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市场综况和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定义
海洋生物医药业〔Marine Biopharmaceutics Industry〕: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
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
包括:基因、细胞、酶、发
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 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
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分类
图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分类
类别名称
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药品制造
海洋生物药品制造
海洋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海洋中药饮片加工
海洋中成药制造海洋保健品制造海洋保健养分品制造
其他海洋保健品制造说明
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展海洋药品与海洋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及制造活动
-
指以海洋动植物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制造药品的活动,如藻酸双酯钠。
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海洋化学药品制剂的制造
指对采集的海洋动植物中药材进展加工、处理的活动
指以海洋动植物为原料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制造。
-
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加工生产制造海洋保健养分品的活动,如深海鱼油、螺旋藻等。
-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三、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展特征
〔一〕从浅海走向深海
目前,我国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000 种,分别得到自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23 种。
南极冰藻在低温、高盐、强紫外线的特别环境下生长,别看个头很小,每个直径仅10 微米左右,其中可能蕴含着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活性物质。
从沿海、浅海延长到深海和极地,是当今海洋生物药物争论开发的一个趋势。
对近海生物的争论,国内外已经很多了,觉察的活性物质的概率比较小,因此,争论重点在极地、深海等极端环境中的生物上。
海洋隐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的药源,是一个很大的医药宝库。
由于人们看好其进展前景,因此,对海洋药的争论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在已形成医药争论与开发的一个领域,成为制药产业的热点。
以高技术为标志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借助海洋科技的进展不断壮大自己。
我国海洋药物系统争论始于20 世纪70 年月。
1997 年,国家开头针对海洋生物领域启动海洋高技术打算。
之后,一批批海洋生物技术重大工程相继启动,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得长足进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争论逐步走向标准化,形成了XX、XX、XX、XX 为中心的4 个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争论中心。
在沿海省市,从事海洋自然药物争论的机构多达数十家。
我国的海洋药物争论有着自己鲜亮的特点,即以传统海洋生物的成效为启迪,研制开发现代药物。
我国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积存了很多贵重的阅历。
从《山海经》到《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拾遗》,先后共收集海洋中药达100 多种。
例如昆布,据历代本草典籍记载,它具有消痰、软坚散结等成效,现代医药争论说明,以昆布、海带等为主要原料提取的褐藻酸,能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受此启发,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出了国家级药藻酸双酯钠,不仅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可治疗肾炎等疾病。
经过多年的探究和进展,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000 种,分别得到自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23 种,海洋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显示出宽阔的市场前景。
〔二〕从技术迈进市场
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日渐成熟,成果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虾壳、蟹壳、鱼骨、鱼鳞、鱼内脏……这些在XX 沿海格外丰富的海洋生物废弃物,被
石狮华宝海洋生物化工公司拿来“变废为宝”,间续研发并规模生产了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30 多种,成为世界最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系列衍生物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日产氨基葡
萄糖系列产品10 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50% 以上。
进入世纪之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展格外快速。
2023 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
年实现增加值258 亿元,比2023 年增长了27.8%。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XX、XX、XX、XX 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
随着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落户XX,XX 市崂山区经过几年的培育和进展,已拥有海洋生
物相关企业100 余家,海洋生物产业年产值每年在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已渐渐形成了以黄海制药为龙头、华仁药业和爱德检测等为中坚的梯次进展的企业队伍,快速形成了以海大兰太等20 余个大工程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带。
XX 省海洋生物药业进展较早,走在全国前列。
以XX 昂泰集团、国风药业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纷纷向海洋药物领域挺进。
其中,昂泰集团是海洋药物开发的先行者,自1990 年起就致力于海洋功能食品的争论和开发,推出了以鳄鱼、鳗鱼、甲鱼和珍宝为原料的特色蓝色海洋保健品,形成了一条由养殖、加工、研发、销售严密连接的产业链。
目前,XX 正在加速海洋医药的产业化进程。
XX 省从1997 年建立第一个省级海洋药物争论开发中心起,就将海洋药物作为开拓海
洋兴产业的重点对象。
海洋药物研发中心与省内的海洋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联动,
在海洋药物的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乐观作用。
四、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展规模
2023 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总值为258 亿元,同比增长15.18%,2023 年总产值为224 亿元,同比增长30.23%,2023 年为172 亿元,同比增长73.74%;2023 年增加值为985 亿元,增速为16.3%,成为2023 年增速最快的海洋产业。
图表2023-2023 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国家海洋局
五、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市场格局分析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削减,品种多样的海洋生物成为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
如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最活泼的领域。
“”期间,我国将海洋生物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
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与品种积存也很薄弱,整体实力距离海洋强国的目标相差甚远。
深海鱼油可以生产降压药,鲨鱼软骨素可以开发抗肿瘤药物,虾壳、蟹壳等“下脚料”也能摇身变为氨基葡萄糖……占地球外表积71%的海洋,不仅是人类所需的优质食物及能源资源的生产地,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药物宝库。
如今,海洋药物开发已成为国际热点。
近年来,我国对战略性海洋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洋生物医药的进展速度明显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从2023 年的17 亿元增长至2023 年的258 亿元,尤其在2023-2023 年大幅上升。
