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管内、输尿管内、汗腺导管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B.如果组织液渗透压过大,会使组织细胞吸水涨破
C.血浆蛋白、尿素、呼吸氧化酶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此时你的阅读理解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完成的,你的呼吸、心跳等行为也正受到神经系
统的调控。

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们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细胞D.学习、记忆和情绪均属于人脑高级功能,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会引起肢体运动
3.研究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鼠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冰水刺激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可沿反射弧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
C.研究者的手接触冰水感到冷,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大鼠在冰水中会拼命游动以摆脱冰水刺激,此时效应器只有大鼠腿部肌肉
4.某学习兴趣小组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下图1实验,结果如图2,其中甲、乙、丙
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M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1中三个神经元构成了2个突触,每个突触都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图2甲结果表明刺激轴突1时,兴奋迅速传递给神经元M,此过程中在轴突l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图1所示囊泡的形成与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密切相关,小泡内储存的化学物质可使后膜
产生兴奋或抑制
D.图2中丙较甲电位差小的原因最可能是轴突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轴突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
5.图所示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相应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均正
常,在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后,灵敏电流计的读数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
C.若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则“?”处一定有突触
D.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出现电位反转,此时膜外Na +含量小于膜内Na +含量
6.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是由沃泰默发现并命名的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上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D.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定向作用于胰腺
7.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
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代表的内分泌器官分别是垂体、下丘脑
B.①②代表的激素分别是TSH、TRH
C.激素④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也有图示调节特点
8.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错误的是()
A.能进行体液调节的动物都能进行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则通过反射弧完成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有传递信息的信息分子
D.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神经调节慢,但作用时间比神经调节长
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度加快,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B.当食用了过咸食物的时候,机体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
C.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都是下丘脑神经调节的结果D.呼吸道黏膜对病菌的清除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体攻击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10.疫苗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目前广泛接种的新冠疫苗中有一种是新冠病毒经培
养、增殖,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成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灭活新冠疫苗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属于抗原
B.首次接种疫苗,B细胞就会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C.可以用新冠康复者的血浆辅助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
D.机体清除新冠病毒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11.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细胞甲为浆细胞,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可增殖分化成细胞甲
B.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C.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D.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与此病完全相同
12.某同学想提取生长素以进行相关研究,下列适合提取生长素的实验材料是()
A.柳树幼嫩的芽B.洋葱根尖成熟区
C.黄色的柑橘果皮D.粮仓中储存的稻谷种子
1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B.酿制啤酒时,人工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产生脱落酸从而促进淀粉水解
C.乙烯利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乙烯是植物体各部位都可以产生的植物激素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14.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所对应的系统层次,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种群B.生态系统、不是群落也不是种群
C.群落、不是群落也不是种群D.群落、种群
15.图为某种昆虫在双因素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影响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和湿度
B.温度一定时,随湿度增加,该昆虫种群数量增加
C.从图中可知该昆虫生存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
D.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除非生物因素外,还有生物因素
1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图1,规格为
1mm×1mm×0.1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

错误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17.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图4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
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正确的是()
A.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图2、3中的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D.图4中种群数量在第6年达到最小值
18.如图①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
②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

错误的是()
A.图①中a表示原种群分成的种群甲和种群乙,该过程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
B.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c生殖隔离
C.从图②中可以判断出T点时形成了新物种
D.若基因 A和a 位于X染色体上,某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 X A X A个体占42%、X A X a 个体占6%、X a X a个体占2%,X A Y个体占45%、X a Y个体占5%,则该种群a基因频率为10%
19.下图表示连续多年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正确的是()
A.农药的作用使害虫突变出抗药基因,并在群体内扩散
B.a点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自然选择具有不定向性
C.b→c的变化是抗药性的逐代积累,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a→b的变化不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20.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研究:聪明能干的雄鸟是否更能吸引异性。

每组包括1只雌
鸟、2只雄鸟,共同完成以下流程。

正确的是()
将雌鸟带离训练区。

对“落选者”进行为期
A.在初选时应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且对“青睐者”进行训练
B.“落选者”雄鸟经过培训后能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属于条件反射
C.再选实验能排除雌性鹦鹉因被食物本身吸引而导致“青睐者”落选
D.雌性虎皮鹦鹉选择聪明能干的雄鸟是长期自然选择、定向变异的结果
21.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体液,序号表示物质交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中,能组成内环境的有_____,血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

(2)如果过程2、6受阻,会引起_____,致使稳态短暂失衡。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
过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的_____和_____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

(3)四种体液中O2浓度最低的是_____,O2由体外进入红细胞至少需要穿过_____层膜。

22.糖尿病包括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缺乏;Ⅱ型糖尿病
患者体内胰岛素合成分泌正常。

II 型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请回答问题:
(1)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包括:促进血糖进
入_________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合成分泌正常,但却不能有效降血糖,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机构发现桑叶提取液具有降血糖效果,可为治疗II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某研
究小组为了验证该结论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a.随机选10只大鼠作甲组,20只制备成实验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灌喂
4周。

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d.4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记录实验结果。

23.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被称为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
学研究的热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

(2)人们在研究中发现,植物激素“五兄弟”中_____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
生长的。

在种子萌发方面与脱落酸拮抗的激素是_____。

(3)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激素的调控,还受到光的调控。

光作为
_____在植物体内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4)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
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

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甲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能”或“不能”)。

请说明原因:_____。

24.科研小组对山毛榉(甲)和槭树(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并研究其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 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 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该调查方法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
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

(2)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_____。

(3)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你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

(4)t3时间后,出现甲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原因是_____。

25.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

图1是HIV的结构,图2为人体感染HIV后体内
HIV浓度与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是逆转录病毒,包含_____条相同的RNA链。

HIV的病毒包膜为脂类双层膜,其
病毒包膜来源于_____。

(2)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

(3)感染九年后HIV浓度达到峰值,与感染前相比,患者_____免疫丧失,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

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HIV的有效方法,大多数的治疗方法都是_____。

(4)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

目前艾滋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_____。

(答出一种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