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了新的一些问题,而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
问题,如何帮助其有效就业,成为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

本文以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出现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浅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构建一个适合当前高校实际的毕
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合理就业,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资源
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8-0051-02
一、引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从国家统包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
的问题,特别在上世纪90年代,教学大改革之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的现象,而
毕业生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每年递增,教育部门日前公布,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
模达680万人,同比增长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据报道,高校毕业生即
将成为继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之后的第三大就业群体,而当前整个就业市场需求
的岗位相对趋紧,供需矛盾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国内
外学者对高校毕业生研究的现状来看,多数只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进行描述,对其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相对比较少,笔者认为,没有系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进行原因
分析是不可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的存在原因,提出相对的建议措施。

二、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就业意识未得到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曾今的天之骄子开始变成凡夫走卒,人才市场供
大于求,高校毕业生开始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与
高校毕业生自身的素质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但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包括家长并未接受这个
现实,他们仍然认为当前的教育还是停留在计划和精英教育的阶段,模糊了对自己同时也模
糊了对就业现状的看法。

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等都是社会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评价,但是
作为就业主体的他们并未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高校的教育经历让其价值定位在党
政机关、大企业、大单位等领域,从而出现只要是大学生都会对较少的领域角逐竞争,而真
正锻炼人的基层单位很少有人问过。

社会上有职场冰火两重天即为该问题真实的写照,另外,高校毕业生普遍缺少创业意识。

总之,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就业形势并未得到改变。

2.社会用人单位过于重视高学历
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或者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走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片面地追
求高学历和高文凭,这高学历人才不足,低学历供过于求的假象。

更为严重地是,这样的一
种就业现象给人才带来了一种被扭曲的悲哀,曾今有报道指出,目前求职造假已经成为一种
通常的惯例,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实,文凭和学历只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的说明,它无
法客观具体地反映出一个人实际拥有的能力与工作实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水平。

也不乏有部
分企业将高学历的人才招至门下,却不能充分地给予高学历者价值体现的平台,最后毕业生
和单位都将为此买单。

同时,他们在挑选高学历毕业生的同时,也丧失了部分高能力的潜在
员工。

3.高校自身学科设置与社会脱节,具有滞后性
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当前高校专业设置的一个主要问题,许多高校盲目地认为就业率低
可以反映社会需求,片面地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并未通过充分的科学认证。

后果则是
许多高校不顾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协调和发展,盲目扩招,盲目扩大专业设置,进而导致本来
一些已经需求过剩的专业,仍然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同时,专业设置的滞后性表现在一方
面设置了市场需求不足的夕阳专业,同时又缺乏朝阳专业。

这些都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
社会的需求,造成间接性的就业困难。

4.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不高
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必须要适应社会变革的表现,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的基本功能
是培养人,对于当前社会的要求:作为高校毕业生,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其次,作为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和你的知识能力结构。

按照柯林.博尔指出,未来的人才应持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是学术性,一是职业性,另一
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去和创造能力的。

现实是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并没有完全符合社会
人才的标准,这些也成为部分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5.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不健全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出现,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的信息咨询和服务开始逐步展开,但是其形式和内容还不够规范,表现在:就业的信息不够充分,往往会出现毕业生与服务咨
询机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另外,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偏失了方向,没有一定的指导或
者指引性。

多数高校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面临的对象均是高校毕业生,其实,更重要的
是对刚入校的学生要有一个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让学生认清目前社会的现实需求,从而有
计划有针对地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有的放矢。

三、对策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众多关注,笔者认为,该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
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制度的问题;既有社会、单位方面的问题,也有人员方面的问题。


研究和制定适应当前形势下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上述问题的
存在。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自然离不
开国家经济文化政策和导向,因此,要想建立一个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必须将就
业市场的情况了熟于心。

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和职业种类包括岗位数量的变化情况,合理
地位毕业学生提供信息咨询,比如关于最近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
指导服务机构便可指引毕业学生将目光更多地头向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具有潜力的岗位或者地域。

另外,通过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流向,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指导高校招生计划,专
业结构的调整,只有做到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流程管理。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管理工作均是在上级管理部门统筹下进行,但是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
就业形势和不同的就业人群而言,要在微调毕业生就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包括日常具体事务
工作的处理,如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再如就业管理条例、编制就业方案和调整方案、毕业生
毕业手续的办理等等,这些都将是这一整套就业咨询服务机制的有力基础和重要保障。

再次,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

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包括就业政策的宣讲、求职技巧指导与新闻的发布,同时还要合理有序开展高校毕业上实践
实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许多高校并不注重对毕业生实习实践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实
习是高校毕业生完成学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毕业生通过半学期的实习实践活动,将自身的
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社会职位需求
方看来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服务,充分调动高校毕业生对自身
人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设计,保证其职业规划不走偏路,合理化。

收集整理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是保证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工作,作为主要服务机构,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需要加强与各就业资源交流与合作,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拓展就业信
息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如部分高校可以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获取更多更新更有效的就业信息,据统计,这种方式位居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之首,重要性
不可小觑。

最后,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

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后续补充性工作,其可以更好地开
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并巩固当前已有的市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是指了解该校毕业
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的表现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了解毕业生在踏入社会之
后对在校期间学校设置专业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又如收集整理毕业生就业典型材料等。

四、总结
在综合以上对策的同时,笔者认为,高校需要进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讲和宣传引导,定期
或不定期地举办毕业生就业宣传活动,为其就业出谋划策。

如通过校园报刊、电视、广播、
网络等传媒手段,加大就业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
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和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
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主旋律,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在毕业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毕业生参与就业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总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解决问题,促进经济、教育、社会的变革和更好更快发展。

*本文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与服务体系的构建》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研究编号 11B15。

作者简介:罗伟(1981—),男,江西省龙南县人,广东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
育研究(广州市,510521)。

[参考文献]
[1]曹殊.论高等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和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00,(8)
[2]汝亚峰新时期下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分析[期刊论文]-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0(3)
[3]张美容关于提升大一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思考[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4]郭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36)
[5]彭绪山.秦卫东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冷思考[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34)
[6]崔怀将.曹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8)
责任编辑:杨向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