然而,行驶在快车道上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却因药源采集困难、科技链不畅、产业转化受阻等多重路障而难以提速。
〔一〕政策加码促进展
借助国家战略“蓝色经济”的大潮,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进展态势。
近十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增长了十几倍,年增长率27.8%,成为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从国际形势上看,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
品的争论与产业化,已成为海洋大国争相竞争的热点领域。
欧盟的“Pharma Sea”打算、美国的“海洋生物技术打算”、日本的“海洋蓝宝石打算”以及英国的“海洋生物开发打算”等均说明,海洋药物开发已被全世界列为构建战略性兴产业的重大重要打算。
目前,全球主要兴旺国家和兴经济体纷纷对进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出部署,以期获得将来科技经济竞争的优势。
我国国家政策的加码也令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展可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指出,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等兴产业;”《国家“”海洋科学和技术进展规划纲要》提出重点争论“海洋药物的成药机理和开发技术,开展细菌等微生物和微藻的开发利用争论并形成相关标准等要求”;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海洋经济创进展区域示范的通知》又将海洋生物医药、型海洋生物制品及型海洋生物材料,列入海洋经济创进展区域示范重点领域。
XX、XX、XX、XX、XX 等海洋经济大省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并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加速推动。
目前国内已有8 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 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XX、XX 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XX 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安康养殖产业集群,XX 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安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二〕进展格局初具雏形
药研发并非易事,常常要面临十年磨一剑的艰辛。
我国海洋药物存在科技链不畅、成果转
移受阻、转化率低等问题,国外技术产业化率到达30%,而我国仅为5%。
近10 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从2023 年的17 亿元增长至2023 年的258 亿元,年均增长27.8%,占GDP 的比重也呈快速上升态势。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已经成为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具有坚实的资源根底,海洋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丰富,水产养殖进展良好。
自1990 年起,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海水养殖产量占全球60%以上。
除了“替曲朵辛〔河豚毒素〕”注射剂外,我国已经培育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大海
洋产品:海洋生物抗病毒国家二类药“藻糖蛋白”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有望获国家药证书;早期肾损伤诊断试剂盒突破了国内人体医学诊断行业的重大技术瓶颈和产品国外垄断;国
内首个鱼用活疫苗通过海洋兽药注册;壳聚糖类骨钉产品等一批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海洋生物材
料制品广受市场好评。
与此同时,海洋生物产业的集聚进展态势也初步形成,形成XX、XX、XX、XX、XX、XX、威海和XX8 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XX 临港、XX 大丰、XX 诏安、XX4
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XX、XX 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和
XX 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等。
虽然进展步伐迈得很快,但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块头还不够大。
2023 年,我国生物
医药产业产值到达2 万亿元,但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占比很小。
〔三〕创缺乏成产业软肋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药大国,技术力量大幅提升。
从2023 年的世界排名第9 位,到2023
年的第2 位,估量2023 年我国医药产业将位居世界第1 位。
然而,作为制药大国,我国真正走进国际市场的海洋生物药物却仍是空白。
海洋生物医药是蓝色经济的高附加值产品,但由于其简单性和特别性,导致其产业化程度较低,成果转化数量较少,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链不畅、成果转移受阻都是构建海洋生物医药创体系所亟须解决的问题。
更令人为难的是,尽管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格外丰富,但已觉察的药用海洋生物品种却格外有限。
研发海洋创药物就像“大海捞针”,一些具有高活性化合物的海洋生物往往比较稀有,药源采集是制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展的瓶颈。
我国的海洋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还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发挥。
另外,
国内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缺乏,产业生态尚未建立完善;局部领域国
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还存在差异。
为了让科技成果转化顺畅起来,2023 年中国海洋大学开头搭建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产品
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将海洋药物争论上游的半成熟试验室成果,经工程技术开发,实现产业化
转化。
我国企业创主体地位尚未形成,海洋生物科技创与国外和陆地比照还有差距,平台建设等
产业创支撑体系还比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缺乏,产业生态
还未建立完善;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经济开
发区中“有海洋特色的生物产业”聚焦不够,距离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尽管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进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将来,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还将逐步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进展;陆地高技术快
速向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转移;以企业为主导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体系将成为主流。
六、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展前景分析
作为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无可比较的优势。
当前创药物的热点领域主要有三大方向: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合成生物学。
而就海洋药
物而言,海洋的生物多样性为创药物供给了宽阔空间。
陆生植物药源觉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海洋生物物种极其丰富,未知成分格外多,化
学成分往往与陆生植物区分很大,所以生物活性也很特别,是国际公认的创药物争论的重要方向。
巨大的创药开发潜力,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最大优势。
海洋自然产物具有丰富的构造多样性,活性谱广且强度高,同时具有更大的类药性。
因此,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物质除了可以开发成各种生物制品,还可以进展药物争论。
从20 世纪40 年月至今,人们已经从海洋生物中觉察了近3 万个化合物,从2023 年至今,海洋自然产物年平均发表量超过了1000 个。
各国通过多年争论,现230 种海藻含有多种
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 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
我国在海洋药物的争论开发方面也已形成糖类药物的显著特色和优势。
目前,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烟酸甘露醇等海洋糖类药和几十余种海洋保健产品已经获得国家批准上市。
另外,一批型抗肿瘤、抗艾滋病、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也相继进入不同的临床争论阶段。
约在2023 年前,海洋生物医药总体行业产值极有可能突破千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