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高二年级备战期末考语文模拟卷一(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云南省高二年级备战期末考语文模拟卷一(详解)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基础。
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味,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漆器、木器、竹器、藤器、瓷器、丝绸、刺绣等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
与西方体系性美学自上而下的哲学血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是从艺术品评经验中滋蔓出的经验形态,自下而上,升华而成,与艺术体验息息相关。
诗品、词话、画论、书法、曲论、剧评、小说评点等等,无一不细致入微曲尽其妙。
读中国美学能找到写诗作画门径,能分出上中下品,能成为艺术家知音,具备精微的内行品味和深厚的艺术涵养,真的是内行看门道。
在宗教意识相对淡薄、崇尚文治科举取士的中国,文人趣味便成了审美领域的引领者,权贵和百姓均乐于附庸风雅,文人趣味曲高和寡但自命不凡。
文人因本身就是艺术生产者和专业评判者,尽管常常遭受宗教道德政治文化的强势冲击,但长久看来仍始终把握圈内话语权,有禁得住艺术史考验的审美标准,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传承系统。
(摘编自杨岚《当代中国美学精神理论建构的文化引领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美的倾向。
B.艺术家只有在曲水流觞的雅和渔樵唱晚的俗中才能感悟到艺术的中和之美。
C.实用艺术以器物形式支撑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却没有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
D.因为文人始终把握着圈内的话语权,所以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传承系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中士人和僧道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是为了更深入体会自然之美。
B.文章第三段用丰富的例证,充分说明了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
C.文章最后两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中国古典美学产生及传承的独特之处。
D.文章围绕着中国古典美学这一主题,逐层递进地论述了其主要特征和产生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体系性美学在产生的过程上有极大区别,后者是自上而下的。
B.如果不读中国古典美学,就无法找到写诗作画的门径,无法成为艺术家的知音。
C.如果审美领域的引领者因为曲高和寡就改弦更张,就很难形成一种传承系统。
D.崇尚文治科举取士,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文人趣味成为审美领域的引领者。
答案:
1、B.流觞曲水只是例子,用“只有在……”说法过于绝对。
第二段“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C.“却没有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错,原文只是说没有获得传承优势。
第三段“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
D.条件不全。
要想获得传承系统,还有一个条件是有禁得住艺术史考验的审美标准。
最后一段“有禁得住艺术史考验的审美标准,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传承系统。
”
2、D.文章的论证结构应该是并列而不是递进。
3、B.“就无法找到写诗作画的门径”错,原文第四段说“读中国美学能找到写诗作画门径”,并不意味着不读就找不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
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
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
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
”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
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 日《经济参考报》)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
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
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
”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B.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答案:D 【解析】“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于文无据。
故选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B.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
D.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答案:C 【解析】“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错误,原文说的是“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故选C。
6.“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攻克难题,提高国产化率,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人才,对技术毫不保留。
③自主创新的精神:北斗团队敢于创新,产生了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成果。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
分析可知,解答此题的语境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与“北斗精神”内涵有关的信息有:“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据此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支队伍路过乔家屯
乔迁
队伍来到乔家屯的时候,正是年根,眼瞅着就要过年了。
这天,天色刚刚泛白,屯子还笼罩在一片灰白之中。
乔家屯的乔老六最先看到队伍,应该说是碰到的。
他一大早被尿憋醒,急忙爬起来,迷迷糊糊地蹿出屋就往房后的树趟子跑。
一钻进树趟子便一头撞在了一个人身上。
乔老六头也没抬嘟囔了一句,话音未落,他的肩膀便被牢牢抓住了。
他挣扎了一下,没挣开,骂了一句:“瞎闹啥!”抬头一瞧,立马清醒了,面前黑压压耸着一群人,个个手里都拿着家伙什儿,能打响的那种。
他虽没摸过,但是见过,百八十里地外的拉哈镇他去过,有扛枪站岗的。
乔老六差点儿没把尿整到裤兜子里,神色紧张地看着这群带枪的人。
把着他肩膀的人口气和蔼地问了他一句:“你是这屯子的?”
乔老六忙点下头。
那人就笑了一下说:“兄弟,你别怕,我们是抗联,屯子里来没来外人?”
乔老六赶紧摇头,磕巴着说了一句:“我们这地偏,没人来。
”
那人便说:“我姓王,是队长。
你能带我去见一下屯子里主事的人吗?”
