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人物特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案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人物特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案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相关章节改编的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
2、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出示背景材料)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
3、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指名汇报,评价
2)相机解疑,问题归类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
(1)交流生字新词
1)指名领读,评价
2)师点拨,小结:
“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
“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2)交流新词
1)指名说说新词意思,评价
2)师点拨,小结: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3)引导学生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l、2自然段)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3--5自然段)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6-9自然段)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10自然段)
师:下面谁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1-3自然段,感受周瑜、诸葛亮的形象.
师: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1、出示句子,指名读,明造箭目的.
师:按理说,周瑜应该全力配合诸葛亮才是,可他却暗中阻挠.他是怎么阻挠的?你用”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一说.周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杀掉他)
师:看来,周瑜让诸葛亮造箭是假,借机杀掉诸葛亮是真哪!
这是他私下对鲁肃说的,在诸葛亮面前,他又是怎么说的呢?课文第2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请同桌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边读边想,他们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2、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出示人物对话,指名逐句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内心,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讨论到这,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诸葛亮呢?
四总结.这段语句交锋,生动地刻画出了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蔵杀机,心胸狭隘,阴险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诸葛亮究竟是如何用草船借来十万支箭的,我们下节课再讲.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原因妒忌造箭
19 草船借箭经过逼近受箭南岸
结果如期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