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十三课《夏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感》教学设计
湖北省罗田县实验中学周新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作者抓住具有夏天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品味句子(从炼字、修辞、句式角度),体会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体会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体会感情,品味语句,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夏的赞美,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春游芳草地,夏赏碧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

虽然夏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秋的凉爽或许还没有抹去夏天留给我们的独特记忆。

如果要你用画一幅画来表现“夏天”,你会画上哪些景物?对于这些景物你有哪些感受?
请展开你的想象说说你要画的内容,并用两三句话谈谈你用这些景物表现夏天的原因。

(点名两三名学生交流谈感受。


是的,每一个人对于夏天的感受可能各不相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就叫《夏感》,让我们一起走近当代著名作家梁衡,体会他对夏季独有的钟情。

二、交流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关键词句回答下列问题:
1、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怎样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什么感情?
听读课文后,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在班上交流:
1、夏天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紧张、热烈、急促。

2、从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调动各种感官实写和虚写)
夏天的色彩(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描写夏季旺盛的生命力)
夏天的旋律(写农民的辛苦和忙碌来烘托夏天紧张的旋律)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天赞美之情。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点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熟读课文,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大家注意听,等一会儿请你从重音、节奏、语调和感情这些方面进行点评。

点名学生读。

学生评价。

点名学生读一遍“朗读要求”:
这篇课文要大声朗读,读出“磅礴”之势,读出“升腾”之调,读出“赞美”之情。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
方法提示:
1、动词和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要重读。

2、情感递进的句子,每句最后的部分要连读,语调逐渐上升。

3、句式短小的句子,节奏明朗,语调高亢。

4、具有对称性的句子要读出旋律感。

例如: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划线词语要重读)
2、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后两句要连读,读出逐渐上升的语调。

“夏天到了”要读得斩截,响亮)
3、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语调高亢,声音响亮)
4、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读出旋律感)
2、请同学们从文章三、四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注意重读、连读、语调和节奏等,要读出感情。

点名学生朗读。

教师点评。

下面我们一起把文章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三)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我们能欣赏到如此精彩的散文,得益于作家的那支生花妙笔,写出了夏天蓬蓬勃发的生命力,写出了农民紧张忙碌的气氛,写出了赞美之情。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那么,作者到底为什么要赞美夏季呢?他仅仅是在描写这些景象吗?还有什么内心的感觉、体验要表达?
请同学们思考:
1、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作者到底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方法提示:结合第四段分析
同学们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交流、明确: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三、感悟、运用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源于对劳动的热爱,对农民的赞美,作者对夏天景色的描写也就充满了激情。

文中有很多写得很精彩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最好?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方法提示:
从修辞、炼字、句式、描写方法等角度品味。

用“我喜欢……这句话(或者这个词),因为……”的形式说一段话。

示例一:
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绿烟”、“长墙”来比喻“林带的变化”,描写了一个郁郁葱
葱、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形象生动。

示例二:
我喜欢“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中的“匍匐”字,因为这个词写出了瓜秧伏地生长的情态,把瓜秧旺盛的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点名学生读示例。

师: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先说自己喜欢的词或者句子,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即这个词或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等。

如果是修辞句,要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用黑板上的句式进行交流。

学生赏析交流。

教师适当点评。

适当总结赏析语言的方法。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对喜欢的句子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读到这里,我们还是意犹未尽,这就是一篇好文章的魅力。

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赞美了辛勤劳动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夏季。

(大屏幕显示如下片13)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同样能发现,夏,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秋的收获来自夏的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同样来源于夏的积累。

希望我们每个人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人生之秋!
五、板书设计
紧张热烈急促
景物——充满活力(多角度描写)
夏感(梁衡)色彩——金黄(对比)赞美
旋律——紧张(烘托)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