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笔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笔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策略
公共事业管理吴小丽
指导老师陈叶
摘要: 湖笔,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占有特殊地位,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湖笔文化源远流长,湖笔、湖笔文化、中国书画一脉相通。
湖笔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合拍于变化缓慢的社会节奏。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严峻考验。
本文就改变观念、强化湖笔文化、湖笔文化嬗变、弘扬湖笔文化、湖笔文化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与旅游业联系和湖笔文化研究诸方面对湖笔文化弘扬与发展的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湖笔;文化;内涵;现状;世界笔都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of Brushes Produced
in Huzhou and Strategies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U Xiaoli
Tutor CHEN Ye
Abstract: Brushes of huzhou ,in China occupie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s long cultural history of long played a vital role. The origin of the culture of brushes produced in Huzhou is long. Brushes in Huzhou, the culture of the brushes and Chinese Calligraphy andpainting are linked to each other . Brushes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an agricultural society, in harmony in the society slow pace of chang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science technique, traditional culture suffers from a rigorous test tosome great extent. 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concerns about howto develop the culture of the brushes in the newperiod fromthe aspects of changing ideas, enhancing the culture of the brushes , connotation the culture of the brushes ,promote the culture of the brushes,the culture of the brushes development of new space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with traveling and studying the culture of the brushes.
Key words:brushes produced in Huzhou; culture; Connotation;writing brush city of the wold
湖州毛笔简称“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毛笔的代名词。
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称。
湖笔是湖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孕育、产生于湖州丰蕴的文化环境中。
作为文化之邦,湖州为书于竹帛时代的人们贡献了辉煌灿烂的湖笔文化。
湖笔不仅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湖州文化的骄傲与投影。
《物原》说: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以刀书,虞舜以漆书于方简。
讲的是古人在木和甲骨上用刀刻划或用梃蘸漆在竹简上书写。
用兽毛梳扎成锥形粘在竹管上作书写工具的叫毛笔。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
它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舒敛称意,挥洒自如,深受文人学士和书家画师的珍爱,它与徽墨、歙砚、宣纸一起,并誉为“文房四宝”,在国内
外享有盛誉。
一、湖笔的源流
西晋崔豹的《古今注》中曾有记载“蒙恬始造,即秦笔耳”,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居善琏西堡村时,创造性地改柳枝为竹管,纳毛于管内,称之“笔”。
