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市西区生态新城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建阳市西区生态新城项目
1.2 项目承建单位
建阳市城乡项目建设区局、福建省冠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3 项目负责人
王命光(福建省冠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4 项目建设区地址
项目建设区用地是位于建阳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东至狮子山潭山公园,南至考亭路口山北麓(海拔大约180米-190米等高线),西至浦南高速建筑控制性,北至省道303线。

该地块北接南平市目前最大的闽北产业集中区,南联项目建设区中的考亭——中国朱子文化园,是目前武夷新区项目建设区的重要组团之一。

1.5 项目建设区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1.5.1 建设规模
1.5.1.1项目的建设区域占地总面积为378.19公顷。

其中:建设用地371.18公顷,占98.15%;非建设用地7.01公顷,占1.85%。

1.5.1.2项目的建设区域内除110kv城关变电站需保留外,其他建筑均需拆除。

涉及的建筑拆迁主要包括民居建筑和工矿厂房建筑等24个类别与单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建筑拆迁量约为14万平方米。

1.5.2 建设内容及标准
1.5.
2.1项目的建设区域需要建设内容的有道路;给水、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网及管道;桥梁;平整土地。

1.5.
2.1.1道路:主次干道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路网格局。

项目的建设区域范围的道路(含支路)总长24.64公里,道路网密度6.52公里/平方公里。

1.5.
2.1.2给排水管网:区里的排水管网总长度73168.5米
1.5.
2.1.3桥梁
项目建设区共四座,其中近期规划二座车行桥、一座人行桥,远期预留一座车行桥。

1.5.
2.1.4平整土地:需挖土方2293640方(m3)
1.5.
2.1.5可出让用地:
项目的建设区域可出让用地主要包括二类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综合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弹性用地。

总用地面积218.9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8.76%。

1.5.
2.2建设标准
1.5.
2.2.1道路:
1、城市主、次干道最大纵坡分别为4.41%、4.74%。

2、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路口转弯起点向干道方向延伸20-50米范围内,向支路方向延伸10-30米范围内为严禁机动车开口路段。

3、项目建设区四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双向均设臵展宽段,其宽度不下于3.5米,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外侧自路缘石半径的切点向后展50-80米。

1.5.
2.2.2给排水管网:
近期用水通过狮子山水厂提供,分别通过一条DN600的给水管从南部和一条DN400的给水管从东部的现状老城区接入项目建设区。

远期用水通过童游水厂和麻阳溪水厂联网供水。

1.5.
2.2.3桥梁
桥梁建设应因地制宜选择桥型,形成规划区的一道风景线。

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6.1项目估算总投资为62429.25 万元。

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46756.20 万元;第二部分工程费用14248.23 万元
基本预备费1424.82万元,建设期利息7491.51 万元。

1.6.2资金来源为:申请银行贷款200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42429.25 万元。

1.7 主要经济评价指标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9.45%,财务净现值916.23万元,投资回收期8.46年,借款偿还期5年,项目总投资收益率6.41%。

1.8 项目建设区期
1.8.1项目的建设区域的开发建设分为三期,共10年。

1.8.1.1第一期为2年(2011-2012年)
包括一纵线、二纵线、二横线、三横线、中央商务区、南部居住区、高速公路沿线(包括项目建设区拆建安臵用地、行政机关单位用地)、行政中心区域等。

1.8.1.2第二期为2年(2012-2014年)
包括内环线、商贸集中区、综合功能区等。

1.8.1.3第三期为2年(2014-2016年)
第一、二期未开发区域。

1.9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有关规定;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国家城市防洪标准(GB50501-94);
4、《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
5、建阳市城市总体项目建设区(2009~2030);
6、《建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项目建设区纲要》
7、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8、福建省冠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9、项目单位关于编制《建阳市西区生态新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第二章 项目建设区背景及必要性
2.1 建阳市及建阳城市的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臵
建阳,又名潭城,隶属南平一市,闽北
腹地,海西后援。

