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县自走铁矿床区域成矿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5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5 2019年 5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y 2019
收稿日期:2019-01-03
作者简介:李邓阳(1994-),男,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三年级研究生。

云南省新平县自走铁矿床区域成矿背景
李邓阳,李 波
(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摘 要:云南省新平县杨武镇自走铁矿位于杨武镇东南鲁奎山中。

为新平鲁电矿业有限公司及其他公司共同合作开采管理,并拥有采矿权。

鲁奎山作为历史悠久的矿山,开采程度较大,开采方式也由露天转化为坑道开采.在采矿资源逐渐减少的问题之下,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受新平鲁电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其旗下自走铁矿的储量分析工作,进一步准备进行后续的深部找矿项目,以此为矿山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随项目组组长李波教授参与该项目,并针对项目区域的构造情况与地质发展史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关键词:鲁奎山铁矿;区域构造;地质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P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5-0183-03
一、大地构造位置
矿区地处康滇地轴南段,是滇中铁矿成矿区域的重要矿藏之一。

《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子项目《云南省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课题组(2008.1)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结合应用多岛弧盆系模式对云南省的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按照这一划分方案将云南省地壳划分为扬子-华南陆块区(Ⅴ)和西藏-三江造山系(Ⅶ)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中扬子-华南陆块区(Ⅴ)进一步分为上扬子古陆块(Ⅴ-2)及华南陆块(Ⅴ-3)两个二级构造单元,西藏-三江造山系(Ⅶ)进一步分为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Ⅶ-2)、昌宁-孟连结合带(Ⅶ-4)、保山微陆块(Ⅶ-8)及刚底斯弧盆系(Ⅶ-5)四个三级构造单元。

二、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阶段划分 1.构造单元划分
矿区位于扬子-华南陆块区(Ⅴ)的上扬子古陆块(V-2)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内,而其中康滇前陆逆冲带呈南北方向展布,西面受金河-箐河断裂带控制,东部为小江断裂,逆冲带以安宁河、德干断裂为界,从东向西依次为康滇基底断隆带、峨眉-昭觉断陷带、东川逆冲褶皱带,其中矿区在康滇基底断隆带(V-2-3)。

康滇基底断隆带(V-2-3)从北向南分为5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分别为落雪褶皱基底隆起(V-2-3-1)、禄丰-江舟上叠陆内盆地(V-2-3-2)、嵩明上叠裂谷盆地(V-2-3-3)、玉溪褶皱基底隆起(V-2-3-4)、建水陆块周缘坳陷(V-2-3-5),矿体分布于绿汁江深断裂与普渡河-滇池深断裂之间的易门-峨山-石屏台拱区,属于玉溪褶皱基底隆起(V-2-3-4)。

单元西侧以元谋-绿汁江断裂为界,东侧基本上以普渡河断裂和玉溪-峨山-通海-石屏-元江东南一线为界,与昆明台褶束毗邻;北部以小江断裂为界,与滇东台褶带相邻该地区的基本特点是在中远古界褶皱基地(昆阳群)之上,发育了不完整的地台盖层。

盖层的发育程度受到晋宁运动形成的古构
造形态和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的不均匀块断活动的制约。

2.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
早远古代构造演化阶段(2,500~1,700Ma)
早远古代是云南作为优地槽广泛发育的时期,由于当时地壳活动性强,某些初始的断裂和裂隙作为地壳可透性和热通道,控制着间歇性的海底火山活动,可能来自四川雏台地的陆源碎屑,也大量沉积到我省各地,从而形成一套原岩以砂泥岩为主、夹火山岩及少量灰岩的岩石组合,属于优地槽型的沉积建造。