王队长说话的语气一直和蔼可亲,乔老六便不那么紧张了。
他苦着脸说:“能让我把尿先撒了吗?快憋不住了。
”
王队长笑了笑,拿开了手。
走出树趟子,乔老六说:“我带你们去找我四哥,他是主事的,我们屯儿大事小情都由他做主。
”
王队长回头对队伍说:“你们在这里等着。
”
这会儿,乔家屯主事乔金贵已经起来了。
他每天起得都很早,琢磨着该做的活儿,派谁干着合适。
乔老六把王队长带到他面前时,他怔了一下,目光盯在了王队长挎的盒子枪上。
乔老六说:“四哥,他说他是抗联的。
”
王队长就上前一步,冲乔金贵伸出手说:“你好,我姓王……”乔老六突然在后面一把抱住了王队长,急切地冲乔金贵喊道:“四哥,快,拿绳子!他们人老多了,都在房后的树趟子里呢,他是头儿。
”
王队长既没动,也没挣扎,微笑着说:“我们是咱穷苦百姓的队伍……”
乔老六叫道:“别蒙人了,拉哈镇我去过,警察贴着告示说你们抗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谁要是发现你们,报告了有赏钱,抓住赏钱更多呢。
”
王队长说:“那些警察都是日本人的汉奸走狗,专门帮日本人祸害咱老百姓的。
”
乔老六喊道:“我们这从来没来过队伍,谁知道哪个好哪个坏的!”
“松开!”乔金贵冲乔老六喝道。
“四哥……”乔老六不撒手。
“松开!”乔金贵厉声喝道,口气不容置疑。
乔老六迟疑着慢慢地松开了手,目光紧紧盯着王队长的手,怕王队长伸手去摸枪。
乔金贵冲王队长一抱拳:“来的都是客!不知贵客有何吩咐?”
王队长忙道:“我们要去火烧沟,昨天晚上八成是走错了路,跑到了这里,能否找个认路的给带个路?”
乔金贵没吭声。
乔老六看王队长被松开后并没掏枪,依旧和蔼亲切地说话,心中颇有好感,便说道:“我认识路,我带你们去。
”
乔金贵迟疑了一会儿,点了下头。
王队长说:“能否再给弄点儿吃的,一天一宿没吃东西了。
”说着,从兜里掏出两块钱,递给乔金贵说:“只有这些了,日后一定来补上。
”
乔金贵面容抽动了一下,摆手说道:“不用!王队长去把队伍带进来吧,我立刻安排人做饭。
饭菜不好,但是热乎,管饱。
”
王队长连声感谢,转身去带队伍。
队伍吃饱后,要走,王队长跟乔金贵告辞,一个战士过来,牵着一匹健壮的大黑马,对王队长说:“队长,咱们用一下老乡的这匹马吧,伤员走得太慢了。
”
王队长立刻喝道:“不行!抬着伤员走。
”
那个战士无奈地松开了马缰绳。
乔金贵喊乔老六:“你带他们走小路,送到就回来。
把大黑马牵上,驮着伤员走。
”乔老六转身要走,乔金贵说道:“带上干粮和水。
”
乔老六说:“不用,送到后,我骑大黑马有个把小时就回来了,大黑马跑得快。
”
乔金贵眼一瞪说:“带上!”
乔老六只好进屋去拿了干粮和水。
贴近晌午的时候,乔老六便回来了。
乔老六跳下大黑马时,乔金贵说了一句:“骑回来了?”乔老六边拴马边对乔金贵说:“不骑回来我还能再牵着走回来!非得让我带干粮,我都说了大黑马跑得快,晌午饭都没耽误的。
给,王队长非得让我交给你的。
”乔老六伸过来的手里是乔金贵没要的那两块钱。
乔金贵嘴唇抖动了好几下,伸手摸着大黑马的脖子,哽咽着说了一句:“这支队伍,能行!”
