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 第5课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同步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的时候,某国领导人就曾扬言:“当战争结束时,我们能够迫使它们(协约国)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因为到那时在所有的事情中至少在财政上它们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发表这番讲话的应是()
A. 美国总统
B. 英国首相
C. 法国总理
D. 中国国务总理
2.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
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 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 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C. 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D. 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3.电影《我的1919》出现了一些有关巴黎和会的镜头,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B. 威尔逊在会上出尽风头,带头在合约上签字
C. 会议开得一团和气
D. 日本代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
4.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又说:“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
”这体现了( )
A. 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C. 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 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5.《洛迦诺公约》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建立了以法国为首的安全同盟
B. 维持边界现状并和平解决争端
C. 各大国同意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D. 法国与德国间的关系得到改善
6.下列关于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与掠夺
B. 调整了欧洲各国间的相互关系
C. 战胜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新秩序
D. 战胜国列强间暂时妥协的产物
7.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 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 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 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8.1920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主持了国联的成立大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
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不包括( )
A. 凡尔赛体系没有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美国利益
B. 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
C. 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 国际联盟在当时未能发挥任何作用
9.《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陆军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凡尔赛体系()
A. 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B.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尖锐
C.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 美国与日本争夺中国山东矛盾的尖锐
10.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
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A. 民族自决
B. 集体安全
C. 维护和平
D. 委任统治
11.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A. 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 无力与欧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
C. 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
D. 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力
12.下列有关《洛桑条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洛桑条约》是在承认土耳其国家独立的基础上签订的
B. 《洛桑条约》对土耳其来说是较为有利的新的和平条约
C. 在《洛桑条约》中土耳其的基本主权得到承认
D. 《洛桑条约》的签订表明土耳其成为亚洲强国
13.在“凡尔赛体系”中丧失领土和属地最多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保加利亚
C. 土耳其
D. 匈牙利
14.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积极推行自诩为“公平”的外交政策,英国的“公平”表现为()
A. 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B. 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C. 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D. 索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15.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巴黎和会主要是调整了()
A. 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
C. 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从深层次反映了什么矛盾?
(2)材料二中事件由何问题引发?该问题从深层次反映了什么矛盾?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节选):(1)公开缔结和平条约;……(9)根据民族的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的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现自治;(11)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涉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发为自由航道:(13)创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支柱和基础。
(2)战前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外交,但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
18.1919年战胜国代表举行巴黎和会,它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留下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
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
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德国是一个大国,有恢复元气的巨大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点。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阅读材料一,指出“第22条”出自哪个文件?并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思路,请您谈谈对《凡尔赛和约》的认识。
(3)参考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题为《中国与巴黎和会》的短文。
(要求:围绕基本史实,做到论从史出;字数150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来看,发表讲话的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一战开始后,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双方做生意,经济实力日益膨胀。
随着实力的增长,美国滋生了凭借经济实力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在一战中,美国更是大发战争横财,A中的扩大殖民地一说没有依据性,排除;
B项题干材料表明美国在一战爆发后采取中立政策,其直接目的在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故选B;CD项不符合一战时期的美国,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巴黎和会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各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的利益罔顾公平与正义,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将青岛主权转让给了日本,各国争论激烈,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巴黎和会史实。
【点评】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
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但从性质说这次会议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从而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5.【答案】B