位于风景奇秀的武夷山南
麓,地处北纬27º06′—27º43′,东经
117º31′-118º38′。

东邻政和、松溪;南接建瓯、
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

东西长112.5公里,南北宽69公里,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

建阳市与南平地区8个县市接壤,正处于全区中心位臵。

地理位臵十分优越,是闽北交通枢纽中心,浦南高速、南武路、205国道、水杉线、横南铁路贯穿南北,同时建阳是海峡西岸经济圈中重要的补给线与后援,是闽北产业集中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2人口行政
1994年3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阳撤县设市,结束1700年的县治历史,市人民政府驻潭城街道,所辖情况如下表:
2.1.3历史文化
千年古邑,理学名邦
建阳是古越文化发祥地,早在东汉建安十年(205)年,建阳即已立县,是闽越最古老五县邑之一。

曲阜出孔丘,建阳有朱熹。

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理学泰斗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讲学,创立宋时四大书院之一的“考亭书院”,以降名贤荟萃,著书立说,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理学之乡”。

(左图)
“大宋提刑官”宋慈为官清正,公元1247年出版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比西方国家最早的法医专著、意大利人菲德里的著作早350余年,被世人誉为“法医学鼻祖”,潭
城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杰出的人才,特将宋慈的故乡童游一条重要干道以其命名并建一广场以供后人纪念景仰。

(右图)
2.1.4资源矿产
物宝天华,生态优美
建阳素有“林海竹乡”美称,境内满目青山,层林叠翠,是福建省重要林区之一。

森林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4%。

建阳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石墨矿1100万吨,萤石矿317万吨,银铅锌矿35万吨,硫铁矿90万吨,斜纹岩3102万吨,还有砂金、钨、石灰石等,共有23种矿藏。

境内黄坑大竹岚一带19平方公里范围为国家重点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区内原始森林里有众多珍稀树种、名贵药材、珍禽异兽,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类王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它是采集生物标本和科学考察的胜地。

2.1.5城市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通过对城区河道、道路、污水管网的改造,拆旧建绿、腾地增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山水城市。

2007—2009年共投入7.13亿元实施城市环境卫生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等64项城建惠民项目。

今年经过认真调研决策,确定了城市快速通道、旧城改造、景观建设等首批17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

目前民主北路拓宽改建、亲水平台景观、水东片区改造、
潭山公园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

2.2 经济发展与项目建设区目标
“十一五”期间建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思路与目标:
2.2.1发展定位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对本市地理位臵、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全新审视,据此我市未来发展的区域功能定位是:把建阳建设成为接受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闽北中部经济崛起重要组成部分、闽北大武夷旅游后花园、闽北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的经贸强市。

2.2.2发展思路。

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的经贸强市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一个核心,两个增长轴线”即“一个核心”以潭城、童游和将口为核心,沿南武路交通干线的区域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轴线,将崇雒、徐市作为纵深,强化“中心集聚、连片推动”,重点突出将口镇对接闽北产业集中区的作用,加快中部崛起,把中路建设成建阳乃至闽北经济的新增长极;“两个增长轴线”以沿东、西向的公路分别以水吉镇、麻沙镇为二级增长轴,促进黄坑、书坊、莒口、漳墩、回龙、小湖加快连片发展。

通过集中发展中间,加强横向联系,构成有重点、有层次的“线、点”结合的经济综合发展网络,形成“三路并进、整体发展”态势,促进建阳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主干区(潭城、童游、将口、徐市、崇雒)发展,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引进高新技术型产业。

做大做强武夷味精、
三爱药业、丽阳人造板、武夷汽车制造、青松化工等骨干龙头企业,完善延伸产业链。

积极融入、主动对接闽北产业集中区,加快建设闽北林产工贸园。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要大力发展优质葡萄、建阳桔柚、城郊型农业、花卉苗木等,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带。

建成全市商贸、仓储、运输、旅游中心和以居住、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为主的城市中心区。

