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中对比教学实践个性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和鹿》中对比教学实践个性解读
词语表达着人们的情感,而思维定式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出现了碰撞与对比。

在教学中抓住这些词语来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对比;图表;想象
G633 A
《狼和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

这篇课文将自然知识寓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来告诫人们必须认识自然界中各项事物的内在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学生能理解狼、鹿、森林、人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因为对比在课文中的广泛运用,它把狼和鹿这两种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并且把同一种事物前后的状态进行比较,给人深刻的印象。

一、字词中看对比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探索是孩子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

孩子们的好奇心特别强,所以在《狼和鹿》这一课的导入阶段我让孩子们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狼是――‚贪婪而凶残‛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鹿是――‚活泼而美丽‛的。

可是课文中却
说狼是‚功臣‛,鹿是‚祸首‛。

让他们产生疑问‚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会成为‘功臣’‛‚为什么活泼而美丽的
鹿会是‘祸首’‛。

词语表达着人们的情感,而思维定式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出现了碰撞与对比,这使得同学对课文的兴趣一下子浓厚了起来。

细细品读课文不难发现,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词语的表达体现着对比。

居民们恨透了狼,对狼的‚捕杀‛,对鹿的‚保护‛,表达的是居民们对狼和鹿情感上?塾牒薜亩员取!跋?退‛和‚蔓延‛一组反义词更是准确地进行了颜色上的对比。

二、朗读中品对比
教学课文第三小节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第一小节,再联系第一小节,对比着读第三小节学习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捕杀狼前森林的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引导孩子们发现在这样的森林中生活着四千只活泼而美丽
的鹿,引导学生知道第一小节在朗读时的语音是轻快的,可是在第三小节的朗读中,声音是低沉的。

因为他们感受到捕杀狼后森林的变化,这时的森林枯黄一片、死气沉沉。

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变化都是孩子们品味课文的体现。

朗读,再朗读,是与文本的共鸣,是在唤醒文字背后的情感,也是在唤醒学生深邃的思想。

三、想象中思对比
(一)有感情朗读,激发想象思对比
轻柔、清脆的声音体现着鹿群嬉戏的快乐,粗犷、低沉的声音告诉读者凶残的狼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抓住‚读‛这个手段,让学生想象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而鹿又是怎样提防的。

接着,再让学生想象鹿是怎样时刻提防狼的暗算的。

学生一下子成了一个个‚小军师‛,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

‚鹿群在小溪边喝水时,派一只鹿站岗。

‛‚若是树林中有黑影,就快一点逃走。

‛‚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玩耍,这样狼在很远的地方,鹿就可以发现了。

‛他们在那一刻都进入了角色,参与到文本中,这使得学生真正和文本交流,自然就能更好地领悟课文。

朗读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和文中所提到的当地居民一样爱上了这样活泼而美丽的鹿,也恨透了贪婪而凶残的狼。

学生也希望鹿群健康快乐地生活。

为此,在教学第三小节‚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一句时,再次引导学生想象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

学生感悟到了鹿群生活的状态由以前的时刻提防变成了现在的无忧无虑。

这样的想象也为段末‚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这一处鹿的状态进行了教学上的铺垫,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作出鹿群生活状态的对比、鹿群数量的对比。

(二)有关注看图,引导想象思对比
在本课中应该紧扣着课文所想表达的人文性,所以在处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这句话时,我想让学生了解到这真是一场灾难,鹿群到哪里,病魔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鹿群。

鹿是多么痛苦,它们接二连三地病倒了,奄奄一息。

于是我让学生回忆往昔林间嬉戏的鹿是怎样的,并出示‚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想象狼被捕杀后,怎样的鹿在林间干什么。

与此同时相应的放上了两组图片,即狼捕杀前后鹿状态对比图。

学生观察图片,不难看出鹿的变化,原本清澈的眼神现已变得呆滞。

学生会说‚呆板的鹿在林间无精打采地走着。

‛‚病怏怏的鹿在林间无力地趴着。

‛如此鲜明的对比,学生真情流露,为鹿群悲哀。

四、图表中填对比
教学中常常有一个误区便是问题一个接一个,不给学生喘气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为此在学习第三小节时,我利用了下述表格,为学生思考课文脉络、有条理地理解文意提供了支点。

捕杀前后森林鹿
捕杀狼前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活泼而美丽,4000只
捕杀狼后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十万只
八千只病鹿
这里我采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一是生机勃勃,一片葱绿,一是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2)鹿群的前后对比,一是4000只,活泼而美丽,二是超过十万只,最后剩下八千只病鹿。

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

抓住这两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取向。

这样森林前后的对比,鹿群数量的对比,鹿群生活质量的对比一目了然。

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品味。

在层层对比中,关注生态平衡、了解到课文背后的价值体现。

(编辑马梦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