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49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人教版(2024)选择性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493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实验室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倒平板后需在水平桌面上剧烈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 第一次划线后,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作第二次划线,重复操作进行第三次划线
C. 将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培养作为对照,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D. 图中I、II区的酵母菌数量均太多,应从III区挑取单菌落
2、某同学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果酒发酵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原理
B. 果酒发酵进程中应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C. 由果酒发酵转入果醋发酵时适当调低温度
D. 果醋发酵过程中pH值会下降
3、抗PD-L1单克隆抗体可以癌细胞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

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①可加入灭活的病毒诱导两种细胞融合
B. 过程②加入多孔板的培养液中含有动物血清
C. 过程③培养后的细胞均能产生抗PD-L1单克隆抗体
D. 过程④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和筛选
4、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分别作用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和前期。

③抗虫棉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④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

⑤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

⑥多倍体的形成可因为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⑦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⑦
D. ②⑤⑥
5、下列生物技术操作对遗传物质的改造,不会遗传给子代的是
A. 将胰岛素基因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基因工程菌
B. 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经组培获得花色变异植株
C. 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
D. 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细胞后回输患者,进行基因治疗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6、2022年6月10日;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北极狼在北京呱呱坠地。

克隆北极狼的供体细胞来自哈尔滨极地公园引进的一只野生北极狼的皮肤样本,卵母细胞来自一只处于发情期的母犬,代孕母体则是一只比格犬。

克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比胚胎干细胞核移植技术更易成功
B. 用电刺激、Ca2+载体等方法激活重构胚,促进其分裂发育
C. 图中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克隆胚胎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有望用于增加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
7、甲图为牛胚胎移植示意图,乙图为胚胎发育某时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冲卵的目的是获取受精卵
B. 对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注射性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C. 性别鉴定时需将图乙②处细胞做染色体分析
D. 受精卵形成乙的过程中进行卵裂,每个细胞的体积变小
8、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贴壁的细胞不一定都能增殖并形成克隆(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细胞群体),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这一特点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的增殖能力。

大致流程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出现接触抑制后,细胞克隆停止增殖
B. 克隆细胞与接种的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C. 胰蛋白酶可使细胞分散成单个利于计数
D. 需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才能形成细胞克隆
9、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两种引物分别为A和B,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理论上推测,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占3/4
B. 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C. 引物之间或引物自身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不能扩增目的基因
D. 耐热的DNA聚合酶总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
10、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

利用夹层培养法可筛选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具体的操作是:在培养皿底部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倒一层含经X射线处理过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倒一层基本培养基。

培养一段时间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

然后再向皿内倒一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射线诱发染色体变异进而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
B. 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盖上
C. 夹层培养法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D. 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1、本课题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

但是,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

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发酵两种。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__________ 进行 ________ 的测定。

12、目的基因是指: ______
13、 ___________ (简称PCR)是一种 ____________ 迅速 _______________ 的技术,它能以极少数的DNA为模板,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

14、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和试管动物相继问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和试管动物培育过程中都要用到的生物技术包括 ______ 。

(2)核移植是动物克隆的第一步,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其中后者更易成功,原因是 ______ 。

核移植常用处于 ______ (填时期)的 ______ 为受体细胞。

(3)在“试管动物”的培育过程中,常采用 ______ (填激素名称)处理可使雌性个体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

从雄性个体采集的精子需 ______ 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依次为 ______ ;卵细胞膜反应。

(4)若考虑环境承载力,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和试管动物不宜放置到自然环境中,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 原理。

15、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作物脱毒:采用 ______ 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 ______ )
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 ______ 、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 _____ 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______ ;方便储藏和运输。

人工种子的结构包括: ______ 、 _____ 和 ______ 。

16、干细胞的应用:有着 _____ 能力及 _____ 的干细胞,与组织、器官的发育、 _____ 和 _____ 等密切相关。

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
17、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
A. 正确
B. 错误
18、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选择性必修3P108)( )
A. 正确
B. 错误
19、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源于自然界,则不会存在安全性问题。