早元古代末期,云南发生了一次褶皱运动,这一构造运动现暂以我国北方的吕梁运动代替。

早元古代地层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岩浆的侵位活动,都与该构造运动有一定关系。

云南早期薄弱的地壳,经过这次构造运动之后,部分地区发生褶皱加厚,隆起成陆;另一些地区则拉伸变薄或破裂。

在扬子区,形成了滇中古隆起(古陆核)和滇东坳陷,隆起和坳陷的边界,产生了元谋-绿汁江断裂的雏形,这两个大型隆起和坳陷的主体方向,为南北向,其间,各自还有次一级的北北东向的相对隆起和坳陷相伴随。

其余各区,推测可能都处于强烈坳陷或破裂的环境中。

中远古代构造演化阶段(1,700~900Ma)
吕梁运动之后,云南的海陆分野基本明朗。

出现了滇中古陆、滇东冒地槽、滇西优地槽等不同的古地理构造环境。

扬子古陆区,根据现今出露的有关地层分析,以元谋-绿汁江断裂为界,其西为滇中古隆起(古陆),其东为滇中坳陷区。

在坳陷区内大致以武定、禄劝、东川南侧的连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沉积盆地。

中远古代末期的晋宁运动,是云南以至我国南方地区地质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是一次强烈的褶皱运动,该地区同时期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岩浆的侵位活动都与该构造运动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而相伴出现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变动则是它的直接表现,从而造成滇东地区震旦统与下
伏昆阳群之间广泛的高角度不整合关系。

晋宁运动发生的时间,据禄丰县罗茨下震旦统澄江组底部火山岩885Ma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推断为900Ma左右。

在晋宁运动的强烈影响下,云南的五大区的基本格架已经形成。

在扬子区东部,滇东冒地槽褶皱回返,并与滇中古陆核相拼接,从此,扬子区的基地基本固结;中甸区及滇东南区仍处于坳陷活动的环境下;兰坪-思茅区由于大片的中、新生代地层覆盖而情况不明;贡山-腾冲区的部分地区褶皱成陆。

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80Ma之后)
新生代的地质发展史,虽延续至今只有约80Ma的时间,但却是地质构造的重要发展时期。

古陆沉积盆地不断缩小而分散,生物界也进入了更高阶段。

中使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强烈影响到我省全境,这是一次十分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云南地壳进行大规模的构造再分配,并表现为压缩为主导的构造背景。

这一剧烈的构造运动,是由于受到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的碰撞而产生的。

在总体褶升的同时,使下伏一系列较老的地层产生形态各异的褶皱。

有人认为滇西的中三叠统至使新统间没有高角度的不整合关系,使这一套地层产生强烈褶皱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

此外,有许多断裂重新活动或出现大量的新断裂,它们都具有逆掩-推覆或走滑的特点。

经过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后,从而奠定了我省现今的地质构造的基本轮廓。

三、区域地质
新平县自走铁矿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昆明台褶束之建水台窿的南西缘(Ⅰ31-2)。

1.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以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为主,古生界缺失(表2-1),自西向东可大致划分三个区:西部为中新生界沉积区;中部及南部为元古界地层分布区,每个区划间均以断裂接触。

第四系(Q):杨武、化念俩坝区,黏土层
新第三系(N):杨武、石岩头村,灰岩、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砾岩夹含砾粗砂岩及褐煤。

侏罗系:张河组(J2z):化念街北面,红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灰岩,底部为砂砾岩。

冯家河组(J2f):化念街北面,岩性上部为猪肝色泥岩、细砂岩,下部为紫色泥岩。

上三叠系:舍资组(T3s):青扬断裂以西,浅黄、灰白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泥质灰岩,粘土岩。

干海子组(T3g):细粒石英砂岩,粘土质石英粉砂岩,水云母粘土岩夹煤线。

普家村组(T3p):浅灰色、黄色粉砂岩夹页岩,泥岩。

下震旦系:澄江组(Zac):记亩白南东,紫灰、紫红色砾岩及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页岩,砾岩。

