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环境保护“有法难依”怎么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法治周末:环境保护“有法难依”怎么破
作者:
来源:《环境》2016年第06期
毋庸置疑,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对地方突出的环境问题肯定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譬如,在我国目前的权力运行体制下,与省级领导谈话,可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省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对当地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不能说不知情,环境问题是如何造成的,他们也不会不知道。

通过面对面谈话,一方面能掌握地方环保状况,了解地方领导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会对一些省级领导产生影响和触动,以便下一步促使其重视和推动环保工作。

但是,也要看到中央环保督察这项制度出台的另一个原因,即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环境的漠视与环保主管部门法律执行的乏力,可以说,中央环保督察这项工作带有浓烈的中国特色,本不应该成为环保领域需要依赖的一项制度。

并且,如果环保工作今后对于中央环保督察产生了一种路径依赖,对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恐怕也是一种制度上的伤害。

如果从环保法律制度建构上讲,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的修订在内,近些年立法投入的力度一直在加大,但为何环境问题并没有根本性改善呢?原因在于,我国环保领域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有法难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