秦汉时,湖州归会稽郡管辖,到隋代时才置湖州。
明代改为府。
因善琏隶属湖州府,故曰“湖笔”。
湖州也遂有“笔都”之称。
从现在获得的实物资料来看,战国时期已有毛笔了。
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古墓中发现战国时期的楚国毛笔,笔杆系竹制,笔头用兔毛包扎在竹杆外围,裹以麻丝,髹以漆汁,笔锋尖挺,是书写竹木简牍的良好工具。
在毛笔的制作工艺方面,战国时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自秦代后,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
在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笔尖,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
[14]张治《湖州府志》载:“博物志云舜造笔,小博物志云蒙恬造笔,古非无笔,也但用兔毫,自恬而且制法较胜于故,至今善琏者必把恬为笔祖耳。
”毛笔经过秦将蒙恬的研究与改进,使之完善而流传下来。
“蒙恬造笔”的说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
“蒙恬造笔”的“造”应理解为“制造”而非“创造”。
但他以披柱法改进毛笔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
凡善琏笔工,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知道湖笔的祖师是秦代大将蒙恬。
自蒙恬制笔至今,善琏湖笔的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晋、隋、唐、宋、元时期的湖笔工艺各领风骚,都为官家学者所青睐。
从宋时所建的含山笔塔可见当时制笔业的鼎盛,到了明清时期善琏湖笔已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工艺品,善琏镇上一直流传着蒙恬造笔的民间故事。
为了纪念蒙恬,善琏建有“蒙公祠”,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是蒙恬和笔娘娘的生日,当地笔工要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示纪念。
[1]
二、湖笔文化的内涵
(一)湖笔物质文化层面及其内涵
1.湖笔的生产原料是特殊的原料
这种特殊原料主要是山羊毛。
这种山羊毛必须“取自山羊身上背阴的部位,比如四条腿腿窝里的毛。
这些地方因为隐蔽得好,毛不易碰伤,所以能够保证每根毛的尖端都有锋颖。
在一只羊身上采集不到多少,特别是制作长锋笔的羊毛,一只羊一年积下来的毛只够做一两支。
”[2]另外,对于装笔头的竹管的竹也须经过严格的挑选才能购作生产原料。
2.湖笔的生产工具是特殊的器械
湖笔生产、经营和管理者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发明、创造。
湖笔的制作,到目前为止仍然属于手工操作,尤其是做笔头的工序,工人终日将手浸在水中,劳动强度很高。
但是,他们在探索改进工艺的同时,也积极改进器械和设备。
3.湖笔的生产工艺是特殊的工艺
“王一品”湖笔的制作过程:“只见一位工人一手握着一叠长短不同,按比例配好的羊毛,在一个盛满水的镬子里沾湿,另一手持梳不断地梳理,并不时将手里的羊毛翻折。
以使长长短短的羊毛能均匀地混合起来,同时还要把混在一把羊毛中不合格的毛剔出来。
这样反复地翻折、沾水、梳理,直到手里的羊毛达到能够做笔头的标准。
另一位工人则是将已经成型的毛,沾一些海草熬制的胶状液体,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笔头捻动,不时用特制的小刀,从笔头里剔出一两根羊毛。
”[2]
4.湖笔的生产工人是具有特殊技艺的工人
这种技术工人称为“笔工”。
笔工都具有专门的制笔技术,而这种技术过去为私家传授,如同中国的武术一样不传外人。
后来才打破私家单传的封闭性,但也只在本地本村传授。
制笔者大都是善琏人;一些名牌笔店如北京戴月轩、胡天文,天津虞永和,上海周虎臣,至今还与善琏保持着传统的购销关系;他们从善琏购去半成品,经过自己精心加工,
然后发售,成为各具特色的名牌笔。
”[3]《湖州府志》说得好:因为这些笔工善制笔,“其相专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
”
笔者在参观王一品笔庄看到笔工精湛的技艺时,惊奇的问一位女工:“这样细微的差异你是怎样分辨出来的呢?”她说:“一靠眼睛,二靠感觉。
她还说,她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制笔工人,到她已经是第三代了,干了25年了。
”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在厂里的很多制笔工人年龄都很大,工厂的经理介绍,现在研究湖笔文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愿意从事制笔工艺的年轻人很少,怎样吸收年轻人参加到制笔队伍中,将老一辈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是现在存在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这里把制笔工人放在物质文化的层面里,不是把人当作物质,主要是考虑到制笔工人是湖笔这种物质—物产的生产者,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其实,制笔工人的文化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素质,他们发明、创造并不断改进的制笔工艺等,已经呈现出湖笔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