昆阳群:绿汁江组(Pt21):赵米克、龙潭山,灰、浅灰色白云岩,夹岩夹板岩,泥灰岩。

鹅头厂组(Pt2e):龙潭山以西,板岩为主,间夹石灰岩、白云岩、千枚岩,砂岩。

因民组(Pt2y):他革冲一带,角砾岩、板岩。

大龙口组(Pt2d):鲁奎山、田房,上部:灰、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中部: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下部:灰、灰黑色薄层条带状灰岩,微纹状炭质石灰岩。

富良棚组(Pt2f):鲁奎山,晶屑岩屑层凝灰岩及鸭蛋绿色泥灰岩。

黑山头组(Pt2hs):鲁奎山,薄至中厚层状石英岩,石英粉砂岩及黑色板岩。

黄草岭组(Pt2h):鲁奎山以南,黑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千枚岩夹粉砂岩、砂岩。

2.构造
鲁奎山地区断裂和褶皱纵横交替,构造活动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组不同方向的构造(图1)。

(1)东西向构造:以扬武—赵米克断裂、F13断层及法土山断裂为代表,断裂走向东西,具压扭性特征。

该组构造属新平—邱北纬向构造带在区内的断片构造。

(2)南北向构造:包括鲁奎山复式背斜及F1、F10、F11和F12断层。

(3)北西向弧形构造:以鲁奎山北侧的法记断裂(法土田—记亩白)为代表,区内总体走向325°,断裂带宽,出现分叉复合现象。

该构造在区域上属通海山字型构造体系石屏弧形构造的西延部分。

(4)北北东向构造:青扬断裂是区内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向构造,该构造南起于元江县青龙厂以南,经扬武、化念往北继续延伸,全长约100km。

断裂整体走向30°,局部弯曲呈
微波状,地貌特征为断陷盆地,断裂带上有扬武温泉出露。

图1 自走铁矿区域地质图
(下转第186页)
而在矿区也找到了油气和古油气藏遗迹,表明了油气藏可能在金顶铅锌矿床成矿前就已经形成了,因此可以初步判定矿区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原因是古油气藏中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在矿区聚集,从而导致铅锌等硫化物快速集中沉淀。

六、成矿年龄
对于成矿年龄的研究前人用了多种测试手段及方法对矿区矿床成矿时代进行定年,比如用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磷灰石裂变径迹、区域地质背景、热事件分析及矿体的产出特征等多种测试手段及方法得到矿区成矿年龄,现已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矿区成矿年龄为28–37Ma。

七、矿床成因
从区域地质背景尺度来看,金顶Pb-Zn-Cu-Ag 多金属矿床形成于陆陆碰撞的特殊造山背景下,根据前人对该矿区大量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得出:1,金顶铅锌矿床属于后生层控矿床,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类似;2,但因其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流体性质及演化机制、矿体的产状、规模及形态等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沉积喷流型(SEDEX)、密西西比型(MVT)及砂岩型(SST)铅锌矿床有很大差异。

八、结论
综上所述,金顶铅锌矿床各方面的研究已十分成熟,其属于后生层控矿床这一点与密西西比型(MVT)有相似之处,但从地质构造背景、流体迁移机制、矿区围岩特征及矿石矿物组构特征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来看,金顶铅锌矿床有别于世界上普遍所知的沉积喷流型(SEDEX)、密西西比型(MVT)及砂岩型(SST)铅锌矿床等基本类型的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因其无论是形成地质构造环境,还是矿区矿床地质特征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金顶铅锌矿床所属矿床类型不应该简单地归类为沉积喷流型(SEDEX)、密西西比型(MVT)或是砂岩型(SST)铅锌矿床,而应该单独地提出来,作为一个新的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类型。

