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黑龙江省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自测试题与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奇伟雷霆天堑荡气回肠
B. 苍茫憔粹商榷黯然失色
C. 斑斓幽僻踌躇剑拔驽张
D. 峥嵘瞋目漫溯走头无路
答案:A
解析:B项,“憔粹”中的“粹”应为“悴”;C项,“剑拔驽张”中的“驽”应为“弩”;D项,“走头无路”中的“头”应为“投”。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

”老师严肃地说。

B.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内的地面。

C. “什么时候动身去桂林?”他关切地问,“车票买好了吗?”
D.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答案:D
解析:A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应改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
学们?”,因为这是一个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B项,“八九”与“一二十”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应将“和”改为“或”;C项,“什么时候动身去桂林”是主谓句,应改为“你什么时候动身去桂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蜿蜒防御蔓延诲人不倦
B. 殉职驰骋拖沓一泄千里
C. 潦草隐密谴责吹毛求疵
D. 崎岖燥热慰籍浮想联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B项,“一泄千里”存在错别字,应为“一泻千里”,“泻”意为液体很快地流,而“泄”意为液体或气体排出、漏出,故B项错误。

C项,“隐密”存在错别字,应为“隐秘”,“隐秘”指隐蔽不外露,而“隐密”不是规范词语,故C项错误。

D项,“慰籍”存在错别字,应为“慰藉”,“慰藉”意思是着意安慰、抚慰,而“籍”意为书籍、登记册等,与“慰藉”意义不符,故D项错误。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老师问。

B.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诗画皆以人重,人品既已高矣,画品不得不高;人品既已卑矣,画品不得不低。

D. 他在“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里,热情地歌颂了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A项,引号内的问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即“都到齐了吗,同学们?”故A项错误。

B项,此句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因此句末应用句号,即“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故B项错误。

C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该句为并列关系,分号使用恰当。

D项,“少年中国说”是文章标题,应使用书名号,即“他在《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里,热情地歌颂了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

”故D项错误。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暴躁抵御辨别再接再励
B. 摇曳蜡炬藐视一泄千里
C. 收敛恬静清澈精兵简政
D. 殉职颓唐涣散迫不急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中,“再接再励”存在错别字,应为“再接再厉”,意指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故A项错误。

B项中,“一泄千里”存在错别字,应为“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故B项错误。

C项中,所有词语均书写正确,无错别字,故C项正确。

D项中,“迫不急待”存在错别字,应为“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故D项错误。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B.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1期。

C. 接着,他就把父亲的手套紧紧地套在自己的手上,他“噔噔噔”地跑到屋外去了。

D. 父亲的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A项中,“内德说”后应为逗号而非冒号,因为此处“说”字后面有具体的说话内容,但说话人在中间,所以“说”字后面应使用逗号,故A项错误。

B项中,“《当代少年》”是杂志名,其后的“1988年第1期”应放在括号内表示注释说明,而非直接相连,故B项错误。

C项中,“他‘噔噔噔’地跑到屋外去了”中的引号使用不当,因为“噔噔噔”是模拟声音的词,并非直接引用的话语,所以此处不应使用引号,应去掉,故C项错误。

D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无误,故D项正确。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告诫坚苦卓绝震憾杳无音信
B. 炽热妇人之仁矗立鞭长莫及
C. 惆怅风华正茂箴言殒身不恤
D. 踌躇黯然失色桀骜蓬头垢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选项A,“震憾”中的“憾”使用错误,应改为“撼”。

“震撼”的意思是震动;摇撼。

“憾”的意思是遗憾,故排除A。

选项B,没有错别字。

选项C,“殒身不恤”中的“殒”使用错误,应改为“陨”。

“殒身不恤”的意思是指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陨”的意思是毁坏;坠落,故排除C。

选项D,“蓬头垢面”中的“蓬”使用错误,应改为“蓬”。

“蓬头垢面”的意思是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蓬”的意思是散乱,“篷”指遮蔽风雨和阳光的东西,用竹篾、苇席、布等做成,故排除D。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_____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②我 _____ 地走到书桌前,把台灯拧开。

③具有这种品格的人, _____ 在哪个领域,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A. 烘托静静无论
B. 衬托静静无论
C. 烘托悄悄不管
D. 衬托悄悄不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

①烘托: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根据语境,句子描述的是黄晕的光使得夜晚显得更加安静和平,这里需要的是“烘托”出夜晚的宁静氛围,故应选“烘托”,排除BD。

②静静:很安静;很清净。

悄悄: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声音低下细微,不声不响,多形容人不声不响的动作,有时也形容人一种淡然的心境或者清高。