以上从湖笔生产的特殊原料、特殊工具、特殊工艺、特殊技工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湖笔物质文化层面及其内涵。
(二)湖笔精神文化层面及其内涵
1.湖笔的属性认识
我国制笔工作大抵可分两个派别:一派就是湖笔,其工作基点在湖州善琏镇,由此分行于浙江、福建、江苏、安徽,经过中原到首都北京;一派是湘笔,以长沙得名,江西及西南各省均属此派。
其分别在于扎毫。
湖派是分层匀扎,湘派是不分层杂扎。
湖笔长于羊、狼、紫各品纯毫,而湘笔则长于兼毫、水笔。
此其大略。
”[5](P319)这是从制作工艺程序的区别指明湖笔的属性。
另一公认的湖笔属性是:湖笔由于原料的特殊性和制作工艺的特殊性而形成“尖、齐、圆、健”等四大工艺特色,人们谓之“四德”。
为什么称为“四德”笔者曾以为“四德”是“四得”声音之误,其实“四德”之“德”当作“品性”解,也当作“品德”解,它既指制笔,也指做人。
“依笔而论,要锋尖、颖齐、仓圆、毫健。
就人而言要技艺精尖,见贤思齐,内方外圆,身心健康。
笔要正直,人亦要正直,才能制出好笔。
”[6]人们又说:“四德中尤以圆、健为最难得。
把它拿在手上画圆圈,不觉得强硬、涩滞。
圆圈一毕,笔头自然地收敛起尖锥状,愈用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7](P8)除此之外,羊毫笔的外表要符合光、白、直的要求,也是公认的湖笔的基本属性。
2.湖笔的工艺流程
这个流程当是自少而多、从简而繁。
一百多道工序中肯定有许多是与湘笔制作相同的,而有些则为制作湖笔所专有的工序。
笔者对此缺乏考察,在此不敢妄言。
3.湖笔的形制标准
“笔的形制,随着书画技法的发展,代有兴衰。
唐以前为‘枣核笔’(枣心笔),熙宁后通行无心‘散卓笔’。
明代又有一种‘细腰葫芦笔’”.[8](P315)
4.湖笔的美学追求
人们对湖笔的美学追求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湖笔有几百个不同品种,一般按其原料性能分为羊毫、兼毫、狼毫、紫毫、鸡毫五大类,即“五毫”。
据文献记载,苏轼临写颜真卿的真迹行书用的是鸡毫笔,赵子昂“日书万字”用的是羊毫;近代吴昌硕书写石鼓文用宿羊毫等。
二是因厂而异,富于个性。
古代笔工不说,以现代笔工来说,就有许多制笔工艺师,都是富有创造个性的能工巧匠,称得上是湖笔工艺家。
例如善琏湖笔厂的王天章,他继承先辈技艺,用牛角、红木、象牙、紫檀等材料,制作出的优质笔杆深受各地书画家青睐。
[9]
以上是对湖笔精神文化的狭义论述。
至于广义的湖笔精神文化,则一切与湖笔有关的文学(包括民间文学)、民俗、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成果和活动,均在其
范畴之内,本文不作论述。
法国社会学家柳·戈里特曼认为,“精神文化造就的是真正的物质繁荣。
这种文化既是最高层次的审美的,也是效率最高的生产性的。
他说,在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构与那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文化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惊人的对应。
”[10]
(三)湖笔制度文化层面及其内涵
1.蒙恬会
湖州善琏和其他地方的蒙恬会类似于行业协会的聚会,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举行大会、九月十六日举行小会,祭祀笔祖,老板、工人聚会、聚餐。
2.拜师收徒
湖笔业收徒原先规定“非善琏人不收”,后来湖笔业发展到全国,此一陋规于民国初年开始破除,但是拜师收徒仪式仍然存在。
其仪式主要内容是跪拜、受拜、应约(签定“关约文书”)。
三年学徒满师,要办满师酒,师父归还“关约文书”,并为徒弟介绍工作。
今日湖笔的拜师因笔厂招工、个体户收学徒、家传子女而有所不同,也不像从前那样严格。
3.笔市交易
明朝弘治《湖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吴兴张文宝擅制笔,其船名笔舫。
当时士大夫多以诗文遣之。
”近现代早已改用现代交通运输工具运输湖笔。
4.湖笔命名
湖笔的每一个品种都有一个名称,而且此一品种的命名往往反映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用途。
如纪念历史名人的,有“蒙氏羊毫”、“唐寅屏笔”、“鼎堂遗爱”(鼎堂,郭沫若号)等;表达民族传统、美好愿望的,有“福、禄、寿、禧”、“群、贤、毕、至”;按笔头造型的,有“玉兰蕊”、“精品鹤脚”等;按书法特点命名的,有“云鹤泼墨”、“挥洒云烟”等;按笔料比例命名的,有“特制大七紫三羊”、“五紫三羊”等。
还有,为了区别湖笔毛毫的品性、级别,往往在笔名前冠以“极品”、“精制”、“加料”等字样,并有“净”、“纯”(无杂毛在内)、“宿”(羊毛经过露宿已自然脱脂,易于濡墨)。
以上所论及的湖笔制度文化及内涵还相当不够,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湖笔文化的现状
在研究湖笔文化的过程中,我拜访了湖州的一位书法家及专门研究湖笔文化的学者,马青云先生,在对马老师的访谈中,我了解到湖州目前的湖笔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一)湖笔产业的销售现状
