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学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牧班姓名:李春龙
班级:
赖若瀚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共456页。
作者简介:
本书由五大部分组成的,导论、观察、解释、应用、总结。
导论:
导论中有四部分: 第一,《圣经》的独特性。《圣经》它前后经过约1600多年形成、是一本最古老的书、它
是一本最畅销的书、它是世界上老少咸宜,各个阶层的人都能诵读的一本书、它是由四十多
位作者写成,小到囚犯大到君王、它曾多次要被人将它销毁,却存留至今。
第二,研读圣经的态度。问:读经对我有什么益处嘛?读经能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提后
3:15);能使人的灵命得以成长(提后3:16—17);使人的灵性得着复兴(尼8:1--18);使人
能分辨好歹(来5:11--14)。当用什么态度去读经呢?如读遗嘱一样字句不漏;如读情书一样,细心的认真推敲每一个词句;如圣旨一样,放下自己的意思,完全顺服意旨,不得违背。
第三,解经者应有的装备。读经者必须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靠自己的意思,依靠圣
灵的带领,完全顺服神的旨意,还有一点就是必须受过适当的教育,要识字懂得怎么阅读。
工具书方面的装备,若想更深的明白神的话语,要有一些辅助的书具,如注释书,圣经百科全书,经文汇编等等。
第四,“十步释经法”简介。作者写到有关释经的一些方法,归纳式查经法,释经学,归
纳法,演绎法等等,它们间做了些比较,取其中的精意,补其中的不足,从中而结合的一种“十步释经法”。
观察:
“观察”是细察、考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观察是有目的的查找,而不是没有目的的观看、观赏。观察圣经中不同的文体,确定文体找出想要的,细察每一个步骤,观察经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结果等等,不同的文体要找出相关的资料,还要注意一些特
殊的句子,如命令的、应许的、警告、例证的、神学性的等等。不但要找出相关的资料,还
要理清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文下理找出经文的中心思想,高潮点。也要注意结构,先后顺序,
主次分别。
解释:
解释圣经是非常重要的,解释是要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解释有时是非常困难的,
但透过勤发问题,解答问题需针对问题的重心,启发思想才能发掘经文的意义。解经时需避
免灵意式的解经,避免断章取义、各随己意解释经文,要正确的使用实义解经来解释经文。正确理解经文离不开“上文下理”的原则,也是解经原则中最重要的,可以更
正确的了解经文原本的目的和作用,只要注意前面的经文与后面的经文,然后用“上文下理”
来规范中间经文的意义。从圣经本身对时代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对经文的认识,了解作者在当
代的写作背景、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等,这样会助于我们对经文更深的理解。语言文法结
构的分析,和对词和字的研究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因着圣经的合一性,经文就可以互相参照、互为补充,每一段经文的解释都必须与圣经整体性的教义相符。比较经文可以让研经者
在对比的时候可以看见从另一角度了解个别经文的意义。解经者也可以用正确的逻辑推理去
分析作者的原意,用合乎圣经的“理”去分析与推断。谨慎使用注释书,要对各种解释作衡
量和评估,对于圣经中神学难题和还没有显明的启示,不要强解,根据上下文先得到一个最
合情理忠于上文下理的解释。归纳出经文总意,找出经文的主题,明白作者写作目的。掌握
对不同体裁经文的不同解释方法,包括比喻的解释,诗类的解释,预表的解释和语言的解释。
应用:
实用释经法强调运用的重要性,因为经文的解释的目的是要明白神的启示,并将它运用在生命与生活中。【罗10:17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雅1:22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从这三节经文里可以看出应用的重要,好比电器没有通电一样,对使用者来说毫无价值,当它通上电源发挥它的本能的时候,它就有价值。基督徒若不活出神的话就毫无价值,当行出来的时候,是对他一生有益的。让信徒可以实际去应用经文的信息,活出神的道。
总结:
这本书里面每一部份都写的特别详细,内容非常丰富,能帮助我更准确、更正确的去理解神的话。这本书是解经者的必读的一本书,我们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将每一步都应用到解经的里面,理解圣经神的话语,在真理当中生活,在神的原则里做事,活出荣耀神的生命,也能够将福音传给更多的人!篇二:《中国文化史通释》之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史通释》之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史通释》之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史通释》是由12篇论文组成,全是关于中国文化的探究,每一篇都集中在某一个特殊的层面上。本部作品包括了思想、民间文化、政治、文学、商业、医学、科学、宗教、科举、艺术和侠,涉猎的范围是相当广的。而且每一篇论文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某一面提出一种融会贯通的解释,通过本书对中国文化的常中之变与变中之常的分析,我们能够对中国文化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本书是由独立的妏组成的,但是在文章结构上的安排却是匠心独具的,本书以介绍中国思想史上四次重要的突破开始,以时间为顺序,把这个的历史作了解剖,分为了四个阶段,逐步分析了每个阶段所出现的思想,以及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故而第一篇文章达到了统领全文之效果。本文将从这四个阶段开始分析,进而探讨每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余英时先生把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的兴起作为起算点,到汉代为其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作者借用了社会学家帕森斯的“哲学突破”的概念,从整体分析的观点,对中国两千多年来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士”阶层进行了阐明与界定,最后与其他文明作大体上的比较的方法,以此来理解中国概念,这个概念对研究本部书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进门的钥匙,他告诉我们不能把思想史和其他的各方面的历史隔离起来,进行孤立的处理,因为文学、商业、科学、宗教等等都是与“哲学突破”息息相关的;第二个阶段是从汉代延续至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士”的地位、个性和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动,正是在此基础上,由儒和道之间的争论上升到了个体自由与群体秩序之间的争论;作者所作的第三个阶段是唐宋时期,由于唐宋期间一系列社会变动的缘故,“士”在宋代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以及道学学政事的紧密连接,使得重建政治秩序的构想的提;作者的最后一个阶段自然是明清时期了,基于商人屡遭皇权的压迫,加上儒家新社会经济观念的产生,使得“士”商结合来反抗皇权,而且商人也开始肯定自己的社会地位,认为不在“士”或“儒”之下。“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这篇论文虽然字数不多,却交代了每个时期的政治及经济的变动,“士”地位的变化,为读其余文章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内容我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研究,第一部分是继续文化的解读,先是从政治生态的差异,造成看宋明理学家在政治取向上的差异,宋代的“内圣外王”和明代“内圣”之间的转变;然后是经济上,从孔子时代起,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学与商人之间发生了关系,从商人地位的不景气到王阳明肯定商人的价值;下来是思想上,从魏
晋至宋代以来,新禅宗与新道教的改革;简单的介绍了中日文化交涉的情况,来说明了日本文化受虽我国的影响却独立于中国之外;最后是社会层面上,一介绍了科举在中国历史上的产生于发展的背景,在历朝历代的变革,政治取向的不同,造就了所用文本的差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