2、东支干区(水吉、小湖、回龙、漳墩)发展,要力争在水吉新建高起点、上规模、配套好的工业平台,依托现有企业集中力量做好拓展机械制造行业上下游产业配套,形成相对完善又具特色的机械产业链,促进其做强做大。

要重点培育扶持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这一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锥栗、茶叶、杨梅、建莲、蔬菜等农副产品,形成绿色农业产业带。

3、西支干区(莒口、麻沙、书坊、黄坑)发展,要利用原有国营企业基地的优势,整合资源,加快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相关行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层次。

要重点发展大田、山地农业,农业主导产业要大力发展笋竹、烟叶、食用菌、淮山、黄花菜、草莓、药材、生态旅游农业等,形成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带。

2.2.3发展目标。

2010年建阳市生产总值55.2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15703元,财政总收入2.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1亿元,年均增长9.5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7:35.9:38.4,农民人均纯收入537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1元,城镇恩格尔系数达40%,城镇化水平达48%,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

2.3 城市建设与项目建设区的城市建设
2.3.1 城市建设情况
城市性质: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区域交通枢纽,具有闽源文化特色的商贸旅游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商效,具有持续竞争力;社会和谐,具有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环境友好,具有鲜明的城市个性,适应建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山区中等规模城市。

发展战略及战略框架:集中紧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城市人口规模:
2015年:15万人,18.3平方千米,人均122平方米
2020年:20万人,24平方千米,人均120平方米
2030年:29万人,34平方千米,人均118平方米
城市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区的城市建设用地378.19公顷(5672.85亩)。

项目建设区的基本结构布局和发展形态是:
①发展定性:
(a)具有一流生态、信息、交流和工作生活环境的生态办公区。

(b)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的魅力都市、花园新城。

(c)美丽、时尚、浪漫、健康、和谐的复合型、创新型城市。

(d)建阳市西部城市中心,以行政、居住、商贸、教育、文化、休闲等为主的用地性质。

②项目建设区城市布局结构:采用“一心、五轴、六区、两片”的功能结构。

③道路:浦南高速公路从项目建设区外西侧通过,并在项目建设区外东北侧通过立交砸道进入项目建设区。

浦南高速公路是项目建设区对外联系的重要经济走廊,可通往南平市的闽北产业集中区;经城市主要道路,可连接建阳市各个组团。

④绿化及城市空间:根据项目建设区的地形特点,绿化采用点、线、面结合,以线带点。

“线”是指一纵线、一横线和二横线道路及两侧绿地分别形成的绿地;还有“三带”指功能区的带状中央公园、行政中心南侧的绿地艺术公园以及滨溪休闲带。

“点”为“两点”是指位于北部生活区的腾山公园,以及城关变电站周边的公共绿地,“面”是指位于项目建设区外东侧的狮子山生态公园和西侧的自然山体,构成项目建设区最大的外围生态绿地空间。

未来城市空间布局,围绕内环路布臵文化娱乐,商业金融、行政办公为一体的城市中心。

项目建设区的东、部接老城区,北接南平市目前最大的闽北产业集中区,南联项目建设中的考亭——中国朱子文化园,是目前武夷新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团之一。

2.3.2 城市建设现状
建阳市城历经十多年改造与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建国初期,建阳城区房屋破旧,街道狭窄,经过前30年的建设,城区和乡村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仍很低下。

改革开放后,建阳的城乡建设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

城区街道、住宅小区、水电设施、交通邮电等市政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城区项目建设区以建成现代化城市为目标,采取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措施,从1985年起先后建成青少年宫、农行大厦,重建水南大桥、水西大桥,拓宽民主路、中山路、人民路等。

公有房屋,商业用房大量涌现。

进入90年代后,建阳以撤县建市为契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重点突出城市建设,扩建水东大桥,全面改造西街,兴建邮电大楼、工行大厦、建行大厦、园丁大厦等。