【解析】【分析】《洛迦诺公约》主张维持各国领土现状并主张和平解决争端,有利于整个欧洲的安全,故B 项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分析】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主宰世界的新秩序,中国等弱小国家被排斥在外,故C项表述错误;A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内容,B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影响;D项是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7.【答案】B
【解析】【分析】在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最初以消灭苏俄为目的,这一体系变成了反苏反共的工具,所以苏俄是“被排斥的孤独者”;法国虽然获胜宰割德国,但却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复仇而寝食难安,故③是法国。
B项正确。
【点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作用。
其实质是列强重要瓜分世界的产物。
事实证明,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美国之所以没有加入国联,是因为凡尔赛体系没有最大限度地符合美国利益,并且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反对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中去,由他们控制的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点评】国联的成立符合美国的初衷,但最终主导权被英法控制,违背了美国的意愿,所以美国及时调整了外交政策。
9.【答案】C
【解析】【分析】凡尔赛体系内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矛盾复杂尖锐,为以后冲突埋下了祸根,故C项正确。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0.【答案】D
【解析】【分析】A项民族自决是被殖民国家的观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材料中的“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表明
帝国主义国家主张委任统治,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国联盟约在一定程度上为殖民主义服务的,通过条约方式侵占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
1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日本在欧洲事务方面保持沉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日本的侵略重心在亚洲,一战期间,日本主要是在东亚地区,尤其是在中国扩张势力,所以对欧洲事务表现得漠不关心。
故选D。
【点评】日本霸权目标的着眼点在于亚洲,受欧美列强的影响其长远目标暂时没有延伸到欧洲等大陆。
12.【答案】D
【解析】【分析】《洛桑条约》签订时,土耳其刚刚获得民族独立,其国力亟待提高,还不能被称为“强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
【点评】土耳其是附属战败国,不可能通过条约成为强国。
凡尔赛和约的后续内容仍制约着土耳其的发展。
13.【答案】A
【解析】【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巴黎和会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在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在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失去了大约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
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巴黎和会中对德国的处理:(1)重划德国疆界:分西、东、南部三块。
(2)分割德国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3)限制德国军备(4)赔款
14.【答案】B
【解析】【分析】英国打着“公平”的幌子,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企图用德国牵制法国,以实现“欧洲均势”,便于英国从中渔利。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5.【答案】A
【解析】【分析】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因此,B项明显不符题意。
就A、C、D 三项来讲,因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问题,无论是调整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还是调整战
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讲,都是调整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1)问题:《凡尔赛和约》因给德国带来极大危害和屈辱,激起了德国人的不满。
矛盾:凡尔赛体系下战胜的协约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中国山东问题(或中国代表要求收回山东的权益遭拒绝)。
矛盾:凡尔赛体系下半殖民地国家与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3)性质:巴黎和会名义上是一次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按照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解析】【分析】本题围绕巴黎和会的两大议题——对德问题和山东问题而设计,考查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凡尔赛和约》引发德国人的抵制,反映了战败国对战胜国的不满。
第(2)题首先要联想五四运动和巴黎和会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
第(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在名义上和实质上的性质。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构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17.【答案】(1)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国际联盟。
(2)核心目标:凭借经济实力,扩大影响力,建立美国领导的国联,并进而称霸世界。
主要原因:美国在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掌握了世界经济的绝对霸权。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第1点体现公开外交;第9-13点,具体内容不同,出现较多的字眼是“民族”、“独立”、“自治”,将这些信息整合,即民族自决;第14点,“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即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2)无论是战前的孤立主义还是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政策虽有变化,但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
回答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要充分考虑一战前后美国的利益需求。
【点评】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一战中又大发横财,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而欧洲受到战争的严重创伤,战争打乱了原有的世界格局,美国趁机想扩大影响,寻求政治霸权。
18.【答案】(1)文件:国际联盟盟约。
特点: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
(2)认识:对战胜国来说,和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一定的妥协,但没有根本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和约是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签订的,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对德国来说,它是个人口众多、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必然要摆脱和约所强加的束缚;和约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潜伏着挑起战争的危险。
(3)基本史实与结论要点: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秩序的创建;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为山东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可以归结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国联的维护和平、划分领土、“委任统治”等角度去分析特点。
第(2)问先理解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答题,认识可以从战胜国以及战败国角度综合分析,对战胜国而言,矛盾并可能完全消除,对战败国德国而言,不但不能取得效果,还会激发德国民族主义情绪,如二战的爆发等角度分析。
第(3)问历史小论文撰写,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时候,从史实和结论要点去综合分析,可以从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理不当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等视角综合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但国家主权遭到践踏,事实证明弱国无外交。
学生结合材料知识总结中国外交史实表现,认识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反思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