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学现代化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国学现代化的思考
■季轩民
著名国学家陈来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演讲时提出,要理性地对传统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发展,守望传统对现代化依然有价值。
传统文化去留涉及到国学现代化的问题,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推进国学现代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迫在眉睫的,同时要提炼国学中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现代化不是一味地继承传统,也不是一味地复原儒学,要认识到国学现代化的价值所在,有选择性地继承其优秀部分。
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确保国学现代化的同步进行。
一、国学现代化的背景及其方位
1.国学现代化的提出背景
国学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经久不衰的研究话题。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国学热”到二十一世纪
“孔子学院”在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相继建立,国学现代化问题一直升温,学术界以及教育界更是热衷这个话题。
在“五四运动”以后,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儒家为代表的国学日渐式微,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也逐渐被边缘化。
面对新时期社会发展,部分学者认识到国学的价值,在学术界掀起了国学现代化的热潮。
有的学者认识到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顽强的
生命力,有的学者认识到中华传统
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中的历
史命运及未来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
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
社会中出现的道德冷漠、道德滑坡、
价值观迷失等现象,给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带来了不小精神层次的影
响。
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势在必行。
对此,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的基础工程[J].党建,2014〈3〉.)优秀
传统文化是国学的精华部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与国学
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推进国学现代
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
行。
2.国学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面对全球发展的新形态,社会
文化呈现多元化形态,国学现代化
也呈现划时代的意义。
北京大学国
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认为,研究国
学不是复古倒退,也不是抱残守缺,
而是具有革新意义的、面向未来和
世界的学术创造活动。
(袁行霈.国学
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J].文史知
识,2008〈7〉:42-47.)因此,国学研究
要推进现代化,强调“现代化”的时
代内涵,要具有新时代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随
着国内“国学热”的兴起,广大人民
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十分强
烈。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学的精华
部分,自然要受到重视。
国学现代化
就是要将国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现
代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凝聚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适
应国内形势发展要求,落实国家和
民族的长远利益。
二是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
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指出,要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推
进国学现代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
丰富的文化源泉。
3.国学现代化在践行核心价值
观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
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
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
,体现社会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凝结。
优秀传统
,标识了。
社会主
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离不开国学的现代化。
因此,国学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同步促进国学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研究国学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传统文化,而是将国学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要体现出国学的重要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推进国学现代化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美好中国梦为根本宗旨。
现阶段的国学现代化研究应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的新国学体系,传承与时代相呼应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国学现代化的相关要素
1.明确国学的基本概念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学者对于国学的概念界定不一。
国学大师马一浮认为,国学者六艺之学也,而六艺者,即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中国固有一切学术皆源于此,他认为中国的国学就是这六艺之学。
胡适认为,“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过去的一切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胡适的观点得到了
当时一部分学者的认同。
这里胡适
所谓“国故学”是指过去中国的一切
历史与文化,包含着“国粹”,也包含
着“国渣”。
研究这些历史与文化的
学问就叫“国故学”。
显然,这种对国
学的理解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
是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张
岱年先生认为,国学就是中国学术。
哲学史家楼宇烈认为,国学就是研
究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把中国所有
的学问都叫做国学,那范围就太大
了,应该把国学的研究范围限制在
传统文化里。
这两位学者对于国学
的理解莫衷一是,笔者以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提出的国学
现代化,倾向于楼宇烈的说法,国学
就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是国学的精华部分,并不
代表整个国学体系。
国学是以优秀
传统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千百年
来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思想文化总
和。
2.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文化基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
文明的重要作用。
在核心价值观建
设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现代化为核
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
富的文化滋润,同时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也表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
代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
化基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
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
议上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
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中共中央
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N].
人民日报2014-02-26.)可以看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在世界
文化中立足具有非凡的意义。
面对
我国社会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
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力量源泉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倡导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
再次印证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二是与
现代文化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建设需要坚强的文化根基,这
就需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
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
深挖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汲取其
精华部分,成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文
化,并赋予其时代内涵。
3.突出传统文化现代化特征
任何国家的现代文化都离不开
传统文化,当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
时候,传统文化并没有消逝,而是影
响着现代化进程,这就促进了传统
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为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培育和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突出了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特征。
首先是具
有选择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
了上下五千年的洗礼,是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它具有时代的
烙印,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并非完全适用,对传统文化进
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提炼是复兴
传统文化的前提。
(任丽梅.“国学热”
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再思考[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07-
113.)因此,传统文化现代化一定要
选取优秀传统文化,选择真正有益
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化
资源。
其次是具有时代性。
从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的“国学热”到现在国学
现代化,从复兴儒学到振兴中华,无
论是国学论争,还是传统文化扬弃,无一不是与时代挂钩。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文化再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因此,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性就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三、推进国学现代化的思考1.提炼国学精华,加强顶层设计,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对于国学现代化需要提炼国学精华,加强国学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促进核心价值观进程。
提炼国学精华,加强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入挖掘国学中的资源价值。
针对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国学现代化研究大多处于宏观研究的现状,要主动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总结和概括等等。
但国学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进程,这项工作不是简单进行宏观研究就能做好的,要注重挖掘国学的内在资源价值,提炼国学的精华部分,做好现代化的顶层设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二是探寻隐性活力因素。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蕴含着各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类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国学同样如此。
我国儒家文化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包含着自律、爱国、爱家等优秀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仁爱、和谐等文化基因。
这些隐形因素或多或少出现在国学文化中。
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国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可能被社会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所掩盖,忽视其文化基因。
因此,推进国学现代化要探寻国学中隐形活力因素,发掘优秀的文化因子,从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融入核心价值观,突出传统文化,加快培育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24个字的价值观分别属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在传统文化中都可以探寻到相应的文化因子与之对应。
因此,国学现代化要注重将国学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去,突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融入国学因素。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过程中会面对诸多的困难,如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进程。
将国学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去,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化根基。
二是注重文化契合。
要寻找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相契合的文化。
如《周易·贲卦》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说的是通过人类心智与德性的灵明,让世间万物安顿的过程,这为文明价值观提供了借鉴。
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说的是仁者可以摒弃偏私,弘扬公正,为社会层面的公正价值观提供了借助。
《中庸》中“诚者,天之道”,讲的是天道致诚,人更应该诚信,为个人层面的诚信价值观做了铺垫。
3.创新文化形式,构建文化体系,践行核心价值观国学现代化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文化体系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推进国学现
化形式,构建新的文化体系代化一定要坚持有所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范式转换,代的意义。
值观的指引下转型。
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
(陈晓红.以
文教化生生不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学之美[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4〉:27-29.)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作用,促进国学现代化转型,并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内涵。
二是融入现代化和国际化元素。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预言,假如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能够自由地吸取其优点,而扬弃其缺点的话,他们一定能从他们自己的传统中获得一线生机的成长,一定能创造一种糅合中西文明之长的辉煌业绩。
因此,在国学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否定西方文化,要借鉴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丰富国学现代化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提出对国学新的理解,进行文化再创造。
同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国学现代化转型与传承。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生活的基本问题研究》(编号:15BKS097)的系列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责任编辑: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