1.以礼品形式为主
湖笔产业在湖州的主要销售途径是以礼品形式为主,因湖笔体现中国文化,它的文化含量较高,大家容易接受。
在全国各大会议中,依会议级别的高低,具体订单来定每套礼品湖笔的价位,据马老师的介绍,目前每套礼品笔的最低价位为200元左右。
而依会议的大小来定礼品湖笔套装的数量,每次会议所需的数量一般最低也在200~300套之间。
目前湖笔都是各个笔庄自制,他们都是从善链笔庄中脱离出来,根据市场需要,制定特别的礼品笔,主要改进湖笔的包装上及笔杆的工艺及材质,主要体现湖笔的观赏性质。
如07年王冬龄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办个人书法展,在开幕式中,以专门在湖州定制的紫檀木笔杆为主的湖笔作为礼品,赠予各位嘉宾。
目前市场对高档文化礼品的大量需求,为湖笔的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商机,高档湖笔、礼品湖笔已经成为湖州笔商的主攻市场,而湖笔礼品套装的广大流传,也推动了湖笔文化的传承。
[4]
2.青少年学习书法使用
湖笔产业的主要销售途径及销售对象,是青少年学习书法,针对这个群体,笔商主
要以生产实用的笔为主,例湖笔“文心厂”湖笔品牌,“文心厂”厂长是书法家协会的秘书长,他在开办书法培训中心的同时,根据在教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善琏各大厂家联系,定制各种适合学生书写的湖笔,将价格定位在10元左右,易于学生购买,这种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其他厂家联合打造“文心厂”这个品牌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很多笔商的认同。
(二)以湖笔为依托,发展湖笔产业
自2007年起,建立在莲花庄南面的湖笔博物馆由湖州报业集团接管,王一品笔庄与其连为一体,在博物馆中的湖笔展出主要以王一品笔庄所生产的湖笔为主,并在馆中现场展出湖笔的制作工序,由王一品笔庄的工人现场制作。
在博物馆中,由报业集团组织的书画产品拍卖、收藏活动时有开展,为广大书法爱好人士提供了一定的场所及机遇。
在湖州莲花庄附近有一家“书汇斋”,它也是物色几个厂家,与其合作,由它代理销售,创建“书汇斋”这个品牌。
而“书汇斋”在销售的同时,还办书画展、书法培训、创作等文化活动相联合,以湖笔为依托,发展湖笔文化产业。
这是湖笔文化在当代发展的新走向。
(三)创建“世界笔都”的现状
湖州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被誉为“中国笔都”,湖州因此立志要打造“世界笔都”,而近年,打造“世界笔都”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江西省文港镇,近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被誉为“华夏笔都”,而江西笔也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书法家的青睐。
而其中的原因,在与马老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
湖州自古以来都是个富裕的地区,而近年来,湖州飞速发展的经济,更是导致师傅带徒弟式、工序繁琐、工资低廉的制笔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善琏这个因制笔而文明的地区,还很好的保存了湖笔这个古老的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但也正是对文化遗产的只知保留不知发展的观念的滋生,只知笔头朝上,不知笔尖朝下的道理,导致笔工思想陈旧,与书法家的交流甚少,导致湖笔越来越受到江西笔的挑战。
而在江西这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廉价的劳动力面对毛笔这一制造展业,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针对市场需要,主动与书法家交流,制造市场需要的毛笔,新的思想,适合现代书写的需要的江西笔,成为湖笔的一大挑战。
2.现代书法的流行
湖笔主要以羊毫笔为主,它的盛行主要是在清朝中后期,书法家主要以书写大字为主,羊毫的锋长、多,很好的为书法家所使用。
而现代社会,是“二王书峰”,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主的书法时代。
此时,羊毫笔无法发挥出它的作用,而江西笔在这方面很好的进行了弥补,导致湖笔在书法家中得不到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而,要打造“世界笔都”,江西笔的出现,成为湖州的巨大挑战。
以下,针对湖笔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四、湖笔文化的弘扬发展
湖笔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合拍于变化缓慢的社会节奏。
进入近代,受到了工业文明的极大冲击。
铅笔、圆珠笔、钢笔等工业社会的产品以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品种繁多等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湖笔的使用人数骤然减少。
近年来,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的出现使湖笔的生存空间显得更为狭小。
