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与作用
此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是初中物理进行“科学探究”的启蒙,是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遇事进行科学探究”的初步探索。
因此,本节的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起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紧扣“两个小课题”产生的两个探究成果,就是本节课中同学们所必须掌握的的知识要点。
B、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一些简单的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和验证;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3)培养学生要有组织、表达、交流等协作的意识,让协作能力得以初步提高;
(4)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社会和科技上的相关问题。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尝试“科学探究”带来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激励;
2、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3、让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两个探究成果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但这两个知识重点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较为容易。
因此,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又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及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相关问题,却成了这节课中的重点中的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简易的科学探究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
体,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
将课堂进行了活动化、实践化,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认识物理规律。
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从而达到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功能。
三、教学流程图
四、简述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这节课是第一课时。
以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作为主要依据,从问题的提出、确定课题、进行探究到最后的交流小结,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活动中真正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接下来就从以上四个探究环节来简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新课,注重问题的提出
这节课的导课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由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动画,自然将大课题导向“声现象”;接着由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及生活经验,从而对“声现象”提出问题,在问题中确立了要探究的两个小课题。
2、探究过程,注重课堂的活动化
接下来进入了这节课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环节。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了课堂的活动化。
斗胆请各位评委试想一下,一线教师若每堂课都用仪器室中的仪器演示着一个个实验,那么最终的教育成果会怎样呢?我想:就算演示的很精彩,但时间一长带给学生的恐怕只是“物理距离我们有些远”的潜在意识,也就违背了“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及进行STS”等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两个知识重点设计成为两个课题,由一些简单易找,同学熟悉的瓶瓶罐罐及部分仪器,由学生自主设计出许许多多的小实验。
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实验,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还给了学生亲手摸一摸、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的机会;也正是这些小实验,使老师放开了课堂,让学生主动去动手、动眼、动脑、动口;也正是这些小实验还给了学生自主权、选择权。
使得物理课真正成为了活动课,同时也实现了物理是由“从生活走进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目标。
3、交流、小结,注重合作品质的培养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协作能力,更是人生的一种品质。
让学生明白,纵然再大的发明创造,光靠一俩个人往往是行不通的,这是一种集体智慧。
因此,在课题提出、小组探究、代表小结发言过程中,要虚心听他人观点,更是要包容他人的见解,让这种合作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方法,贯穿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品质,发扬光大。
因此,小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在每小组代表交流时,特别是提出一些课前始料不及的问题及现象,哪怕这些观点有欠完善,甚至错误,都要让学生汇报到位,教师要鼓励到位。
因为这些正是一节课中的闪光点,如:本节课中学生提出:“物体振动与外界阻力有关”、“并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产生声音”、“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等。
正因有这些闪光点,才使得这节课的内容真正饱满起来;使得这节课在广度上得到拓展,深度上得到延伸;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4、互动总结,注重动画的应用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动画的直观论证,更能加强学生对两个知识点的巩固。
从而总结出这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两个知识点。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我向各位评委、专家汇报的“课堂教学设计”。
我知道自己还年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应该多向各位评委、专家们学习,真诚希望能得到专家们的指教,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上有新的突破,我将不胜感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