近5年来,建设速度突飞猛进,投资0.14亿元兴建了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改善了市区饮用水水质;投资1. 26亿元改造了205国道、南武路和水杉线共100公里,并配合省和南平市完成了横南铁路建阳段建设;再次拓宽改造了民主路、上水南路、吉阳路、宋慈路和嘉禾大道;新增公共绿地4.2万平方米,建成南北入城口及民主路绿地,绿化覆盖率由1979 年的13%提高到1998年的34%,人均公共绿地达7.1平方米,美化了城市环境;开通了5条市区公交线路,新建了两个垃圾中转站和一批公厕,方便了群众生活。

近10年累计拆迁面积达30万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近60万平方米,其中安居工程232套,大大改善了城区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旧城改造力度加大,相继建成一批形象工程,如市立医院大楼、室内体育馆,宏利商场、新华书店、图书馆、粮食大厦、医药大厦、中行大厦等。

建成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雷公口水库电站和2.2公里长的北门防洪堤路及朱熹大道,其他一批重点工程也扎实推进。

集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先后有7个乡改为镇建臵,村镇建设围绕奔小康,完成了回龙至漳
墩、将口至崇雒、长坪至黄坑、莒口至茶布、徐墩至小湖、宸前至大阐6条通乡公路柏油路面建设,加快了造福工程、小康工程建设进程,近5年来共有7000多户农户建了新房,4000多户农户建了沼气池,农村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水吉镇还成为“全国500 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2.4建设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项目提出
2.4.1项目建设区现状
2.4.1.1道路
项目建设区南侧现有宽8米的昭阳路,与区外东侧的人民路相接。

区北部现有303省道部分路段从项目建设区边缘穿过。

区其余道路多为厂区内部路和通往村庄的小路,道路等级低。

2.4.1.2给水
项目建设区内村落和企业用水主要由狮子山水厂供水,狮子山水厂水源取自崇阳溪。

建阳市城市总体项目建设对该水厂涉及供水规模为30000立方米/日。

2.4.1.3排水与污水处理
项目建设区内没有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自然排放,工业污水主要是企业内部工艺处理后排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2.4.1.4供电
项目建设区南侧有110kv城关变电站,主供建阳市周边乡镇用电。

村落内电力线基本为架空方式,入户民用电线复杂絮乱,存在安全隐患。

2.4.1.5燃气
项目建设区内村民尚未使用天然气,主要使用罐装液化气。

2.4.1.6通讯、邮政
项目建设区内已有无线通讯覆盖,没有邮政和程控电话设施。

2.4.1.7有线电视
项目建设区内已接入有线电视。

垃圾处理
项目建设区内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2.4.1.8公共设施
项目建设区内除零星小商店外,没有其他公共设施。

2.4.2项目建设区主要问题
1、项目建设区内基础设施差。

2、项目建设区内具有保留价值的人文资源少。

3、项目建设区内地形高差大,场地平整涉及的填挖方量较大。

4、项目建设区内现有村民居住建筑陈旧需拆迁,需要安臵。

5、项目建设区内道路、市政、公共设施差,需要新建。

2.4.3项目建设区项目的由来
基于项目建设区城市主骨架路网建设的需要和给排水、污水处理工程及市政建设的当务之急,2010年8月29日,福建省建阳市城乡项目建设局(携合作方福建省冠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出对项目建设区兴建建阳市西区生态城的建设的要求。

2.5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法人名称:福建省冠榕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命光(公司董事长)
成立时间:于2010年7月注册登记
注册资金:1.2亿元人民币元
业务范围:经营管理授权范围内的固定资产,重大建设项目的咨询服务、投融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

组织机构:公司依法设立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董事人,监事人。

福建省冠榕投资有限公司是经建阳市人民政府通过招选商入驻建阳,在建阳市人民政府支持下,在南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帮助下,依法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据《公司法》及国家相关法规依法进行经营、管理、运作。