这时,远远的屯子里依稀传来爆竹声,一声高,一声低……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一支队伍路过乔家屯”为标题,只是简洁地交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有意隐藏主题及作者情感,这样处理反而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B.乔老六见过警察贴的悬赏告示,所以故意把王队长带到乔金贵家,想抓王队长去领赏,小说这样写表现了当地老百姓对抗联队伍的不了解。
C.小说善于用细节表现人物,乔金贵让乔老六带上干粮和水,说明他并不完全信任抗联队伍;乔老六回应说“不用”,则可见他的心直口快。
D.小说借助结尾的爆竹声,写出了乔家屯人安宁如常的生活,巧妙反驳了文中警察对抗联队伍的污蔑,从侧面表现了抗联队伍的人民性。
答案:B
解析:[B项,“所以故意把王队长带到乔金贵家,想抓王队长去领赏”错误。
结合小说内容可知,乔老六把王队长带到乔金贵家,是因为王队长要找屯子里主事的人,而乔金贵正是主事的人。
]
8.小说中乔金贵说“这支队伍,能行”,“这支队伍”有哪些“能行”的表现?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解析“能行”是文中乔金贵对抗联队伍的评价。
这个评价,是从队伍进入乔家屯到离开后的种种表现中得出来的,据此可以从抗联队伍对人、对财物的态度及自身作风等角度分析。
从王队长对人(乔老六、乔金贵)的态度看,王队长没有依仗人多势众、拥有武器就盛气凌人,而是一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由此可看出抗联队伍不欺不霸,纪律严明。
从抗联队伍对财物的态度看,抗联队伍在征得村民的同意后才借走村民的牲畜,并主动归还,同时坚持给饭钱,由此可看出抗联队伍不贪不占,坚持原则。
从抗联队伍自身的作风看,抗联队伍连夜赶路,吃完饭又马上出发,由此可看出抗联队伍不畏艰难,作风顽强。
答案①不欺不霸,纪律严明。
王队长对乔老六、乔金贵态度和蔼,拿出仅有的两块钱,
希望乔金贵可以“弄点儿吃的”。
②不贪不占,坚持原则。
队伍主动归还了大黑马,并坚持把两块钱饭钱转交给乔金贵。
③不畏艰难,作风顽强。
队伍为了赶路连夜行军;一天一宿没吃饭,吃完饭又马上出发。
(每点2分)
9.小说把叙事写人的场景聚焦在“乔家屯”,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把叙事写人的场景聚焦在“乔家屯”属于构思技巧,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叙述、主旨表现等角度分析。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将抗联战士放到“乔家屯”这个具体场景中,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举止以小见大地表现这支队伍的精神品质;从情节叙述的角度看,将故事场景集中在“乔家屯”,可以使情节更加集中;从主旨表现看,聚焦在“乔家屯”可以把村民和抗联战士结合起来,有利于表现军民关系,丰富小说主旨。
答案①可以集中笔力描写发生在特定场景中的事件,省去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集中。
②可以在具体场景中描写抗联战士的言行举止,使抗联队伍的群像更具体丰满,并能以小见大地表现抗联队伍的精神品质。
③可以把乔家屯人的反应与抗联战士的表现结合在一起,真实表现当时的军民关系,使小说的主旨更丰富。
(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黼字子威,颍人也。
工部
..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通诸子极严,黼百计承顺,求
宁亲心。
初补国学生。
泰定四年,遂以明经
..魁多士,投翰林修撰。
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黼曰:“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
迁礼部主事,拜监察御史。
首言:“論祠烝尝,古今大祭,今太庙唯二祭,非礼也,宜据经行之。
”不报。
俄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
”亦不报。
已而投黼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黼乃
独椎牛飨士,激忠义以作士气。
十二年正月己未
..,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
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遁。
时黄梅县主薄也孙帖木儿,愿出击贼,
黼大喜。
贼游兵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
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儿继进,贼大败。
黼还,乃以长木数千,冒铁锥于耖,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
会西南风急,贼果扬帆顺流而至,舟遇桩不得动,余舟散走。
行省上黼功,请拜江西行省参政。
二月甲中,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充秃坚不花自北门遁。
黼引兵,布战具,贼已至,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
贼转攻东门。
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
“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黼与从子
..俱骂贼而死。
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B.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C.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
D. 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屯田、百工、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
B. 明经,亦称“明经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以经义、策向取士,出身与进土科同。
C. 己未,为干支之一。
古代以十千同十二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
D. 从子,“从”指堂房亲属,“从子”指兄弟之子,也可以指血缘关系隔得更远的子侄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黼孝敬恭顺,虽然他的父亲性格急躁,但李黼为了父亲身心安宁,尽力顺从父亲。
B. 李黼积极进言,针对祭祀不合礼制之处及河果填淤之患提出建议,得到皇上的认可。
C. 李黼智勇兼备,他命令在险要之处聚集木石,阻止贼军退路,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D. 李忠于职守,为保一方平安,多次打败乱军,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