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解析).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市售“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A.铁单质B.铁分子C.铁原子D.铁元素
【答案】D
【解析】“加铁酱油”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2.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选A。
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C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铁 B.氯化钠 C.氧气 D.水
【答案】A
【解析】A、铁是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10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
C.该离子是阳离子
D.该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应有13个电子,错误;B、从结构示意图可看出,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正确;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该离子是阳离子,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故该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正确;
故选A。
6.钇(Y)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
C.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D.钇原子的中子数为39
【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钇,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
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而不是中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相符合的是()
A.氧化镁(MgO2) B.五氧化二磷(O5P2)
C.二氧化碳(CO) D.四氧化三铁(Fe3O4)
【答案】D
【解析】A、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化镁的化学式是MgO.错误;
B、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应该是P2O5.错误;
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错误;
D、根据名称可知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是Fe3O4.正确.
故选D。
8.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2Mg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答案】B
【解析】A项中的2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表示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此项正确。
B中的2在元素符号的前面,表示微粒的个数。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此项不正确。
C中的2在元素符号的上方,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此项正确。
D中的2在元素符号的前面,表示微粒的个数。
此项正确。
故选B。
9.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N2②Mg2+③SO2④⑤
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A选项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是错误的叙述,表示氮气会个氮气分子;B选项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⑤表示阴离子;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故选B。
10.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为3:4:3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答案】B
【解析】A、为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故说法正确;
B、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所以此项的说法错误;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6=9:1:12,故说法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下列物质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的是()
A.KMnO4 B.K2MnO4C.MnO2 D.MnCl2
【答案】B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A、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1)+x+(-2)×4=0,x=+7;
B、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1)×2+x+(-2)×4=0,x=+6;
C、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x=+4;
D、氯素显-1,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MnCl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1)×2=0,x=+2;
12.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4Ge3O12)的简称,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是+4价,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锗(Ge)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设铋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x+(+4)×3+(-2)×12=0,则x=+3.
故选B。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和离子都不能再分
【答案】B
【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
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故B正确;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故D错。
故选B。
14.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B.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属于不同种物质
C.某物质经检测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D.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但相同的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相同元素,如氨气分子与水分子质子数是相同的,说法正确;
B、元素组成相同的化合物可能不同,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就是例证,说法正确;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就是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不是单质,
D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说法正确;
故选C 。
1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石墨、氯酸钾、石油
B .铜、氧化镁、液态氧
C .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 .液态氧、干冰、空气
【答案】A
【解析】A 、石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氯、钾、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 错;
B 、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镁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态氧为单质,故B 错;
C 、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 错;
D 、液态氧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 对;
故选D 。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
(3)是硫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________(填粒子符号)。
(4)三个铁原子______。
(5)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答案】(1)2N ;(2)323Al O ;(3)S 2-;(4)3Fe ;(5)2SO 42-
【解析】(1)元素符号表示1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系数;(2)元素化合价要标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值在后,若标示的元素化合价未知,可根据化学式
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符号;(3)由图示可知,该结构图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因其属于硫元素,故符号为硫离子;(4)3个铁原子要在铁的元素符号前加系数3;(5)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将所带电荷数标在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在原子团符号前加系数。
17.“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造色素,它在人类肝细胞实验中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从苏丹红的化学式(C16H12N2O)可获得下列信息:“苏丹红一号”是由(用元素名称回答)______元素组成;一个“苏丹红一号”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苏丹红一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答案】碳、氢、氧、氮; 31; 248;48:3:7:4
【解析】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为C16H12N2O,依据化学式呈现的信息知苏丹红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一个分子中有16+12+2+1=31个原子;
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12+14×2+16=248,
“苏丹红一号”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1×12):(14×2):16=48:3:7:4;
故答案为:碳、氢、氧、氮; 31; 248;48:3:7:4。
18.下面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氧原子、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铝原子(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1)26.98;金属;(2)8;得到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
(2)由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19.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5)由中国等六国共同破译人类基因图谱的工作终于完成,C9H3O7N7P是组成基因物质的一部分,它由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答案】(1)水分子
(2)氢原子、氧原子
(3)分子不断运动
(4)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5)5;27;3:1
【解析】(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2)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原子;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变小;(5)C9H3O7N7P中有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组成,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原子个数为:9+3+7+7+1=27个,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3=3:1。
故答案为:(1)水分子;
(2)氢原子、氧原子;
(3)分子不断运动;
(4)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5)5;27;3:1。
20.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__;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答案】(1)B、C;C、D;C
(2)A
【解析】(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故填:B、C;C、D;C;
(2)A.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故B正确;
C.元素符号为Ca,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正确;
故选A。
三、实验题
21.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性,小强进行下面的实验:
步骤一:如图1所示:
问题:Ⅰ:上面三个实验中,滤纸条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1)____________;(2)______;(3)______;
Ⅱ:分析上面三个实验的现象,简单解释试纸变红的原因?______
步骤二:小强用剪刀在滤纸上剪取一条长滤纸,并在滤纸条上间隔地滴入酚酞溶液,然后放进试管里,最后用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团塞住试管(如图2所示),观察现象;
问题:Ⅰ:上面实验观察的现象是______,说明分子______;
Ⅱ:该实验还说明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答案】实验步骤一:Ⅰ、纸条变湿,纸条变湿,滤纸在滴酚酞溶液后变湿,再滴加氨水后又变红Ⅱ、酚酞遇氨水变红
实验步骤二:Ⅰ、滤纸上酚酞液点,从试管口到试管底依次逐滴变红,具有运动性
Ⅱ、挥发性
【解析】实验步骤一:Ⅰ、水可以使纸条湿润,酚酞遇碱性液体变红色,所以三个实验现象为:纸条变湿,纸条变湿,滤纸在滴酚酞溶液后变湿,再滴加氨水后又变红;
Ⅱ、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试纸变红的原因是:酚酞遇氨水变红;
实验步骤二:Ⅰ、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图2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是:滤纸上酚酞液点,从试管口到试管底依次逐滴变红,说明分子具有运动性;
Ⅱ、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所以氨水具有:挥发性。
四、计算题
22.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下图是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试计算:
(1)碳酸钙(Ca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碳酸钙(CaC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3)碳酸钙(CaCO 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4)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答案】(1)100
(2)CaC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a ∶C ∶O =40∶12∶(16×3)=10∶3∶12
(3)CaCO 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00%40%100
⨯= (4)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0.75g ×2×40100%100⨯=0.6g 【解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初中化学试卷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马鸣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