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是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然而他们相当一部分是中考和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这无疑会给高职及中职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了解这一群体的现状和心理特点,找到相应的途径塑造健康的人格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标签:职业教育;健康人格;塑造
职业教育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但同时也需防范偏技能训练而轻健全人格培养的倾向。
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调节、学会有效学习以及提升职业素质等纳入到整个德育系统中,这对塑造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指其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统一、平衡、协调,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根据这一标准和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可以把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的体魄;(2)崇高的道德品质;(3)客观的自我认知能力;(4)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5)和谐的人际关系;(6)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7)过硬的职业技能;(8)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9)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2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心理失衡,价值迷失。
高职及中职生来源较复杂,入校前承受着社会、家庭等压力,并视已为“高考、中考的失意者”。
进校后全新的学业教育、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失衡,迷失自我价值,具体表现为自卑、抑郁、敏感、多疑等。
2.2成功意识较强,承受能力较脆弱。
学生普遍成才欲望较强,兴趣广泛且展示自我,对文化艺术节、网络文化兴趣浓厚,对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自己在职业、能力、精神上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则不明确,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差。
2.3道德取向较模糊。
部分学生中存在突出的思想问题,辨别能力较差,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如诚信意识缺失:爱心缺失:对各种志愿者活动不感兴趣;评助学金,如果没有自己就怀疑别人暗箱操作;遇到点小纠纷,说翻脸就翻脸,全不顾同学情谊,很难与人相处等等。
2.4独立意识强,抗挫能力差。
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崇尚独立自主,渴望在经济与生活等方面摆脱家长的安排,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然而他们独立能力却相对较弱,有较严重的盲从行为和依赖心理,应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差。
一些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点矛盾和麻烦就怨天尤人,面对人际关系、学习、情感、就业等问题无所适从,更不能独立面对,稍有不顺就可引起挫折感。
2.5网络虚拟关系广泛,现实人际关系失调。
相当一部分学生网上交流时间远远超出现实的个人社交活动。
在未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时,心理上的错位使得他们逃避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人际交往,自我封闭,以致出现现实交往方式被动、范围狭窄、行为拘谨等各种人际障碍。
另一方面,他们往往用理想的尺度去衡量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和人际关系,在认识和评价人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由此导致交际困难和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对他人失去信任。
2.6感恩情怀较淡薄。
一些学生见到老师低头而过;辅导员来到宿舍,一些同学不懂起身迎接;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给自己上课的教师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学生甚至瞧不起老师,觉得听老师的课是给老师面子。
有些学生对家长的养育没有感激之情、报恩之心,对家长的关心不理不采,个别学生假期外出打工竟不告知父母,弄得家长焦急寻找。
3 塑造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方法
3.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
其一,构建好校园物质文化。
清雅的校园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优美宜人的阅读场所、整洁美观的书架桌椅等,既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文化品味的象征。
其二,构建好校园精神文化。
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建设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努力构建祟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精神文化。
其三,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构筑学生网上精神家园,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创新载体,积极营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厚底蕴的网络文化环境,发挥网上家园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一个“热爱专业、充分发展个性、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氛围。
3.2开展丰富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如以开展“感恩励志教育”、“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责任感教育”、“节能环保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并通过报告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读书征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漫画比赛、社会实践以及一系列体育比赛等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使他们能够拼搏进取,自强不息。
3.3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理解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起到关键作用。
我校编写了《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读本》校本教材,该教材以荣辱观为核心内容,通过以事寓理、情理交融、生动谐趣的文字,深入
浅出地阐述了“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并通过班会、组织生活等形式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学习,对责任、自信、诚信、谦逊、宽容、感恩等方面的论述进行讨论,帮助促进学生更深刻地去理解“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3.4加强学生社团教育活动。
以学生社团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目前我校学生社团共有5大类共22小项,为体育类、艺术类、文化类、乐器类、手工类,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开设心理素质类、公益类、技能类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增强学生自信心。
3.5加强学生敬业奉献精神培养教育。
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乡镇、学校进行医学知识宣传,开展测血压,量身高,宣传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等活动,使其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培养奉献精神,提高道德修养。
3.6开展就业创业观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合理为自己定位。
首先认识自我,然后改造和超越自我,这样才能找准目标,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也只有找准了目标,才能肯定自我,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开展面试技巧培训、礼仪礼貌、就业心理准备以及怎样克服应聘时的紧张感等讲座,并倡导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把社会实践与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从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3.7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引进课堂,采取心理健康理论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宣泄痛苦和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等心理调节手段,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3.8建立心理服务机构,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3.8.1设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疏导,以缓解或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促使其心理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
3.8.2设立心理热线电话及信箱。
这种方式对一些羞于或不善长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有利,能让他们抛开顾虑,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的心理困惑尽数道出,从而让咨询师更有成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3.8.3建立心理宣泄室。
心理宣泄室可以给压抑的心理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积压太多而积重难返。
宣泄室可内设沙袋,墙壁装饰高山流水图画,学生可在内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以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以上措施和方法的开展运用,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健康人格等等,将在这系列教育活动中得以塑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2]蔡景华.大学生现代人格培养探析[J].教育评论,2005;(04):34-36 [3]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