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初中物理第⼗⼀章第⼀节《功》教学设计
⼈教版初中物理第⼗⼀章第⼀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②、理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并会⽤功的公式进⾏
简单计算。

2、过程与⽅法
①通过观察、探究与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和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亲⾝探究体验,感受物理与⽣产⽣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创新思维能⼒,质疑能⼒及表达能⼒。

②、通过合作探究、展⽰交流,让学⽣学会合作的意识,增强⾃信,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是否做功,及对“1J”功的理解
教学过程:
1、情境导⼊,激励情感,激发兴趣
多媒体显⽰举重冠军龙清泉举重的图⽚,介绍龙清泉的优异成绩,激励学⽣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师:那么问题来了,龙清泉在举重过程中“做功了吗?”(同时板书)。

⽣:可能会做出各种回答。

师: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搞清楚这些问题。

2、创设情景,激励思维,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展⽰⼏幅图⽚,让学⽣分类。

课前要求学⽣先预习,他们应该能按是否做功来分类。

抽⼆、三位同学回答后,引导学⽣分析第⼀幅叉车举货物的图⽚。

先分析出⼒的⽅向竖直向上,在看货物移动的距离⽅向,也是竖直向上。

引导学⽣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学中做功有那两个必要因素呢?
⽣:⼒和距离。

教师板书,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强调“⼒作⽤在物体上”和物体在“⼒的⽅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那么有哪些情况看起来做功⽽实际上不做功呢?
⽣: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好!引导学⽣从图⽚中分析⼒和距离的情况,归纳总结出不做功的⼏种情形。

并板书。

有⼒⽆距
不做功有距⽆⼒
垂直⽆功
在讲垂直⽆功时,多媒体显⽰⼀幅学⽣家长在超市购物后,提着⼤⼤的购物袋在⽔平路上⾏⾛的图⽚,让学⽣分析判断。

师:同学们在学校读书,家长们也在尽⼼尽⼒的为我们搞好后勤⼯作。

那么此时家长做功了吗?
⽣:没有做功。

因为家长提购物袋的⼒竖直向上,⽽购物袋移动的距离是⽔平向前。

师:对,这就是说在⼒的⽅向上没有距离,在距离的⽅向上没有⼒,即:垂直⽆功。

3、课堂⼩练,前后呼应,巩固新知
判断正误:(投影)
(1)、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举着杠铃保持3秒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2)、掷铅球时,⼿和球分离前,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球离开⼿后继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也做了功()。

(3)、掷出的冰壶在光滑⽔平冰⾯上滑⾏,这个过程运动员对冰壶做了功()。

4、功的计算
初中物理课本直接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为了帮助学⽣理解公式,先设计⼀个举哑铃⽐赛的⼩实验,对功的⼤⼩与⼒和距离有关形成定性的了解。

师:下⾯我有请⼀个同学来⽤左右⼿分别举起⼀⼤⼀⼩两个哑铃,请同学们判断他哪只⼿对哑铃做的功多?
⽣:举脚肿的那只⼿做功多。

师:⼜请两位⾼矮相差较⼤的同学各⾃举起同⼀哑铃,那么哪位同学做功较多呢?
⽣:⾼的同学做功多。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了,举起同样的⾼度,⽤⼒越⼤做功越多;举起同样重的物体,举的⾼度越⾼,做功越多。

看来做功的多少跟⼒的⼤⼩和距离的⼤⼩都有关。

师:在物理学中,功等于⼒和物体在⼒的⽅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N=FS 其中:F—⼒—⽜(N),S—距离—⽶(M),W—功—焦(J)。

1焦=1⽜顿·⽶1J=1N·m
例题:(略)
5、⾃主探究,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思维
问题:请同学们利⽤桌上的器材,找出“1J”的功。

器材:弹簧测⼒计、天平、刻度尺、鸡蛋、矿泉⽔、⼩芒果、物理课本。

说明:这个实验的⽬的是为了培养学⽣⾃主探究、创新能⼒,进⼀步理解功的⼤⼩是有⼒和距离的⼤⼩共同决定的。

师:请同学们按⼩组合作探究完成实验,按举⼿的先后顺序展⽰⾃⼰的成果。

⽣:积极探究,争相抢答,扣辩巧思善质疑。

师:下⾯有请各组代表展开你们的探究。

在同学们完成展⽰后,教师进⾏⼩结。

6、课后⼩结,思维碰撞
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充分发⾔后,教师要能抓住学⽣思维的⼩⽕花,提出⼀、⼆个问题,让学⽣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7、布置作业
8、教学后记
(1)、功的计算难点在于判断⼀个⼒是否做功。

(2)、计算中物理⾥的单位注意统⼀为国际单位。

(3)、有⼀组同学提出⽔平拉动物体⼀定距离找出“1J”的功,这是要引导学⽣,⽔平拉动时,所⽤的⼒怎样找?
还有⼀位同学也提出,⼀次把物体居⾼5⽶办不到,我们可以⼀次举1⽶,举5次也能办到。

这些思维的闪光点都是很可贵的培养学⽣思维能⼒的时机,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