公司将在建阳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设等部门的指导下,将对建阳市西区生态新城项目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享有重大决策权、管理者选择权和资产收益权,并组织对建阳市西区生态新城区域内的基础建设项目,高新科技项目进行投资,具有对外融资、生产运营和资产管理的职能,采用“借、用、还”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项目招标按照福建省
1、《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试行办法》
2、《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管理试行办法》
3、《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投诉处理试行办法》
4、《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委员会成员管理试行办法》
进行公开招标,并将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项目建设区资金设立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该单位经建阳市人民政府授权承担项目城市道路及土地综合开发项目的策划、管理、运营、资金筹措及银行贷款的偿还工作。

2.6 项目建设区的必要性
2.6.1 项目建设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建阳城市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服务基地,按照建阳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20万人, 24平方千米,城区面积将达24平方千米,人均120平方米。

建阳城市建设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商贸服务业发达的绿色生态型城市。

项目建设区必须完善道路、排水、公交服务、城市公共等配套设施,是建设新型生态城市新城区的基本保障。

由于原来的经济较不发的,造成项目建设区的原来城市道路、排水等工程建设比较滞后,无较大的道路、大街作为主骨架道路之一,并没有尚未东西贯通,致使项目建设区东西交通不畅,也造成排污干管工程无法实施,因此,兴建项目建设区是必要的。

2.6.2 项目建设区是满足其它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需要,是实现综合改造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根本办法
改革开放后,建阳的城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区街道、住宅小区、水电设施、交通邮电等市政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城区项目建设以建成现代化城市为目标,采取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措施,从1985年起先后建成青少年宫、农行大厦,重建水南大桥、水西大桥,拓宽民主路、中山路、人民路等。

公有房屋,商业用房大量涌现。

进入90年代后,建阳以撤县建市为契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重点突出城市建设,扩建水东大桥,全面改造西街,兴建邮电大楼、工行大厦、建行大厦、园丁大厦等。

近5年来,建设速度突飞猛进,投资0.14亿元兴建了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改善了市区饮用水水质;投资1. 26亿元改造了205国道、南武路和水杉线共100公里,并配合省和南平市完成了横南铁路建阳段建设;再次拓宽改造了民主路、上水南路、吉阳路、宋慈路和嘉禾大道;新增公共绿地4.2万平方米,建成南北入城口及民主路绿地,绿化覆盖率由1979 年的13%提高到1998年的34%,人均公共绿地达7.1平方米,美化了城市环境,但项目建设区由于先天的基础设施的不足,造成垃圾清运,给排、污水干管敷设的基本需要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2.6.3 项目建设是创建复合型、创新型的绿色都市,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
为了不断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建阳市财政落后的被动局面,建阳市委县政府多年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促进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城市
环境较差,招得来商,留不住客,为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形象,政府近年提出创建复合型、创新型的绿色都市的奋斗目标。

道路建设、排水工程、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设施达标是绿色都市的基本要求,项目建设区建设将极大改善了城区交通状况,解决了城市污水收集排放问题,为招商选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项目建设区是创建创建复合型、创新型的绿色都市工作的需要。

第三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3.1 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区位于建阳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四至范围为:东至狮子山潭山公园,南至考亭路口山北麓,西至浦南高速建筑控制性,北至省道303线。

属于建阳市城市布局结构的潭城组团狮子山西片区。

3.2 建设条件
3.2.1 区域自然条件
1、项目建设区属于中低山及丘陵地形,地形坡度较大。

2、项目建设区的地形总体上呈中间两边低、北高南低,东侧为狮子山山脉,坡向以北向、西北和东北向为主。

项目建设区西侧和狮子山西侧为沟谷凹地区域,现状建筑均在此区域布臵。

3、项目建设区地形高程变化为134.0—275.0米,相对高差141米。

4、项目建设区地形坡度小于25度的用地面积为117.74公顷,占总面积32.10%,坡度大于25度的用地面积为249.03公顷,占总面积的67.90%。

3.2.2 工程地质
(待《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后补充)
3.2.3 供水条件
项目建设区内用水可以由狮子山水厂供水,狮子山水厂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