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复习测试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16套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复习测试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16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套试卷搜集了考点及专项复习练习知识点,内容详尽全面,仅供参考。

全套试卷共16卷
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①)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①)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②)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②)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③)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③)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④)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④)
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一)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一)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三)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三)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二)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二)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四)苏教版全真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四)
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
卷卷(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pù bùdǒu qiào
tǐng bá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shēn qū jùpà ào mì xiák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 多音字组词。

调tiáo______diào ______间jiān______ jiàn______
3. 辨音组词。

强qiáng ______qiǎng ______jiàng ______
薄bó______báo ______
弹tán______ dàn______
4.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
②誉之曰______
5. 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下列人物的高尚美德。

周总理:______、______
桑娜:______、______
看林人:______、______
6. 词语模仿秀。

①例:滚滚春潮(AABC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例:载歌载舞(ABAC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例:街头巷尾(带反义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这篇课文是丹麦童话作家______写的,主要写了一
位又______又______的小女孩在临死以前为了暖和暖和
自己,擦燃了______,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种种幻想。

2.(2)小女孩的这些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
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______。

8. 对号入座。

收复收回
①我国在1997年______了香港的主权。

②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因为……所以……只要……就……即使……也……
③______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______我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人分裂台湾。

④______全国军民万众一心,统一祖国的大业______一定能实现。

⑤______远在他乡,______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9. 给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注音
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______是隔年的黄稻草。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______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______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

10. 按要求写词语。

ABAC型:载歌载舞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1. 填关联词,并指出关联词的类型。

孩子______你走到哪里,______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______二、阅读理解(30分)12. 理解课文《刺猬汉斯》,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在下面。

13. 读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根据课内外知识填空。

读了课文,一些风格独特的山川胜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俗语名句:桂林山水,清奇俊秀,令人叫绝,所以人们都说“______”;杭州西湖,浓妆淡抹,秀丽无比,难怪人们说“上有______,下有______”;安徽黄山,云雾飘渺,风光无限,让人不由得想起徐霞客说过的话:“五岳归来______,黄山归来______。


14. 读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想一想,“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30分)
15.习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

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娇小的“莉莉”。

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

“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

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摆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

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

”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顺听话。

②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有办法!”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也
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③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

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面,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口碑不错!
④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

”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

而这次为了出一趟国门,只好让老妈勉为其难了。

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行!这小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放心吧。


⑤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

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出外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⑥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

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

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是滋味: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

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你想得出来!
⑦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这钱是你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⑧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

我有的只是自责。

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我们走吧。


⑨母亲说:“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

”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

”母亲觉得有点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⑩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

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

”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你要身份证干嘛?”
⑪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这才留意到妈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
⑫“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了国外再花。


⑬“一起?我?一个老太太?”
⑭我坚定地点点头:“我们一起出国旅游!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这回轮到母亲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了,喃喃自语:“出国?出国旅游?”眼角流露出光彩……
1.(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2)第②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在这里为
什么不直接把办法写出来?
3.(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对表现人
物有何作用?
4.(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

请你列
举两处,并说说其作用。

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
卷卷(②)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冷嘲热讽______(fěng fēng)不屑一顾______(xièxiāo)哭啼______(dí tí)
模样______(múmó)兑现______(duìtuì)2. 比一比,再组词
侠______ 律______ 庞______
狭______ 津______ 宠______
俏______ 烘______ 精______
悄______ 哄______ 情______
3. 按要求回答问题。

1.(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
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
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它们的含义
的。


2.(2)“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带我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_______(填空)
一样就会不见的!”
4. 对汉字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A .“谧”字的字义是“安静”,所以可以组词为“安谧”。

B .“邀”是半包围结构,共十五画,第九画是横折钩。

C .“蕴”是上下结构的字,音序是“ Y”。

D .“躯”是形声字,“身”是形旁,“区”是声旁。

5. 诗《示儿》中最能表达渴望收复中原的诗句是:______。

6. 形近字组词。

祠______ 赐______ 饮______
侍______ 易______ 吹______
7. 解释下列词语。

①曾经
②喷香
8.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疾驰______ 悲愤______ 勉励______ 欺凌______
9. 根据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内容填空。

“当灿烂的太阳______,帕米尔高原依然是______;当北国还
是______,南疆早已______。

啊,我们爱你,中国!”从这节中可以感受到______。

10. 按要求写词语。

ABAC型:载歌载舞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严格的______ 严厉的______ 严肃的______ 严明的______ 严峻的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阅读理解。

我们爱你啊,中国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纯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1.(1)第一小节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2.(2)第二小节描绘了壮丽山河的哪些特点?
3.(3)“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
气魄。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13. 默读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想一想。

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14. 查字典。

“燃”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读______。

三、写作(30分)
15.习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

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娇小的“莉莉”。

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

“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

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摆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

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

”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顺听话。

②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有办法!”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③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

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面,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口碑不错!
④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

”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

而这次为了出一趟国门,只好让老妈勉为其难了。

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行!这小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放心吧。


⑤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

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出外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⑥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

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

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是滋味: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

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你想得出来!
⑦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这钱是你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⑧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

我有的只是自责。

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我们走吧。


⑨母亲说:“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

”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

”母亲觉得有点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⑩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

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

”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你要身份证干嘛?”
⑪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这才留意到妈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
⑫“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了国外再花。


⑬“一起?我?一个老太太?”
⑭我坚定地点点头:“我们一起出国旅游!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这回轮到母亲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了,喃喃自语:“出国?出国旅游?”眼角流露出光彩……
1.(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2)第②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在这里为
什么不直接把办法写出来?
3.(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对表现人
物有何作用?
4.(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