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作为湖笔文化的发源地——湖州,作为湖笔文化的传承者——湖州人,应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按照邓小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根据文化演变发
展的规律,采取切实的明智办法,将湖笔文化融入先进文化体系,推陈出新,为湖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依托传统书画,促进湖笔文化发展
在调查中我发现,自古以来对湖笔文化的研究远不如在湖笔作为书画工具上的研究。
翻开中国书画工具书,涉及到湖笔及湖笔文化的章节内容不多。
在这次调查研究中,很多书法爱好者都认为,我们应该将湖笔与中国书画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将湖笔作为一种简单的商品或工具来对待。
弘扬湖笔文化,绝非是简单的销售湖笔(尽管这也是其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就可以了。
湖州有着很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传统中国书画在中国整个文化领域中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为什么不借助传统来促进今日的湖笔文化呢?而其最好的载体,就是中国书画。
因而,在湖州以湖笔文化为基点,组织相关书画比赛展览,一定期举行为佳,一书画来促进湖笔文化的发展和湖州书画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此,笔者也有自己的几点大胆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湖笔文化节”活动,举行书法擂台赛,通过电视直播,经国内外书法家的认定,来评选出“十佳高手”或“十佳精品”等称号,并与专业书协、美协合办,以增强其权威性和公众参与性。
(二)、依托中国书画艺术园地历来是毛笔的传统用武之地,发展湖笔文化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是世界艺术园中的奇葩。
而这两朵艺术奇葩,却是毛笔的杰作。
”毛笔工艺的改进使得中国书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书画艺术的繁荣又推动了毛笔的进步和制笔业的发展。
所以,毛笔与中国书画艺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毛笔的繁荣依赖于中国书画艺术的繁荣,而中国书画艺术繁荣的基础却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书画艺术也开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但是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还不富裕,人们对于书画艺术的需求还不强烈。
正因为如此,中国书画艺术在今天还难以空前地繁荣起来。
现在,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队伍比较小,业余爱好者也不多,专业人员就更少。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书画艺术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中国书画艺术领域的广阔前景,也就是毛笔的广阔前景。
湖笔要保持自己在中国书画艺术工具领域里的优势地位,必须要创新。
湖笔不能守摊子,不能在传统工艺上墨守成规。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书画艺术的工具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
(三)、依托湖笔的多性质,发展多元湖笔
毛笔礼品这一性质存在于人际交往领域里。
毛笔作为礼品,在实现其性质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独特要求。
这就是要求毛笔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毛笔本身是一种艺术品。
在毛笔发展史上,明清时代出现了制作十分精美的毛笔艺术品,有龟甲镶铜镀金杆紫毫笔,有象牙雕八仙杆狼毫笔,有青玉雕龙杆景泰蓝斗狼毫笔,等等。
但是,传统的毛笔艺术品千变万变,不离书画工具的性质。
传统的毛笔艺术品始终依附于中国书画艺术,因此传统毛笔艺术品的发展始终受到了整个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限制。
[11]
毛笔要作为艺术品发展,一定要独辟蹊径,从工具本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地向艺术品这个方向发展。
从毛笔的制作工艺来说,毛笔不仅包含着人类的一般劳动,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个性素质;从毛笔悠久的历史来看,毛笔中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异常浓厚的。
[13]湖笔是毛笔中的精华,其制作工艺的精致,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更是堪称一流。