前人在该矿区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可对理解这类新的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流体迁移机制等矿床地质问题提供可靠素材及证据,同时对丰富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及类似矿床深边部找矿勘查部署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永宝.有机物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研究—滇西北金顶矿
区的有机物质与铅锌成矿[D].西安:长安大学,2011:1-72.
[2] 兰坪金顶跑马坪铅锌矿床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共(伴)
生机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3] 王安建,曹殿华,高兰等.论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
床的成因[J].地质学报,2009,83(1):43-54. [4] 张长青,余金杰,毛景文等.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
床研究进展[J].矿床地质,2009,28(2):195-210.
(上接第184页)
表1 自走铁矿区外围铁铜矿产特征简表
矿种
矿床(点)名称 位置
矿床(点)地质概况
远景评价 工程程度 自走铁矿
杨武北东直距3km, 公路里程约23km 赋存于大龙口组条带状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以菱铁矿为主,部分氧化矿、
混合矿。

有主要矿体1个,小矿体5个。

小型 详查 田房铁矿 大开门南西4km
大小矿体六条,产于大龙口组条带状灰岩中,向下延伸小,为残坡积铁矿。

小型 详查 化念铁矿 化念坡上 产于大龙口组下段灰岩中,大小矿体30余条,为似层状、透镜体菱铁矿。

中型 勘探 赵米克矿点 杨武西龙潭山 铁矿转石分布于因民地层中,分布面积大,品位富,未见矿体原生露头。

普查 新寨矿点 鲁奎山上 同麻腊依矿段,规模小,延伸小。

小型 初查 阿者矿点 杨武镇阿者 不规则状,厚度小,为风化淋滤型 铁矿
无工业价值 矿点检查 铁 矿
野猪塘矿点
野猪塘 产于大龙口组条带状灰岩中,为矿化灰岩,不具不业价值。

无工业价值
矿点检查 红龙厂钢矿 元江红龙厂 赋存于落雪组单斜挠曲构造中,属热液型铜矿。

中型 勘探 青龙厂铜矿 元江青龙厂 赋存于落雪组白云岩中,为热液型铜矿。

小型 初勘 底色母铜矿 底色母 矿区出趣味露鹅头厂白云岩。

矿化范围小,形态复杂。

矿点 初查 相见堂铜矿 相见堂 矿区出露绿汁江组白云岩,矿化范围小,形态复杂。

矿点 检查 朱家寨铜矿 朱家寨 矿区出露鹅头厂组黑色板岩矿石呈浸染状、矿化范围小。

矿点 初查 铜 矿
白龙厂铜矿
元江白龙厂
他克一相见堂向斜落雪组白云岩中。

以交代作用为主。

中型
勘探
3.岩浆岩及蚀变
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仅见辉绿岩呈岩脉和岩床侵入,岩体远离矿体,规模小。

在矿区及其周边所施工的167个钻孔中,所见辉绿岩一般多在Pt 2d 6和Pt 2d 5地层中,其它地层甚少。

全区仅有一个钻孔在矿体下部条带状灰岩(Pt 2d 1)中见辉绿岩,即V 4号矿体CK92-2钻孔。

据此认为该区菱铁矿的形成与辉绿岩体无明显关系。

通过矿区1:1,000地质填图共圈定辉绿岩体20个,岩体长度一般40~50m,宽10~30m,最长有240m,最宽80m。

辉绿岩中辉石多已蚀变为绿泥石,为蚀变辉绿岩。

4.区域矿产分布 区域矿产以铁矿为主,主要有鲁奎山铁矿(麻腊依、田
房)、化念铁矿和赵米克、新寨、阿者等铁矿点数处。

矿体分布的规律:杨武以北以铁为主,分布于青扬断裂东侧。

扬武以南以铜为主,主要分布于青扬断裂西侧。

各矿点一般特征,见表1。

参考文献
[1] 李波,张世涛,燕永锋等.新平县自走铁矿资源储量核实
报告[J].2017,10,6.
[2] 李志群,薛步高,梁秋原等.云南省鲁奎山式铁矿的区域
成矿条件[J].2010,29:87-88.
[3]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4] 夏侯荣福,张慧芬.昆阳群中的铁矿床[J].云南地质,1993,
(1):67-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