( )
A. 正确
B. 错误
五、实验题(共2题,共8分)
20、《本草纲目》记载;“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

蝉花是蝉拟青霉寄生于蝉若虫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内含虫草多糖;甘露醇和必需氨基酸等活性成分。

研究人员从天然蝉花中分离纯化蝉拟青霉菌株进行人工培养。

(1)制备培养基:
①该实验选择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配方如下: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2g,MgSO40.5g,琼脂20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自然pH,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可为蝉拟青霉生长提供 _____ 等营养成分(至少写出2种),该培养基的自然pH为 ______ 性范围。

②为了便于筛选蝉拟青霉菌株,培养基中还应加入氯霉素等抗生素以抑制 _____ 的生长。

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 ______ 培养基。

③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 _______ 。

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 _____ 。

(2)蝉拟青霉的分离纯化:取新鲜蝉花,挑取虫体胸腔中的少量菌丝采用 _______ 法接种至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发酵生产:发酵生产中常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下表为发酵菌丝体和天然蝉花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的测定结果,据表判断 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发酵菌丝体替代天然蝉花,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 。

发酵菌丝体25.38 8.32 7.87 8.92 33.2 78.9
天然蝉花19.65 3.12 7.84 9.81 28.5 53.6
21、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

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处理湿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请分析回答:
(1)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时,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 __________ 为唯一碳源。

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2)获得产脂肪酶的菌株后,在处理含油垃圾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

现获得可产脂肪酶的A、B两种菌株,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

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 __________ 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时,加碘液染色后,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了A、B和C三种菌落(如图2所示)。

若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选择 __________ (填“A”“B”或“C”)菌落进一步纯化。

经检测A菌落为硝化细菌,A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微生物分解处理垃圾的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泌纤维素酶,该酶可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纤维素酶由三种复合酶组成,其中 __________ 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A
【分析】
【分析】
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A;倒平板时需左三圈;右三圈的轻轻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A错误;
B;第一次划线后;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作第二次划线,以保证第
二次划线时的菌种来自第一次划线的末端,重复操作进行第三次划线,B正确;
C;将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培养作为对照;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若未接种的培养基上也有菌体生长,说明灭菌不彻底,C正确;
D;图中I、II区的酵母菌数量均太多;不能分离到单个菌体,故应从III区挑取单菌落,D正确。

故选A。

2、C
【分析】
【分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

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
A;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果酒发酵的菌种是酵母菌,该过程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原理,A正确;
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发酵过程中密闭,但需要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B正确;
C;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在18℃~25℃;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在30℃~35℃,所以由果酒发酵转入果醋发酵时需要适当调高温度,C错误;
D;果醋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是醋酸;随着醋酸的积累,pH值会下降,D正确。

故选C。

【点睛】
3、C
【分析】
【分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1)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
A;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1)物理方法:离心、震动、电刺激等(2)化学方法:PEG (3)灭活的病毒;所以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B淋巴细胞与鼠瘤细胞的融合;A正确;
B;培养液中加入动物血清的作用是提供细胞生存和增殖所必需的生长调节因子;B正确;
C;过程④培养后的细胞均能产生抗PD-L1单克隆抗体;C错误;
D;过程④是为了筛选出能产生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进行检测和筛选,D正确。

故选C。

4、B
【分析】
【分析】
(1)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将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再从中选择出我们所需要的类型;单倍体育种的特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多倍体育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5)通俗地说,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详解】
①单倍体育种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将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多倍体育种不涉及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①错误;
②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可应用于多倍体育种,此时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秋水仙素也能诱发基因突变,所以可应用于诱变育种,此时作用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②正确;
③抗虫棉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普通棉花细胞中培育而成的新品种,③错误;
④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④正确;
⑤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表现为晚熟;粒大等性状,⑤错误;
⑥减数分裂异常;可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配子,这样的配子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是多倍体;有丝分裂过程异常,可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体细胞,由这样的体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多倍体,⑥正确;
⑦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既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也适用于原核生物,⑦错误。

