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
摘要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可挽回玉米产量375 kg/hm2,666.67 hm2地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增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纯增收益可达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

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防效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1]。

2006年玉米螟在伊通县大发生,发生面积为6.47万hm2,据植保站4月中旬至5月中旬调查,全县剖检玉米秸秆3 400秆,平均活幼虫234头/秆(35~580头/秆),是2005年同期的2.2倍。

为了更好地做好玉米螟防治工作,伊通县农业中心于2006年在双辽市进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示范。

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概况
示范地点设在王奔镇呈祥村、仕家村,示范地玉米集中连片地块,未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地势较平坦。

示范面积为666.67 hm2。

示范材料为赤眼蜂、牙签。

1.2示范方法
采用大区对比设计方法,放蜂区面积为666.67 hm2,对照区面积为66.67 hm2(不采取任何防治方法)。

并采取开“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现场会”的方法,以点带面,示范指导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于6月20日及27日分别在王奔镇呈祥村和仕家村,举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现场会。

放蜂分2次进行,第1次为6月20日,第2次为6月27日。

放蜂量为24万头/hm2,每次放12万头/hm2 [2-3]。

1 hm2设置30个放蜂点,从放蜂田的边垄开始数22条垄,顺第1放蜂垄向里走22步为第1个释放点,再沿垄走44步为第2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1个放蜂垄向下数44垄为第2个放蜂垄,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在放蜂点选1株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在其背面中脉距叶鞘1/3处,用牙签别牢(用牙签不用大头针,主要是防止玉米秸秆作饲料牲畜食后损伤口腔和胃肠,引起疾病)。

1.3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放蜂区与对照区分别随机取3点,各点调查300株,调查放蜂区和对照区的赤眼蜂寄生率、花叶率、折秆率及百秆活幼虫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第2次放蜂后15 d调查放蜂区与对照区赤眼蜂寄生率。

7月26—27日调查放蜂区与对照区田间花叶率。

秋季收获前于9月24—25日调查放蜂区和对照区折秆率及百秆活
幼虫数。

2结果与分析
2.1示范结果
由表1可知,赤眼蜂对照区寄生率为13.5%,放蜂寄生效果达78.7%;放蜂区平均花叶率为9.33%,对照区为50.00%,放蜂花叶率减少81.3%;放蜂区平均折秆率为5.67%,对照田为13.00%,放蜂区较对照区折秆率减少56.4%;秋季收获前百株活幼虫数,放蜂区平均为59.67头/百株,对照区为163.00头/百株,放蜂使百株活幼虫数减少63.4%。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平均综合防效达69.95%。

2.2效益分析
用药剂防治玉米螟需药费30元/hm2左右,赤眼蜂防治只需22.5元/hm2,节约7.5元/hm2。

用药防每人每天可防4 666.67~5 333.33 m2,赤眼蜂防治每人每天可防 5.33~6.67 hm2,赤眼蜂防治可节省大量人工开支,同时也可避免人因接触药剂而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

经示范调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可挽回玉米产量375 kg/hm2,666.67 hm2地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增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增纯收益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

3结论
示范结果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可挽回玉米产量375 kg/hm2,666.67 hm2地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增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纯增收益可达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

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4-6]。

4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农林学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 张国巍.白僵菌、赤眼蜂综合防治玉米螟探讨与分析[J].现代农业,2009(12):16.
[3] 王会君,杨玉秀,刘思军,等.玉米应用赤眼蜂生物防治增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2):172,157.
[4]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等.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J].作物杂志,2010(2):93-94.
[5] 张丽英.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12):72-74.
[6] 丁义坤,徐连生,彭彦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8):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