如果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那么湖笔可以自由地成为一种艺术品。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从传统的毛笔模式中解放出来,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湖笔只有突破原来的思路,摆脱工具本质的束缚,才能真正走向艺术的自由,成为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
湖笔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所面对的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是书画者,而是广大的艺术欣赏者。
(四)、强化品牌意识,建立湖笔文化的CI和CIS体系
当今社会,一个品牌,一个企业乃至一种文化,要在社会上立足、发展,其固定的形象宣传非常重要,弘扬湖笔文化也是如此。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加强宣传力度,二是形成强有力的湖笔形象系统(CI)和识别系统(CIS)。
在前一个环节上,我们应从基础抓起。
笔者建议将湖笔文化有关内容编入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材资料中,使湖州优秀文化遗产家喻户晓,扩大知名度,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湖州公共媒体与场合加大宣传。
目前外地游客、文人来沪,都感觉到很难见到有湖州文化气息的东西,湖笔文化色彩很淡,这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湖州是很不相称的。
在后一个环节上,我们应根据时代特征:一是确立湖笔品牌(商标),在国内外享誉的品牌。
目前湖州有“王一品”等,但是做的还不够,而且这些品牌更要吸收新品牌的经验,懂得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响品牌,得到广大书法家的认可和喜爱。
[14]二是进一步加强湖笔文化的学术研究,使湖州——湖笔——湖笔文化——中国书画的整个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固有的地理优势(历史形成的知名度),建立湖州品牌形象体系(CI)和湖笔企业识别系统(CIS)。
这不单是书画界的工作,还需要文化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乃至政府其他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在我的调查及与各位书画家的交流中,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他们迫切希望湖笔有个响亮的名字,一个闪亮的品牌,一个完整的品牌体系。
(五)、发挥湖州湖笔制造业集团优势,扩大湖笔文化的影响
目前湖州地区湖笔制造企业多达上百家,虽然上规模的企业并不算多,但其集团优势非常明显。
作为湖州地方特色产业,除地方政府给予扶持外,个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是非常关键的。
安徽宣纸、宜兴紫砂壶等地方特色产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要发挥湖笔制造业的集团优势,产销结合尤为关键。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虽然未对湖州湖笔产量作精确的统计,但在书画专业报刊及相关媒体不能看到较多的销售宣传是不争的事实。
在湖州的马青云老师提供的一份调查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北京的书画经营店,70%的商家大量销售北京、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生产的毛笔(有很多厂房还打着“正宗湖笔”的旗号),真正湖州产的比所占比例并不高,其中不乏有经营者直言:湖笔声誉虽好,但其营销手段,销售网络尚待提高。
因此,要想形成湖笔强大的声势,全体湖笔制造商有义务形成一致对外的格局,加强技术合作,以质量取胜,同时所有湖州乃至浙江书画工作者以至全体湖笔文化的热爱者都有责任给予全力支持。
群策群力,不断扩大湖笔的影响,扩大湖笔文化的影响。
(六)、建设世界笔都,弘扬湖笔文化
1.明确建设“世界笔都”产业层次及体系
“世界笔都”分为四个产业层次,一是湖笔产业,二是笔都城建也及旅游业,三是信息产业,四是以书画为特色的文化产业。
[12]湖笔产业除了毛笔制作业和销售业外,还可发展包括粉笔、钢笔、圆珠笔在内的多种笔业。
笔都城建业及旅游业,包括或带动以下产业:住宅建筑业,城市园林建筑业,装潢业,笔都形象设计业,咨询业,旅游业,湖笔制作体验业,笔业博览业,交通运输业,湖笔名人、名居寻踪祭祀业,娱乐业,湖笔书画家肖像与游人合影业,湖笔名人特色餐饮业,笔都土特食品业,笔都特色用品制作销售业,笔都健身业,笔都极限运动业等等。
信息产业可以包括改造带动一下产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纺织业、机械业、印刷业。
湖笔文化业包括或带动一下产业:用湖笔创作的名人字画生产业、收藏业、买卖业、拍卖业、展览业、反映湖笔及使用湖笔名人生活故事的文艺演出业、电视制作出面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