故选B。

5、D
【分析】
【分析】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治疗: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详解】
将含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获得的转基因菌,可以通过二分裂将胰岛素基因传给后代,A不符合题意;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所有细胞均含有花青素代谢基因,花青素代谢基因会随该植物传给后代,B不符合题意;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所有细胞均含有肠乳糖酶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该患者进行基因治疗时,只有淋巴细胞含有该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性原细胞不含该基因,故不能遗传给后代,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6、B:D
【分析】
【分析】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

【详解】
A;体细胞的分化程度比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胚胎干细胞核移植技术更易成功,A错误;
B;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质合成酶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狭义上的基因重组)以及基因工程技术中(包含在广义的基因重组内);而细胞分裂、分化的过程一般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 错误;
D;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无性繁殖;有望用于增加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BD。

7、A:B:C
【分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为牛胚胎移植示意图;胚胎移植的具体过程为: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分析乙图:①是滋养层;②是内细胞团;③是囊胚腔。

【详解】
A;冲卵是指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甲图中冲卵的目的是获取早期胚胎,A错误;
B;为使供体和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通常需要注射孕激素等激素使其同期发情,B错误; C;进行性别鉴定需要取囊胚的①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C错误;
D;受精卵形成乙囊胚的过程中进行卵裂;每个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总体积不变或略有减少,
D正确。

故选ABC。

8、D
【分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
A;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当出现接触抑制后,细胞克隆停止增殖,A正确;
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克隆细胞与接种的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B正确;
C;胰蛋白酶可使细胞分散成单个;从而利于计数,C正确;
D;需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才能形成细胞克隆;D错误。

故选D。

9、A:C:D
【分析】
【分析】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所利用的原理为DNA分子的复制,因此PCR技术一般用于基因扩增。

【详解】
A;基因扩增中引物通常是一小段DNA或RNA片段;每一次循环后DNA分子数量增加一倍,从理论上推测,第二轮后只有一个DNA片段只有引物B,含引物A的比例为3/4,A正确;
B;引物A和引物B均不在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通过绘图可推知,第二轮中也不会出现等长的引物,所以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不会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B错误;
C;引物A和引物B必须与目的基因配对;如果引物之间或引物自身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不能扩增目的基因,C正确;
D;由于复制过程子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所以耐热的DNA聚合酶总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D正确。

故选ACD。

10、C:D
【分析】
【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
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底上;B错误;
C;夹层培养法不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再次接种;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C 正确;
D;由于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1、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液体发酵固体发酵葡萄糖定量
12、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是人们所需要转移或改造的基因
13、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多聚酶链式反应体外扩增DNA片段
14、略
【分析】
【分析】
1;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
2;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成分;除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并需添加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

【详解】
(1)转基因动物;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分别在体外得到早期胚胎后;都要通过胚胎移植获得新
(2)核移植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其中后者更易成功,原因是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而体细胞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不易表达;核移植常用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其中去核的目的是避免原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对克隆动物的影响,保证克隆动物的核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

(3)促性腺激素处理可促使雌性个体超数排卵;即使良种母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

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才能受精;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依次为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

(4)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
胚胎移植(或胚胎的早期培养和胚胎移植)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 MⅡ中期去核卵母细胞促性腺激素获能透明带反应协调与平衡
15、略
【分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茎尖极少或没有)胚状体人工薄膜不受季节的限制人工种皮;胚状体和人工胚乳。

(2)
16、略
【分析】

自我更新分化潜能再生修复
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
17、B
【分析】
【详解】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最终获得了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植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使获得大量的植物细胞,从而获得次生代谢物,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故错误。

18、A
【分析】
【详解】
生殖性克隆存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本说法正确。

19、B
【分析】
【详解】
来源于自然界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可能破坏原有的基因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外源基因也可能通过花粉传播,使其他植物成为“超级植物"等,所以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也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本说法错误。

五、实验题(共2题,共8分)
2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