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外耳炎临床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犬外耳炎临床调查研究
周传铎;赵然
【期刊名称】《中国工作犬业》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周传铎;赵然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00;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犬外耳炎是一种犬耳道常见疾病,是以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外耳道上皮组织急或慢性炎性疾病。
该病虽不会直接危及犬只生命,但严重的瘙痒、不适感会严重影响犬只生活质量。
而对工作犬而言,外耳炎引发的犬只耳耷、头歪、耳部脱毛等问题可影响犬的威武形象,更会因瘙痒干扰犬只注意力,影响训练及工作。
而工作犬多集约饲养,饲养环境和方式较宠物犬也更为粗放,患外耳炎几率也大大增加。
笔者对北京某犬场进行外耳炎疾病筛查,随机选择犬36头,对其双耳耳道进行眼观及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结合摇头、甩耳、搔抓耳部等临床症状,进行外耳炎诊断,并采用复方伊曲康唑软膏(耳净)进行治疗7日,现就患犬信息及治疗效果等调
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患病品种及数量
检查犬36头,患病犬20头,其中3头为单耳发病。
史宾格犬患病率(患病耳数/检查耳数)及中重病率(中度耳病数/患病耳数)均最高,分别为83.3%和70%;
荷兰牧羊犬两者均最低,分别为33.3%和0。
具体数据见表1。
(二)患病犬年龄
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将检查犬分成三个年龄段,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见表2)。
如表3所示,患病犬数量公母比为1:1.86。
但公母犬患病率比例为1:1.05。
(三)治疗前后患犬外耳炎临床表现统计
治疗前,患病犬耳道分泌物均较多,颜色呈黄色或黑色,异味,其中18只耳较为严重,局部耳部发热,颜色较重甚至呈柏油样,散发恶臭气味,并伴有水肿、脱皮、疼痛等表现,其中1例在耳道采样时见到明显血迹。
但未发现血肿、耳道增生及
色素沉着预示着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外耳炎病例。
治疗2日后,轻中度外耳炎患犬
耳部则变为粉红色、湿润度适宜。
而重度外耳炎患犬则经过潮湿、红等阶段,疼痛瘙痒气味逐减减轻。
治疗4日后,仅1只耳道分泌物较多,6只耳道略有潮红,
其他基本变为正常。
治疗5日后,所有耳道恢复正常。
具体治疗前后症状表现见
表4。
(四)耳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
如表5所示,治疗前,通过显微镜对耳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检出的细菌(球菌)、马拉色菌、上皮细胞均为大量存在(“+++”至“++++”),其中细菌、马拉色菌及大量上皮细胞共同存在的为12例,细菌与马拉色菌感染为2例。
在治疗7日后镜下所有细菌、马拉色菌及上皮细胞均为“+”或“少量”,感染菌大幅度减少。
(一)品种
本次试验中,患病率排序为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罗威纳犬、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荷兰牧羊犬,而中重病率的排序则为史宾格、罗威纳、拉布拉多、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荷兰牧羊犬,总体呈现了外耳炎患病率、中重病率长耳犬高于
折耳犬,折耳犬高于直耳犬的趋势。
一般认为大而下垂的或者半折的耳廓阻碍了耳道内空气的流通,妨碍了热量的散发,造成耳道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加剧了长耳犬、折耳犬外耳炎的发病几率。
但也有学者认为松懈下垂的耳廓和竖直耳廓在外耳炎的易感性上没有明显差别,但下垂耳廓或较长的耳道往往会非常的狭窄,并且向下倾斜一定角度,造成正常排除的渗出物不能通过,使外耳炎易感性增高,也为康复带来困难。
另外,外耳道解剖学和组织学上的差异也是外耳炎重要影响因素,如拉布
拉多犬的耳道内,耵聍腺体数量要比一般品种犬的多,且在整个耳道都分布毛囊。
所以当某种因素刺激耵聍腺时,腺体就会分泌出大量分泌物,同时耳道中的毛发也会影响这些分泌物的排出。
滞留于耳道的分泌物会给微生物提供大量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增殖,从而增加了外耳炎的发病率。
