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整理与应用一》教材分析浙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应用一》教材分析
第1题,对本单元学习的重要知识进行梳理。

教学时要重视基本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概念本身的理解,二是概念之间的联系。

如:什么是互素数?什么是简分数?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分子、分母是互素数的分数就是简分数。

另外,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联系着通分、约分等关键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概念链是,通分联系着最小公倍数,约分联系着最大公因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示表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2题,用表格进行整理,主要是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概念。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求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类比相近或相对的数学内容,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同时,对于某些技能能够举例说明;二是注意加强联系,避免只是对这些概念作简单的回顾,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求最小公倍数与求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分别应用于或联系着哪些知识。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体现复习课区别于新授课或练习课的教学增量。

第3题,这几组数分别代表着几种不同的类型,互素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

在各种不同关系的情况下,区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第4题,可以要求学生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避免多次约分。

后面三个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引导学生找出分子、分母的倍数关系。

如25=25×l,100=25×4,
25
100

1
4
;12=6×2,10=5
×2,12
10

6
5
,1000=8 ×125,
32
1000

4
125。

第5题,如果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那么就要把它转化成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41
3

9
2
的大
小比较,可以先把9
2
化为4
1
2
,这样就转化为
1
3

1
2
的大小比较了。

第6题,用分子除以分母,在转化的过程中,注意后面两个分数的整数部分“1”不要遗漏。

第7题,要用几张长方形的纸拼成一个正方形,所拼成的最小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这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

解决此类问题的难点不是怎样求最小公倍数,而是要知道这个问题就是通过求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来解决。

第8题,为下一单元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做准备。

第9题,如7÷5+2÷5=5
7

2
5

9
5

4
1
5。

在三年级时,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已有接触,这里呵着重于让学生用分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个数
来解释,如7
5

2
5
表示7个
1
5
加2个
1
5
,得9个
1
5
,即
9
5。

这样可以突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