语境中
描述的是“我”的动作,且此动作带有一种平和、安静的氛围,故应选“静静”,排除C。

③无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句子中“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是条件,后面“在哪个领域,都会有不俗的表现”是结果,且“无论……都”是固定搭配,故应选“无论”。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1)1.26 = ( ) ÷ ( ) = ( ) / ( )
(2)0.12 = ( ) / ( ) = ( ) ÷ 40
答案:(1) 126, 100, 126, 100;(2) 12, 100, 4.8
解析:
(1)对于1.26,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分数形式。

首先,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
到126,然后分母为100(因为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所以分母是10的二次方,即100)。

所以,1.26 = 126 ÷ 100 = 126/100。

(2)对于0.12,我们同样可以将其转换为分数形式。

首先,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得到12,然后分母为100。

另外,为了得到0.12 = ( ) ÷ 40的形式,我们可以将12除以4(因为40是100的四分之一),得到4.8。

所以,0.12 = 12/100 =
4.8 ÷ 40。

注意,这里的答案不唯一,例如0.12也可以表示为6/50,但转换
为除以40的形式时,我们会得到3/20,即1.5 ÷ 40,这也是一个正确的答案。

但在这里,我们按照题目给出的形式,选择了4.8 ÷ 40作为答案。

二、阅读理解(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5分,共30分)
第一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题目:《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答案:文章从秋天的雨的颜色、气味、声音和带给人们的信息四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2、“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秋天的快乐感受。

3、文中画线的句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枫叶比作邮票,形象地描绘了枫叶的形状和颜色;用“飘哇飘哇”的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枫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样子,同时“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则赋予了枫叶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达了秋天的雨带来的凉爽和舒适。

第二题
文章: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
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题目:
1、秋天的雨把什么颜色给了银杏树和枫树?
答案: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枫树。

2、秋天的雨藏着什么气味?这些气味让小朋友有了怎样的反应?
答案:秋天的雨藏着梨香、菠萝甜,还有苹果、橘子等好多香甜的气味。

这些气味让小朋友的脚常被勾住,舍不得离开。

3、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在告诉谁什么信息?
答案: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在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要赶快做好过冬的准备。

同时,也在告诉大自然中的植物们,秋天已经到来,要准备好迎接冬天的到来。

三、写作题(34分)
题目:《难忘的暑假》
要求:
1.请以“难忘的暑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文中需包含你暑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是旅行、学习新技能、与家人朋友的
相处等。

3.描述要具体,情感要真挚,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经历和感受。

4.字数不少于400字。

写作示例:
《难忘的暑假》
每当回忆起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暑假,我的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暖流。

那个夏天,我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的日子。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早早地收拾好行李,驱车前往那片梦寐以求的海滩。

一路上,我和弟弟妹妹们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沙滩探险,连平时最爱睡觉的妹妹也显得格外精神。

到达海边的那一刻,我们都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

蔚蓝的大海与天空相接,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

金色的沙滩上,孩子们嬉戏打闹,欢笑声此起彼伏。

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奔向那片向往已久的海洋。

海浪轻轻拍打着我的脚丫,带来一阵阵凉爽。

我和爸爸一起堆沙堡,妈妈则在一旁为我们拍照留念。

妹妹和弟弟则兴奋地捡着贝壳,每一个发现都让他们兴奋不已。

最难忘的是那个傍晚,我们一家人手拉手漫步在沙滩上,看着夕阳慢慢沉入海平面。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海风轻轻吹过,带着海水的咸味和花草的清香,仿佛能吹走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我们聊着天,笑着闹着,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那个暑假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每当想起那个难忘的夏天,我的脸上总会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因为我知道,无论未来我走到哪里,那份家庭的温暖和幸福都将是我永远的依靠和动力。

解析:
这篇作文以“难忘的暑假”为题,通过具体描述与家人一起在海边度假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家庭温暖和幸福生活的深切感受。

文章结构清晰,开头点题,中间部分详细描述了海边度假的情景,包括自然景观的描绘、家庭活动的安排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结尾部分则通过总结全文和表达感悟来升华主题。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如“蔚蓝的大海与天空相接”、“金色的沙滩上”、“海浪轻轻拍打着我的脚丫”等,使得文章更加形象具体、富有画面感。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海风轻轻吹过,带着海水的咸味和花草的清香,仿佛能吹走所有的烦恼和忧愁”等句子,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此外,文章还注重了情感的真实表达。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海边度假时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庭温暖和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