请你列
举两处,并说说其作用。

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
卷卷(③)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按拼音写汉字。

pí fūdào cǎo zé rèn lǎn d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 将下列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谣______ 飘______ 缕______
传______ 键______ 优______
3. 按课文《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内容填空。

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______起来,他们一见______,就______地拍起翅膀来。

阿卡对尼尔斯说:“你是为我们______做好事的第一个人,因此,我们一致______你和我们待在一起。


4. 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是指______
第二个“幸福”是指______
A.过新年了小女孩就能获得幸福。

B.小女孩临死前,处在幻觉中,这是幸福的。

C.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彻底离开了充满寒冷、饥饿、痛苦的现实社会。

D.小女孩小时候和奶奶在一起的生活是幸福的。

5. 写出反义词。

卖—______ 利—______ 坚—______
6. 形近字组词。

隐______ 眼______ 惊______
稳______ 银______ 掠______
7. 解释下列词语。

①曾经
②喷香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
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选自《卖火柴的小女孩》
1.(1)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2)这几段话谢了小女孩哪几方面的痛苦,请写下来。

3.(3)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写那双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9. 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到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10. 按要求写词语。

心服口服(ABCB):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1.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武松打死了老虎。

②乌云遮住了太阳。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根据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内容填空。

“当灿烂的太阳______,帕米尔高原依然是______;当北国还是______,南疆早已______。

啊,我们爱你,中国!”从这节中可以感受到______。

13. 我知道。

《草原》一文作者______,(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字______, ______族人。

代表作有著名的长篇小说______,话剧______、《西望长安》、______、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______》。

14. 查字典。

“燃”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读______。

三、写作(30分)
15. 习作:读课文《望大陆》整体感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
卷卷(④)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读下列句子,先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______盾与矛者,誉______之曰:“吾盾之坚,物莫______能陷______也。


______
②蛇固______无足,子安______能为之足?
______
③其人弗______能应______也。

______
2. 辨字组词。

啼______ 仆______ 刺______ 铺______ 侍______
蹄______ 扑______ 喇______ 辅______ 待______3. 下列成语有的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过来的,请找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各写一句完整的话。

滥竽充数川流不息南辕北辙刻舟求剑拔苗助长
饱经风霜掩耳盗铃画龙点睛愚公移山急中生智
4. 用钢笔描红。

涕巫洛蓟裳妻须
5. 写出反义词。

傍晚—______ 美妙—______ 立刻—______ 悉心—______
6. 读课文《稻草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一个______的夜里,他______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

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______地响。

7. 解释加横线的语。

①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②舍人相谓曰。

古代盛酒的器具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用一个或
者两个词来概括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也是一种
______的美,还是一种______的美。

2.(2)《山中访友》一文,作者说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
友,他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他都跟谁打了招呼: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文章大量运用了______ 的手法,从而看出了作者和山中的“朋友”有着______。

3.(3)《草虫的村落》和《山中访友》的作者分别是______、
______。

9. 《一夜的工作》主要从周总理的______和______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刻画了周总理的崇高形象。

文中两次出现“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是采用______的手法,抒发了______(作者)______的感情。

10.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尼尔斯一口气爬到松树顶上。

②我们一致同意你和我们待在一起。

1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严格的______ 严厉的______ 严肃的______ 严明的______ 严峻的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用一个或
者两个词来概括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也是一种
______的美,还是一种______的美。

2.(2)《山中访友》一文,作者说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
友,他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他都跟谁打了招呼: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文章大量运用了______ 的手法,从而看出了作者和山中的“朋友”有着______。

3.(3)《草虫的村落》和《山中访友》的作者分别是______、
______。

13. 读课文《奴隶英雄》,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们拿我们______,整天逼我们做______不算,还要叫我们______,给他们当______看。

难道你们愿意跟我拼命,给他们看着好玩儿吗?
14. 读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想一想,“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30分)
15. 习作:仔细阅读《一个这样的老师》,回答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苏教版专题复习测试六年级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单元真题模拟试
卷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练习(4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

①那个jī fū______白皙的小男孩儿站在稻田里,手里拿着一把chén diàn diàn______的dào suì______。

②寒风中,我duō suo______了一下,quán suō______在墙角,爸爸点燃了一堆干柴,我凑过去hōng kǎo______dòng jiāng______的手。

2. 多音字组词。

薄bó______báo______绿lǜ______ lù______
3. 熟读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银装素______ 春色______然清奇______秀
波澜壮______ 巧夺天______ 月色如______4. 通过学习《自相矛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 写出反义词。

可爱—______ 珍贵—______ 仇敌—______ 隐没—______
6. 读句子,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①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来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②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

③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

7. 找出下列句子中写错的字,在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①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廷十几里,风帆闭空,战旗招展。

______
②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振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

______
③度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嘹望。

______ ______
8. 解释下列词语。

银装素裹:
飘渺:
恢宏:
气魄:
9. 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到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10.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部电影使我感动得流泪。

②说起地道战,谁都承认是个奇迹。

11. 下列不能反映桑娜一家人“穷”的是( )。

A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B .桑娜的丈夫出海打鱼只是一种乐趣,寻求一种刺激
C .桑娜自己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乖巧______ 哆哆______ 缩成______
13. 缩句
①爱读报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②有的人因此而走上成功之路。

14. 读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想一想,“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三、写作(30分)
15. 习作:仔细读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想一想
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

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建筑工地上挖出的由碎贝壳变成的石灰石告诉我们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