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中学
任教班级
教师姓名
2018—2019春季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新教材分析
2018秋季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分别以“诗海泛舟”、“价值辨析”、“游记感悟”、“小说欣赏”、“哲理论证”、“名著品读”为专题内容,新版本教材融合“诗歌”、“小说”“游记”“议论文”多种体裁文章,与旧课本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改进,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古诗文方面,注重诗歌经典的学习与养成,所选课文充满睿智与哲思,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一单元是以“诗海泛舟”为主题组元。

《沁园春·雪》这首词借景抒怀,描绘了雄伟壮阔,美丽妖娆的北国雪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爱这土地》在这首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在在前后的意象对比中,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爱国之情;《乡愁》诗人借助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托物寓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采用了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优美,意境清新,是把四月天的美景比作心中的你,写下了诗人心中的爱;《我看》这首诗,通过我看到美好的大自然与万物中蕴蓄的心声和希望,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本单元“任务二”的内容是自由朗诵,在朗诵过程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本单元“任务三”的内容是尝试创作诗歌,学习诗歌创作的技巧,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修改完善。

本次“名著导读”选取了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艾青诗选》,意在引导我们探究现当代新诗发展的新成果及其艺术特性,从中体味诗人强烈、深沉的情感。

第二单元由“价值辨析”主题内容构成。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深刻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敬业与乐业,并勉励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书信,用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形式,运用对比与反语的手法,讽刺了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和尊重;《论教养》这篇文章论述的是关于教养的问题,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散文独辟蹊径,作者借助于感性的形象和手段,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

本次写作是“观点要明确”,告诉我们观点是明确的判断句,写作议论文文章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将观点凸显出来。

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君子自强不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要认识“自强不息”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学习自强不息的人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韧性,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三单元是以“游记感悟”为主题编写的,四篇课文都是古诗文中名篇。

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具体描绘了洞庭湖的胜状,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乐”字贯穿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禽鸟乐”等情景,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以及游西湖的雅趣,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故国情思;《诗词三首》分别是李白的《行路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及苏轼的《水调歌头》,《行路难(其一)》通过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抒发了诗人出仕无路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其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20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以及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对保守势力的愤慨。

苏轼的《水调歌头》寄哲理于抒情之中,写出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单元写作主题是“议论要言之有据”,我们要明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要与观点一致,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第四单元以“小说欣赏”为主题编写。

鲁迅的《故乡》运用多角度对比,!写我眼中的故乡与儿时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我的叔叔于勒,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爱慕虚荣的形象,揭示了金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孤独之旅》这篇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的手法,讲述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

本单元写作是“学习缩写”,通过缩写练习,培养同学们整体把握原文主旨,结构脉络的能力,提高概括提炼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旨在引导同学们拓宽阅读视野,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增强艺术鉴赏能力。

第五单元以“哲理论证”为主要内容。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立驳结合,有理有据的批驳了当时社会上的悲观论调,并用事实证明,绝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学者要先会疑;《谈创造性思维》这篇议论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在《创造宣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论述的是,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的创造技术。

本单元写作是“论证要合理”,本次写作的重点是要学习在文章中合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培养思辨和创新的能力,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讨论”,重点是明确讨论的原则规则,培养讨论问题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第六单元以“名著品读”为专题内容,《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采用双线结构,记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经过,刻画了杨志精明而又粗暴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所处境遇,即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罗贯中的《三国茅庐》,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大业的故事,刻画了刘备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小说借助语言动作描写,细致的展现了不同人物各具情态的笑,以“喜”写“悲”,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本单元写作是“学习改写”,本次写作强调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培养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本次名著导读,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中国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意在引导我们进一步把握长篇白话小说的题材特点,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把握其中的典型人物
形象。

总之,新教材的编排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贴近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相比初二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仍需提高。

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根据平时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特点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暑假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还不是很理想,总觉得他们学习浮躁、被动,懒于记笔记、忽视书写、作文能力较差。

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如何促进全体同学均衡、合理发展,是每一个学生扬长补短就显得至关重要。

四、教学目标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10篇。

11.阅读三至四部名著。

本册要求阅读《水浒》、《傅雷家书》及培根随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补充。

(二)写作
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10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
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教学措施
(一)要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尤其要强化集体备课。

要与备课组教师提前共同备课,优化“一案三单”的设计。

对“导学预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设计,要突出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环节设计,要严格按照“导学预案”中的时间设计安排教学环节,不得拖延时间;“问题训练单”要参考练习册设计,避免顾此失彼或重复训练;要突出梯度练习。

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小组学习的合作精神,提倡互助互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要努力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要继续培养学生耐心阅读的习惯,掌握解题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文字表达。

要加强作文训练,讲练结合,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中考押题作文训练卷”,争取写好记叙类文章,学会议论文体的写作。

要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张贴,以鼓励学生写“原创作文”。

另外,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时间培优辅差,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减少低分人数,力争整体提高。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作业的检查要及时,有效地杜绝学生不做、不交作业的现象;作业批改要准确、及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更正作业中的错误之处,知道错误原因,还要记住正确答案。

按学校的要求做好假期作业考试和月考的各项工作,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力求完善。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信心。

要了解课文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和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音形义,以此作为练习写字的内容之一;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读文言诗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积累并熟记常用文言字词意思和句式,能独立完成课外简单文言文的习题训练。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指导学生学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以便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三)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要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要使用读书“六字诀”阅读课文,养成圈画词句、疑难问题的习惯;上课要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养成速记的习惯;要强化汉字和诗文的书写,养成正确、端正、清晰写字的习惯;要有耐心读书的习惯,使阅读与思考想结合;养成自觉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养成有疑难,设法解决而不逃避的习惯;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勤奋、有恒、认真、专心、团结、协作等学习的意志品质。

(四)钻研业务、参与教学教研活动作为毕业班教师要切实加强中考试题的研究,加强针对性教学。

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参加校本培训,并完成校本教研手册中要求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主动听取同科教师的课,多听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课,课后多与同事探讨交流,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以实际教学周为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