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自我护理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
管通路自我护理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自我护理
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实施维持性血透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组基础上应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
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血管通路认知度和自我护
理水平、护理后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后2组的血管通路认
知度调查问卷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高子护理前(P<0.05),
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车低于对照
组(P<0.05)。
结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自
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血管通路;自我护理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技术使尿毒
症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但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然高达14%~26%。
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是决定整个治疗过程成功与否的重
要影响因素,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对血管通路护理知识、重要性及并发症缺乏认识,易导致患者血管通路使用寿命缩短,心理压力增加,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患者
的治疗效果、生活及生存质量、以及社会活动。
因此我科对此类患者进行了护理
程序健康教育,通过对血透患者进行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评价其对患者血管通路
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实施维持性血透的患者84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8岁~82岁,平均年龄(55.3±12.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性肾病6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
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
龄18岁~83岁,平均年龄(56.0±12.9)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
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性肾病6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评估及诊断:与患者进行
详细的沟通,结合病情、年龄、理解能力等评估患者对血透、血管通路知识的掌
握情况及自我护理水平。
根据所了解内容,确定护理问题为对血管通路知识认知
水平低,自我护理水平低下,并发症发生率高。
②计划:根据所了解信息,结合
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开会讨论护理计划的可实施性,确定最终方案。
③实施:a)认知宣教:通过开展血管通路健康教育课堂进
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血液透析的原理及作用,动静脉内瘘的作用、保
护方法、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b)自我护理指导:在进行动静脉相关
护理操作时,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护理步骤,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如何
进行功能锻炼。
c)并发症预防指导:告知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内瘘闭塞、血栓形成等内容,指导做好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干燥,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
原则,一旦发生红、肿、热、痛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透析后不可包扎过紧,
并进行适当的内瘘侧锻炼,避免内瘘侧肢体负重和睡觉时压迫,加强对内瘘术肢
的保护,按时监测血压,预防血栓形成。
④评价:评价护理实施后患者对血管通
路认知程度及自我护理水平,并根据结果进行护理问题总结与改进。
1.3 观察指标
评价2组患者血管通路认知度及自我护理水平,分别在护理前后发放血管通
路认知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中心静脉置管的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
的预防及处理等,采用百分制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好;以自我护理
能力量表(ESCA)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水平,评分范围0~168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护理水平越好。
比较2组护理后1个月内的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血管送路认知度及自我护理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的血管通路认知度调查问卷和ESC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以上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血管通路认知度及自我护理水平比较(±s,分)
组别例
数
血管通路认知度t p ESCA t 护理前护理前护理前护理前
观察
组4
2
43.20±
6.32
78.52±
9.35
20
.282
.000
85.32±
8.14
132.52±1
0.21
2
.426
对照4
2
44.20±
6.45
70.35±
8.88
15
.441
.000
84.35±
9.20
120.35±1
0.35
1
.848
组
t0.718 4.1060.512 5.425 p0.4750.0000.6100.000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内的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
数
内瘘
硬化
感染血栓
形成
并发症发生率
(%)
观察组
4
2
1001(2.38)
对照组
4
2
2316(14.29)
χ2 3.896 p0.048
3讨论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过程称为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结合护理程序,称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
维持性血透是尿毒症患者延续生命,保证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血管通路直接关系到血透的质量。
由于透析患者居家时间较长,因此血管通路的维护主要依靠患者本人,需要具备较好的自护能力和依从性。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部分维持性血透患者,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几个步骤进行护理程序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2组的血管通路认知度调查问卷和ESCA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于改善血管通路认知度,提高其自我护理水平有重要意义;另外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内的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程度健康教育实行过程中主要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五个方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教育,教育后患者能够有效的掌握血管通路的有关知识,进而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护理程度健康教育中主要以责任护士、护士组长以及护士长为主要的实施人员,其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是由这三类人员进行制定干预,主要在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了精确的评估,精准的教育和护理,对患者血管通路认知度进行教育,改善了患者的不当护理行为,延长了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综上所述,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童红霞,侯敬涛,陈丽楠,许曼丽.医护合作护理程序教育模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血透患者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8,49(02):70-72.
[2]徐红艳.健康教育路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8):165-168.
[3]王洪梅,丁红.赋能教育对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管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6):186-190.
[4]区趣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价值[J].名医,2020(11):246-247.
[5]吴仲华.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0,5(11):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