(二)年龄与性别
由于本试验取样犬场种犬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外购,其外购周期为两年。
因此,在随机选取的种犬中,各年龄犬的数量分布也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而以两年为周期的外耳炎发病率呈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国外文献“各个年龄段的犬都可发生外耳炎,但患犬年龄集中在5~8岁”基本一致。
但国内也有研究表明1岁左右患外耳炎的几率较大,但由于种犬的选用年龄一般在2~8岁,小于2岁、9岁及以上的犬未列为试验对象。
虽然患病犬数量上公母比为1:1.86,但由于基地内公
母比通常为1:3至1:2,检查犬只中公犬也明显少于母犬,公母犬患病率比例为
1:1.05,无明显差异,与国外研究一致。
(三)诊断
犬外耳炎的诊断并不困难,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表4中列举了犬外耳炎
主要的临床症状,而耳道分泌物的显微镜检查则是明确诊断、确定致病因素的重要手段。
镜检项目包括:细菌、真菌、上皮细胞、寄生虫(虫卵)及其它(脓细胞)等。
但由于犬耳道内本身就有细菌的存在,因此镜检时发现球菌、真菌并不意味着
犬一定患病。
通常认为在每个高倍镜下出现的菌体少于10个属于正常。
在×40倍视野中,酵母菌菌体平均少于2个属正常情况。
本试验中,镜检结果划分等级如下(油镜100×10):(1)细菌感染程度:“少量”为一个视野下细菌数量不超过1个;“+”为一个视野下细菌数2~10个;“++”为为一个视野下细菌数量11~20个;为一个视野下细菌数量21~30个;“++++”为一个视野下细菌数量超过30个(满视野);(2)马拉色菌感染:“+”为一个视野下马拉色菌的数量为4~5;“++”为一个视野下马拉色菌的数量为6~10个;“+++”为一个视野下马拉色菌的数量11~20个;“++++”为一个视野下马拉色菌的数量超过20个(满视野)。
本试验中,以耳分泌物异常、异味、瘙痒、皮肤潮红为最主要症状,也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结果显示,临床检查分泌物性状(颜色、气味、量)基本与细胞学检查相一致,既普通外观检查中重度外耳炎,其细胞学检查多同时表现大量球菌、马拉色菌或真菌共同感染。
马拉色菌大量增生的外耳炎患犬耳分泌物呈明显的黑色,与先前的研究一致。
仅一例重度外耳炎患犬,细胞学检查为球菌单独感染引起。
另外,本试验中,未检出耳痒螨等寄生虫,可能与工作犬经常规律性应用除蜱药物有关。
(四)治疗
对于非过敏性原因引起的犬外耳炎的治疗以清洁耳道、杀灭寄生虫、控制感染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多应用于外耳炎久治不愈或末期出现耳道软骨钙化,耳道增生或有瘤形成的患犬。
本试验采用复方伊曲康唑软膏(耳净)进行治疗,主要成分为伊曲康唑、硫酸庆大霉素和倍他米松戊酸酯。
伊曲康唑为第二代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对犬小孢子菌、念珠菌及酵母菌、霉菌、皮肤癣菌和其他致病真菌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庆大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变性杆菌属细菌,大肠杆菌等)和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属细菌、需氧链球菌等)敏感。
倍他米松戊酸酯属于中效糖皮质
激素,透入皮肤后发挥其抗炎、抗增生效能。
此种药物类型组合,是现今国内外耳炎治疗药物主要构成形式。
在本试验中,该药对于初发或急性的犬外耳炎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2天后即取得明显效果,治疗5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但本试验中,未
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外耳炎患病犬,因此对该种情况的治疗效果尚不能定论。
(五)护理与预防
在犬外耳炎的预防上,笔者认为有“减少干扰、加强保护、常常检查、及时治疗”四点原则。
本试验中,种犬的发病率为51.3%。
个人认为对于有专人护理工作犬
来讲,患病率略低。
对于从业人员,应加强责任心,防止异物(如毛发、草芒)等进入耳道。
洗澡时,可在犬耳道口处塞上大小合适的干净棉球,防止水浸入耳道。
另外,经常检查犬耳道内毛发生长状况及耳道颜色分泌物的性状变化。
一旦犬耳道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进行送医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