abd 。

15.蒸馏碱活性炭肥皂水煮沸BEADC 搅拌加速溶解<
解析:蒸馏 碱 活性炭 肥皂水 煮沸 BEADC 搅拌,加速溶解 <
(1)①蒸馏之后的水是纯水,所以蒸馏的方法得到的水的净化程度最高,因此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蒸馏;
②pH 值大于7为碱性;活性炭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故可以加入活性炭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
③硬水遇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④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蒸馏;碱;活性炭;肥皂水;煮沸。

(2)①配置溶液的操作步骤为:称量、量取、溶解,因此操作顺序为BEADC ; ②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上取了更多的水,进而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故填:BEADC ;搅拌,加速溶解;<。

16.丙甲是375【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得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某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解析:丙 甲 是 37.5%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得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某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1)在t 1℃时,乙和丙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 1。

(2)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甲受温度影响最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t 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无晶体析出的是丙,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3)t 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 ,故将40克甲放入5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0g ,还有10g 不能溶解,因此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60g 100%37.5%60100g g
⨯=+。

【点睛】
将一定量的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求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一定要判断放入的物质是否完全溶解。

17.t1℃时ac 物质溶解度相等均为20g300降温结晶④
解析:t 1℃时,a 、c 物质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300 降温结晶 ④
(1)t 1℃时,a 、c 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 点(t 1,20),此时它们溶解度相等,故P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